新敷料,看我新功夫 新特医用抗菌凝胶敷料怎么样

  皮肤,作为人体的重要体表器官,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排泄及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体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对皮肤造成各种损伤。创伤后皮肤的屏障作用丧失,引起疼痛、发炎等病理改变。
  
  敷料是一种能够起到暂时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促进愈合的医用材料,是对创伤进行治疗的有效手段。迄今为止,应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仍是传统的纱布类敷料,如纱布、棉球、绷带等。但是,这些传统敷料有着明显的缺点,如止血效果欠佳、无法保持创面润湿、妨碍组织细胞上皮化、延迟创面愈合等。最重要的是,这些敷料常常会与伤口发生粘连,让患者在换药时总要忍受多一点疼痛。
  
  
  
  理想的呼唤
  
  那究竟有没有既可以保护伤口,又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最重要的是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的敷料呢?答案是:有!
  
  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博士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聚乙烯膜覆盖保护的伤口愈合时间较暴露伤口疗法快,证实了湿润伤口比干燥伤口愈合得快,并于1971年将其论文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于是,“湿润伤口愈合”的观念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业指南中特别强调,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的处理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对创面愈合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使用敷料的目的远远不只是为了单纯地覆盖创面,而是尽早地覆盖创面可以减少皮肤损伤机体的刺激,促进伤口愈合,还能有效改善愈合后的外观。
  
  因此,理想状态的敷料应具备以下特点:
  
  1.有良好的气体透过率;
  
  2.使创面处于湿润但又没有积液的环境;
  
  3.良好的屏障和机械性能,防止感染;
  
  4.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避免更换敷料时带来的二次损伤。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各种创伤敷料不断出现,其性能也越来越优良,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显神通。
  
  门派一:生物类敷料
  
  门徒:水凝胶体敷料、壳聚糖敷料、海藻酸盐敷料
  
  独门绝技:自行分解
  
  生物类敷料皆取自于天然物质,大部分在体内自行分解后被吸收或排出体外。有防止感染、吸收污血和渗出液等功效,能为伤口提供微湿的条件,促进愈合,在治疗烧伤和皮肤移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水凝胶体敷料:水凝胶体是一种溶胀在水或生理液体中的高分子网络物质,由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的颗粒与橡胶黏性物混合加工而成,最常见的有羧甲基纤维素。自体清创为水凝胶体敷料的独特作用,能在湿润环境中依靠伤口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来分解坏死物质,同时有可填充死腔的作用。
  
  适用范围:此类敷料比较适合应用于有黄色腐肉或黑痂,且少有渗液或少到中等渗液量的伤口。可维持创面的湿性环境,其黏性较高,能高度密闭创面;能长时间贴附在创面上,可根据渗液量3~7天更换;可制成薄膜型,根据伤口的形状任意裁剪;使用后不发生创面粘连,换药时用生理盐水清除即可,使用方便。
  
  代表产品:清得佳凝胶、清创胶、多爱肤水解胶等。
  
  
  
  壳聚糖敷料: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多种治疗伤口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它在制备伤口敷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壳聚糖的来源主要是虾、蟹、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经酸、碱处理后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加工成纤维;并通过造纸工艺直接加工成类似于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用作医用敷料。壳聚糖是无毒、无刺激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同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以及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等作用。壳聚糖在弱酸溶剂中易于溶解,这种溶液含有氨基,可通过结合负电子来抑制细菌,同时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和自我降解功能,使壳聚糖敷料能够治疗皮肤以外的创面。壳聚糖敷料常常加入各种抗菌和生长因子,形成复合型敷料,以增加其作用。
  
  代表产品:壳聚糖抗菌敷贴、医用CAD壳聚糖敷料等产品。
  
  
  
  海藻酸盐敷料:海藻酸盐敷料由海藻经提炼加工得到类似纤维素的不溶性多糖藻酸盐。海藻酸盐中的钙离子可以置换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使不溶性的藻酸钙转化成可溶性的藻酸钠,而且置换出来的钙离子在伤口表面大量凝结可加速创面止血。此类敷料可以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倍的液体,能有效控制创面渗出液。敷料吸收渗液后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藻酸钠网状凝胶,使创面能够维持一个湿润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伤口愈合及皮肤再生,也能减少换药次数。
  
  适用范围:因其经生物降解溶解在渗液内,能完整剥离,纤维不残留在创面上,所以适用于慢性溃疡、烧伤、脏器止血等,但不宜用于干燥或有硬痂的感染创面。
  
  代表产品:英国施乐辉公司的液超妥藻酸盐敷料、法国优格的藻酸盐填充条。
  
  门派二:特种新型敷料
  
  门徒:生长因子敷料、纳米技术敷料、聚氨酯泡沫
  
  独门绝技:促修复
  
  随着对创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敷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敷料除了具有传统的覆盖伤口和抗感染等作用外,其促修复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不同的伤口以及同一个伤口的不同阶段,对敷料有着不同的要求,任何一种材料都难以满足复杂伤口的需要,所以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可以较好地满足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各种要求。
  
  
  
  生长因子敷料:生长因子是调控生物体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所依赖的多种活性蛋白质及多肽的统称。现已发现能促进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对创伤局部给予适量外源性生长因子,能发挥诱导和刺激创面细胞增殖、维持细胞存活等生物效应,可加速受损组织创口或伤面的愈合。但将生长因子直接外用于伤口部位时,常会由于机体内环境而致其失活。因此,如何应用敷料在伤口中模拟人体内环境使生长因子激活,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纳米技术敷料:应用先进的纺丝加工工艺将纤维的直径加工到纳米级,单一成分使用或与其他纤维混合使用即可制得医用敷料,如电纺纳米纤维膜,该膜在没有任何残液积累的条件下均匀黏附在湿润的伤口表面,可以满足可透性、防伤口感染和防脱水等方面的需要,显示出了巨大潜力。同时,传统的银、锌、铜及一些氧化物材料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将其制备成纳米级颗粒后,杀菌活性将成倍提高,在纤维纺丝时将有抗菌活性的颗粒分散到纤维中即可使用,其中以纳米银的应用最为广泛。
  
  
  
  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有很好的弹性,在泡沫状态的结构中有空洞而具有很大的吸水性,可用作直接接触伤口的材料,或用来覆盖其他敷料。当与潮湿的伤口接触时,脓血等伤口渗出液被毛细孔吸收入泡沫之中,并由接触面向泡沫的内部和后背面转移,从而起到把脓血从伤口表面去除的作用。当与比较干燥的伤口接触时,泡沫的结构可防止水分过多地从伤口上挥发,以保持一个潮湿的环境。目前市场上有片状和球状两种型号:片状可用于表浅创面;球状可用于有死腔和空洞的伤口,适用于急性皮肤烧伤、损伤,皮肤缺损缝合创面,导管、造瘘口的固定,压疮的预防等。
  
  
  
  在当今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频繁发生的时代,各类新型医用敷料的研发与生产对各种创伤的治疗尤为重要。今后医用敷料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尽快研发出对各类敷料特点进行扬长避短的新型复合敷料,是当前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相信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材料的发展,现代创伤修复理论与技术也必将有所发展。

推荐访问:敷料 看我 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