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议论文绽放_让情感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才能更好的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具体做法包括: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用爱心唤醒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结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身心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更是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一言以蔽之,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才能更好的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虽然也提了很多年,可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举个简单的例子,按常理说,师生之情是逐渐深厚的,可长期以来有个怪现象:许多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疏远的,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是因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或者多半带有“畏”的成分。真正的情感是达不到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更谈不上关心爱护;而因为学生不遵守纪律或偶尔的不敬造成师生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学生的情感是麻木的,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清不楚,更别说报答;对同学毫不关心;对什么都没有热情。这样的学生,教师再不用情感去打动他们,后果不堪设想。其实,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又何尝不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
  二、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但我想,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张满意的答卷,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友谊。
  三、用爱心唤醒他们
  中学生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阶段,反抗意识、破坏意识特强,如果教师不以情感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而总是采用高压手段,必然会造成师生矛盾加剧,也不能体现素质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师生间保持正常的情感十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需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自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中间,教师是主体,不仅体现地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更体现在课后你改作业的一圈一点,你的一笑一怒,一次轻声的问候,一下柔和的抚摸,都可能改变你在学生中的印象,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此,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
  四、教学结构,手段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使用多种教具,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具,用以增加直观性、生动形象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另外,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点科学知识,生活小常识,先进理念,一两句或整首诗词,欣赏名篇名著,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且有无穷乐趣。这样以课本教学带动课外知识的学习,又以课外知识的补充、促进课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两全其美,何乐不为?最重要的是,教学语言生动、丰富,语调适当、语气适度,词语丰富、幽默风趣,就象说书艺人的鼓琴之类,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若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象老和尚念经,只会把篇篇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教得七零八落。学生再也不把教师奉为神明,一见语文课就唉声叹气,一会儿就“魂”飞“魄”散,完全失去兴趣。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课堂结构,都应该注意详略得当,快慢适宜;注意启承转合;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都应该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兴趣,克服困难,学好语文。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推荐访问:花在 绽放 语文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