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因素_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理论解析

  摘要:为给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方法对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的构成及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射箭制胜因素由“准”、“稳”、“快”,三方面构成。其中“准”的支撑条件为着点准确、用力准确、判断准确、控制准确;“稳”的支撑条件为技术稳、体能稳、心理稳、器械稳;“快”的支撑条件为发射快、技术流畅、简洁,应变快、思维转换快、进入发射状态快。在射箭项目的三个制胜因素中“准”是核心因素,“稳”是基础因素,“快”是关键因素,三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关系。
  关键词:射箭;制胜因素;内涵;解析
  中图分类号:G8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127-07
  Theory Analysis on the Archery’s Winning Factors
  WANG San-bao1, LIU Da-qing2
  (1.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 and intelligent suppor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ondon Olympics, 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 deduction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winning factors of the archery event. It reckons that the winning factors include accurate, stable and fast.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for accuracy is the accuracy in the shooting point, forcing, judgement and control.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of accurate is the stability in techniques, physique, psychology and apparatus.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for fast is fast in shooting, fluent and simple in techniques, fast in adjusting, fast in mind changing and fast in shooting mind state.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accuracy is the core, st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and fast is the critical factor. They are constraining, reinforcing and integrating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archery;winning factor;connotation;analysis
  射箭项目的制胜规律历来受到中国不同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在不同的时段依据项目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了视角各异的探索与研究。郭蓓依据射箭竞赛规则的变更把射箭制胜规律总结为:1987年前(轮赛制)的准确性、稳定性;1987年后(淘汰赛制)的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1992年(奥林匹克淘汰赛制)的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竞争性;2000年(新奥林匹克淘汰赛制)的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竞争性、流畅性[1]。石岩在研究韩国射箭运动特点也提出:韩国运动员技术特点在于“快节奏的发射与持续的背肌用力”,并且强调快打已经成为射箭运动发展的一个确定不移的趋势[2]。何洋等也在其优秀射箭运动员选材研究中提出:射箭项目特征集中表现在准确、明快、稳定三个方面[3]。然而诸多学者的研究仅仅是从宏观总体上去做规律性的概括描述,没有做系统、微观可操作性的具体分层研究,因而削弱了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制胜因素是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核心,对运动训练及竞赛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2008年中国取得历史上首枚射箭奥运会金牌,但仍面临着整体运动实力不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在制胜因素的构成及内涵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模糊与不准确的地方。为进一步完善射箭运动训练理论,给中国射箭运动可持续发展、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对射箭项目的制胜因素进行再认识与再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射箭项目制胜因素。
  1.2研究方法
  1.2.1录象分析法针对本课题研究需要,观摩04、08、12近3个奥运会周期的射箭世界大赛及国内大赛的视频资料,并对比赛中中外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指标的运用进行统计、反复比对与图像解析,确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制胜点,为本研究提供定性与定量理论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就研究确定的射箭项目的三个制胜因素“准”、“稳”、“快”及每个因素的构成及内涵制成问卷发放给伦敦奥运备战的12名国家队教练员,在确定的时间内进行回收,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教练员对三因素确定的准确性持肯定态度的占98.70%,对各因素构成及内涵解释的专业性及准确性持肯定态度的占95.40%。所制问卷在发放前提请专家对问卷效、信度检查,效信度高。   2结果与分析
  2.1制胜因素的概念制胜因素是运动员之间取胜的要素,通常每个项目的制胜因素不仅仅只有一两个,而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制胜因素群,不同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2射箭项目制胜因素
  2.2.1射箭项目制胜因素总体构架射箭竞赛的理想状态是运动员的每支箭都能命中10环,因而其终极制胜因素就是“准”。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要想使箭体准确的命中预定的箭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其一,飞行的箭体在飞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稳”的飞行状态;其二,飞行的箭体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快”的运行速度,即使有一定外力干扰,也不会影响其飞行线路。射箭是由运动员借助弓、箭器械完成的,箭“准”的着靶、“稳”的飞行状态,“快”的运行速度,是由运动员操作器械实现的,因而“准”、“稳”、“快”这三个因素必定是借运动员的运动人体科学特点和弓箭器械的构造特点以协同多维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体现在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运动实力的发挥上,即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在射箭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器械等的特殊要求上。
  本研究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对射箭项目特点深入理解与剖析的基础上,经大量专、行家访谈与问卷调查后进行多轮修改与跟队反复论证,将射箭制胜因素提炼为“准”、“稳”、“快”三个字,同时赋予不同的因素以不同的深刻内涵,构建出如下射箭制胜因素总体框架。(图1)
  图1射箭项目制胜因素总体构架
  2.2.2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的内涵
  2.2.2.1“准”
  1)着点准确,命中高环。在奥林匹克淘汰赛中,运动员命中高环(9、10环)特别是命中10环的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每一轮比赛结果的胜负。目前,18支箭的淘汰赛,男子成绩多在170环、女子多在168环以上,这就意味着平均每箭男子必须在9.44环、女子在9.33环以上[4]。竞争双方常常在比赛中打成平局,最后需要加射才能决出胜负。而在决赛中,运动员连续准确射高环箭的能力往往就更成为争夺冠军的关键能力,任何“远箭”都可能导致全局崩溃,可以说冠军是建立在零失误的基础上。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的男子团体决赛中,韩国队战胜意大利队就是凭借了他们的10环实力,在27支箭的较量中,韩国队射出15个10环,10环率达55.56%,而意大利只射出8个10环,10环率为29.63%,仅是韩国队的一半多一点。2001年第41届世界锦标赛上的男子决赛中,韩国队延正基的夺冠也是靠其10环能力,在12支箭的决赛中他射出了7个10环,10环率58.33%,5个9环高环率41.67%。韩国优秀女运动员朴成贤个人赛单轮144支箭最好成绩为1405环,其中10环率达89.3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在1/8赛、1/4赛、1/2赛就是凭借至始至终的高环箭赢得最后胜利。下列几个表是张娟娟在2008奥运会上和韩国运动员对阵的数据统计情况(表1、2、3)。
  表1数据表明本局比赛张娟娟高环值箭9支,几率为75.00%,朱贤贞为8支,几率为66.67%,张娟娟高出8.33%。而在本局比赛中张娟娟的10环为4箭,几率为33.33%,朱贤贞分别为3箭、25.00%,张娟娟分别高出1支与8.33%。在对阵尹玉姬一局中(表2)张娟娟发挥更为至上,高环箭12支,几率100.00%,10环箭7支,几率58.33%,而尹玉姬则是高环箭10支,几率81.67%,10环箭3支,几率25%。二者分别相差2支与19.33%,4支与33.33%。而最后与朴成贤的决战中(表3),虽然朴成贤的10环箭高出张娟娟分别为2支与7.34%,但张娟娟的高环超出朴成贤3支与25.00%,从而最终张娟娟以一环优势拿下女子个人赛金牌。
  “准”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每一局的比赛过程中要零失误。也就是运动员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不能够出现远箭与脱靶箭,只要出现远箭与脱靶,基本上这一局没有挽回的余地。在局胜赛制下,2010年射箭世界杯上,韩国首次参加美国第三站,以女子一二三名,男子一二三四名的成绩再次证明无论规则怎么改变,其霸主地位的不可撼动性。其中他们的制胜体现就在于不跑远箭、不脱靶与打高环这几点上。显而易见,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准确率”的制胜地位无可替代。下面就以下4个表格(表4、5、6、7)简单剖析一下近年奥运会与亚运会比赛的基本成绩,使人们对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准确率的变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上面的表4、5、6、7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趋势,排名赛中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前三名的射箭环数成绩呈绝对增长趋势。女子团体奥运会28届比27届前三名增长均值为29.30环,人均增长9.80环,女子个人前三名均增长值为9.70环。女子团体亚运会14届比13届增长均值为98.30环,人均增长32.80环,女子个人前三名增长均值为31.70环。以上数据表明在射箭世界大赛的排名赛中,运动员的准确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在淘汰赛中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赛都呈现出略为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淘汰赛的心理压力较大以及比赛箭支较少有关。但如果排出天气原因,且从第一名的成绩与成绩的密集概率上看,应该说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以上数据足以表明射箭竞赛中运动员射准的重要性,可以说“准”是射箭竞赛制胜的核心。
  2)用力准确、技术标准。事实上“准”在字面是一个结果性描述和比赛的外在表现,即射中环靶的正中黄心为“准”的最高境界,这是现代射箭竞赛“准确”的外在制胜要求。“准”更深刻的内涵是,技术用力的准确性,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完成的标准性。在生物力学、解剖学上的射箭技术用力的准确性概括起来有,力点准确、力线准确、力面准确、力量动态均衡这四个方面。首先射箭力量的传递是以不同人体关节为中介的,力点准确是指不同的关节点在用力的过程中,无论是与器械的触点也好,还是内部身体的不同各环节之间的力量传递的触点也好,要固定不变,且范围小并集中。这样用力的感觉就清晰,细微的变化较易体会,力量传递也会集中且稳定。力点准确是力线准确、力面准确、用力均衡的重要基础。力线准确就是射箭用力始终以直线对称力为标准。水平力线始终与靶心正对且垂直于靶面。垂直力线贯穿运动员躯体主干,垂直于地面。力面准确就是水平力线和垂直力线在固势与持续用力、到撒放、到姿势保留,直至箭中目标靶的一段时间内,最终归位于射箭面内并互相垂直构成强有力的十字支架形。用力动态均衡是指推弓腕点与钩弦点移动的位移在单位时间内相等,且推、拉力变化一致、缓慢、单纯、柔和、绵延不断。   技术标准体现在运动员技术完成过程中技术环节的固定,每一环节的标准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如:每次拉距必须非常准确,一般拉弦距位于25~30英寸之间,否则信号片响节奏就会乱,运动员对发射的时机判断不准确而出现发射提早或延迟现象,后续的技术环节也随之提早或延迟而引起技术动作变形,最终影响射准。
  3)判断准确、时机恰当。比赛中对于射程距离判断的准确性、对风速大小、风向感知的准确性、良好发射时机捕捉的准确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对瞬间比赛机遇把握的准确性,如对手打一个远箭时,抓住机遇打一个10环以扩大胜势。对自身状态、器械情况、对手的状态的了解细致与否,以及比赛环境控制的准确性、射箭过程中内外力转换衔接的准确性,心理与体能和技能三者相结合的准确性也是“准”的深刻内涵。
  4)控制准确、转换到位。射箭竞赛并非以单支箭的成绩决高低,而是以多支箭的累积环数成绩区分胜负。在淘汰赛中是对手之间进行轮射,要求运动员必须在发射的过程中集中全部身心力量,而在发射间隙,等同伴或对手射的时候迅速放松以节省能量。这种身心激活程度与休整的转换,放松与集中程度的控制必须非常准确到位,收发自如,才能至始至终以饱满的精神参赛而打出好的成绩。对应激事件的控制必须准确,对一支箭的节奏、一组箭的节奏、一场比赛的节奏控制也必须准确,运动员才能把整个比赛掌控于自己的手中。
  2.2.2.2“稳”射箭是一项比技术熟练、姿态定型、运动幅度与身体结构相协调的高精度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在整个动作技术完成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肢体晃动,甚至震颤都可能会导致箭的着靶点有较大偏差,从而可能出现“远箭”或者“脱靶”的可能。在发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依据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等学科原理,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法,利用人体的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以及内外负荷构架一个稳定的运动肢体,并把这种稳定的肢体保持到所射出的箭中靶为止。射箭比赛是累积多支箭的总环数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仅仅是偶尔的单支箭的成绩好,是一定不能打出总成绩的高环值,反而极有可能被早早淘汰。射箭从来不缺高水平,缺的是稳定的高水平。
  1)技术稳定、动作规范不变形、节奏一致。“稳”首先必须要求运动员具备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发挥高度稳定、规范射箭技术的能力。因为在一对一的淘汰赛中,任何一个运动员都会紧张,这种紧张有时候甚至会到达极点。这时候稳定、规范不变形的技术将变得极为重要。技术上的任何微小失误,在紧张的状态下都将会造成重大的失误,并有可能导致小肌肉紧张。虽然运动员在排名赛中发射的时间不稳定可能不会有问题,但淘汰赛时肯定会出问题。因为运动员承受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增加了,使技术上的任何微小毛病都变得严重,如发生浅钩、底部的手指滑动、发抖、发射时不稳定、瞄准动作过于僵硬、弓倾斜或不稳定等。“稳”在技术上体现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于技术的时间、空间参数标准控制自如,不同箭支的误差达到最小化,保持不同的运动技术环节的运动参数高度一致。如运动员在完成每支箭时的拉弦距一致,其骨骼、肌肉、关节的支撑状态基本相同,每次神经反射弧时间相同就能使箭出发的初速度一致。保持箭巢(箭尾与弦的触点),与瞄准眼瞳孔中心的垂直距离即靠弦距不变,就能保证射角不变,从而保证箭在X轴上的着点散布集中。另外射箭时运动员必须保持用力基线(持弓臂的前撑力与拉弓臂的后拉力构成的一条直线)、瞄准线(瞄准眼的瞳孔中心、弓弦在眼侧边缘上的某一参照点、准星中心点、靶黄心某一点,这四点连成的一条直线)、箭道曲线(箭飞行的质心轨迹线)同时重合在射箭面上(弓平面与地面垂直且与靶面也垂直的平面)从而保证箭的着靶点在Y轴上的散布集中。节奏一致是指运动员发射的不同箭支之间、不同箭组之间,整个比赛中的每个技术环节表现为运动幅度一致、时间一致、路线一致,这样不同技术环节的轻重缓急就错落有致,运动节拍鲜明,技术动作易自动化。
  2)体能稳定,持续发射能力强,有氧耐力好。体能的良好,有氧能力强是射箭竞赛稳定发挥的坚实基础。因为射箭是以重复单调的多次推拉弓为特点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肌体的有氧耐力要求较高,要求运动员具备持续发射高质量箭支的能力。淘汰赛的紧张会使运动员的心理与生理能量有一个较大的消耗,特别是大脑容易疲劳、不易恢复。在淘汰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到达140-160次/分是很常见的,频繁的屏息动作会使大脑动脉缺血导致供氧问题,甚至在发射时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产生技术思维混乱。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高级别体能消耗方式,高水平的有氧耐力素质不仅有利,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是运动员获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可靠保障。没有良好的体能,良好的肌肉耐力,运动员控弓能力就会随着比赛的向后推移逐渐减弱,稳定性下降。能否至始至终保持充沛的体能,以适宜的兴奋状态完成射箭比赛是射箭竞赛制胜的一个重要方面。
  3)心理稳定、抗高压、抗强干扰能力强。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奥林匹克淘汰赛这样的竞赛环境下成功参与比赛是极为重要的。高水平的比赛除了拼完美的技术与体能发挥以外,更要落实到有一个超凡的比赛心理。如今的奥林匹克淘汰赛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与比赛计划,也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因为心理受到干扰甚至严重干扰是根本不可避免的。观众的噪音、播音员的声音、对手成绩信息与运动员自身的每一箭的成绩的即刻出现、教练员、同伴的肢体语言与表情、突然变化的天气等等,都可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心理的不稳定。心理的微小波动在技术上就会有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到技术各个环节的稳定性、流畅性和一致性,乃至影响运动员的精准度。淘汰赛中单纯技术优势,不能保证绝对的取胜,关键的时刻的抗高压、抗强干扰能力已经成为评判一名运动员是否高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并不难,难的是稳定的高水平,而心理稳定就是稳定高水平的重要表现。
  4)器械装备稳定、与技术协调。高科技、高质量的新型的弓箭器械、适宜合体的服饰与护指套及护弓绳等配套装备,也是射箭运动获得稳态制胜点的客观条件。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必须与器械协调一体,器械也应和运动员的解剖学特点相吻合。同时不同器械部位的稳定搭配也是制胜的重要基础。   2.2.2.3“快”
  1)发射快捷、瞄时较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比赛规则中没有对比赛时间的特别限制,加上比赛的竞争程度较低,“快”字在射箭竞技运动中提及不多。在人们的概念中,为了使肌肉获得最大的稳定性,从固势到撒放的最佳时间为必须3~4 s,为此射箭动作形成了开弓、停顿、瞄准、在3~4 s后撒放的模式。这种技术使射箭动作繁杂、抢拉、耗时、费力,不仅破坏了射箭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而且过长的开弓时间容易造成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过度消耗。
  随着射箭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打单支箭的时间愈来愈短。2010年4月1日的射箭局胜制的开启使运动员打单支箭的时间,个人与团体都由原来的50 s缩短到20 s,团体比赛还包括换人的时间1~2 s,也就是运动员要在18 s左右完成一支箭。无论是现代射箭竞赛制度的要求也好,还是射箭运动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也好,运动员必须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把手中的箭运用最为有效的技术发射出去,并准确的命中目标靶的靶心。这使得运动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简化处理射箭技术环节,去掉不必要的多余技术动作,把原来割裂的技术动作融汇为一个整体,简化为一个边开弓,边瞄准,边加力的过程。这一改变不但加快了动作节奏,缩短了比赛时用,更重要的是减少开弓过程中的停顿发力这一多余动作,使整个射箭动作一气呵成。
  韩国的研究发现,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只能保持3s。我国大量实践也证明,就大多数射箭运动员而言,从拉满弓到撒放,最适宜的时间为3 s左右。韩国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1 min内,毫不停顿地射6支箭,运动员能较好地保持动作一致性,箭的飞行速度也趋于一致,而在5 min内射6支箭,则发现箭速很不一致。下表(表8)为3名高水平射箭运动员A、B、C在150 s射3支箭与30~50 s射3支箭的箭速统计表。
  表8不同时间内出箭的初速度数据统计
  从表8可以看出,150 s射3支箭的初速度差异较大,而30~50 s射三支箭的初速度差异较小,非常一致。射箭比赛中,箭速的一致与否与着靶点密集度有很大关系,运动员在训练中求“准确一致”,其中也包含着箭速的一致。快速发射从理论上看也优于慢射: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比赛的特殊环境下瞄准的时间过长,会造成精神的进一步紧张,同时大脑中极易产生杂念,导致注意力分散,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使用力肌肉僵硬,出现颤动现象,导致弓、身体的稳定性降低。而快射可以简化动作与思维的程序,使大脑不受太多的意识的控制,能使运动员静心,平气的完成基本技术过程;二、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瞄准的时间过长使运动员憋气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容易造成大脑供血障碍,神经易于疲劳,身心能量消耗过大,眼睛模糊,导致动作稳定性下降。而快打则节省比赛时间,节省运动员的身心能量,使运动员的体能和精神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三、从运动技术的角度来说,快射有利于动作的简化、减少动作环节,提高了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并增强动作的节奏性。
  世界优秀射箭运动员一般都采用快射技术,并且一支箭、一组箭的时间相当精确,节奏把握很好。美国的麦金尼、巴尔斯的瞄准时间都在3 s以内,在比赛中箭与箭之间的平均时间误差只有0.47~0.61 s之间。韩国神射金水宁的发射时间在0.8~1 s左右,是世界迄今为止最快的箭手,而且在比赛中的箭与箭之间的误差非常小,人们称她为机器射手。(表9)是部分世界高水平射手的发射时间统计。
  从上表9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欧美的高水平射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射单支箭的速度都在2 s左右,11名选手的单支箭发射的均值为1.6~1.9 s之间。相比较而言中国运动员的发射速度比韩国和欧美运动员的发射速度要稍慢一些,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的稳健风格与瞬间捕捉瞄准时机的滞后性特点。
  2)技术简洁、流畅。运动员发射时间的“快”仅仅是射箭竞赛的外在特点,而其实质的要求在于运动的内在用力协调与技术娴熟,以及运动员对各技术环节的把握准确到位。“快”最完整的内涵在于技术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快捷性的统一,最终体现运动员对射箭技术动作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
  (1)简洁。所谓技术简洁,是指运动员在完成射箭技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技术标准,按照最简单、最原始的要求来完成,没有任何多余、错误动作。技术动作复杂,必然会消耗更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同时会增加技术完成过程中用力的复杂性。这样会造成躯体稳定性降低,运动员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动作调整,影响技术完成的质量。技术简洁要求去掉不必要的多余动作,动作技术环节线路清晰明了、用力干脆果断。但动作简洁不等于技术动作的不完整,任何违背规律而简省技术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都是不容许的。
  (2)流畅。所谓技术流畅,是指在运动员在完成一次发射的过程中,从站立-搭箭-钩弦与推弓-定神-准备(举弓)-开弓-满弓后固定-持续用力-瞄准和推弓-撒放-动作暂留-反思,这12个技术环节是前后相继,环环相扣的一个完整的技术链,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眦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较大偏差。因而对每一个技术环节的把握必须准确、到位,特别是环节与环节之间应连接自然,过渡顺利,用力连续均匀不间断。用力时尽量减少外来力的干扰,而多借助惯性和自然力。整个技术链在完成的过程中浑然一体,动作一气呵成,不出现停顿、回复、断裂的现象。运动员完成动作时运用身体最适当的部位,并将运用的部分减少到最低程度,转换动作时自然,不勉强。从外形来看运动员的动作表达潇洒、肢态轻松、舒展大方、行云流水,任何环节都不出现迟疑犹豫的现象。动作意识果断,动作线路清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的动作环节。但技术流畅与快打的内涵是有区分的,动作流畅是对整过技术过程的熟练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来要求的,而快打是对于射箭的瞄准时间与撒放的时机而言,是射箭技术完成过程中的不同要求。流畅的射箭技术应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动作的流畅是定性的描述,而定量的表现是在完成一整套技术的时间数值上面。快打和动作流畅是实现准确性的一种手段。这两种要求的技术部分是不一致的,流畅是针对的整体技术均衡性和稳定性而言,快打则仅仅指的关键技术而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不同技术环节使用的时间少,必然是总体时间少,这里主要体现在快打上,快打是流畅的表现,流畅是快打的结果。实践中运动员不能一味追求快而陷入盲目的速度,不顾及动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应变快、思维转换快,进入发射状态快。射箭竞赛中的不可控制因素较多,竞赛环境复杂多变。运动员的及时应变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必须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赛环境。如若风力、风向改变,就应快速判断瞄准区域。上一箭打了远箭,应及时用望远镜观看箭的落点,快速分析出远箭的原因,迅速调整技术。不同箭之间的休整状态与发射状态的转换速度快,再次集中注意力快,出现意外事件时(如器械故障)做出决策的速度快等,都是“快”的丰富内涵。
  2.2.3射箭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射箭比赛的最终目的是让箭准确地命中十环靶域,一切运动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准“。所以“准”是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的集中描述,是射箭竞赛的核心制胜因素,一切其他“引致”因素都是为“准”服务的。在“引致”的两个因素中,“稳”是首先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射箭竞赛中,不能保证相关发射系统的稳定性,相关技术、体能、心理等的稳定发挥,完美复制每一支箭的运动技术过程,那么“准”就无从谈起,可以说“稳”是射箭竞赛的基础制胜因素。其次是“快”,快是“准”的基础,是射箭运动的关键技术环节,但是必须在“稳”的基础上的“快”,快不是盲目的发射时间的缩短,而是技术熟练的外在表达,是技术简洁、流畅的时空必然结果。没有“稳”的“快”是无效果的“快”,从而最终也不能达到“准”。“稳”不是静态的稳定而是动态的“快”中的平衡,无“快”的稳定是低质量的稳定,同样会影响射箭的中靶结果。
  “准”、“稳”、“快”三者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交融的。“快”受“稳”的制约,同时也有一定内在的极限,并促进稳定机制的巩固与提高。“稳”与“快”共同构筑“准”的基础,共同支撑“准”的形成,运动员在射箭的过程中稳定性愈好、快射的质量愈高说明射手的基本功越好,这样比赛中射准的可靠性与成功率就愈高。而“准”又反过来促进“稳”与“快”的形成,使射手获得良好的、稳定的竞赛心理,建立高度的自信心,从而使得运动员的比赛更为从容自如,系列比赛节奏、技术、体能、心理发挥更为稳定,动作完成过程更加流畅、娴熟,比赛成功率更高。
  综上,射箭项目竞赛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准”是核心,“稳”是基础、“快”是关键。
  3结论
  1)射箭项目制胜因素是借运动员的运动人体科学特点和弓箭器械的构造特点以协同多维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在射箭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器械等的特殊要求上。
  2)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由“准”、“稳”、“快”构成,“准”是核心因素,“稳”是基础因素,“快”是关键因素。其中“准”的内涵为着点准确、用力准确、判断准确、控制准确;“稳”的内涵为技术稳、体能稳、心理稳、器械稳;“快”的内涵为发射快、技术流畅、简洁,应变快、思维转换快、进入发射状态快。“准”、“稳”、“快”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郭蓓.射箭项目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科研,2006,27:64-70.
  [2] 石岩.射击射箭训练新理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4-65.
  [3] 刑文华,等.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860-861.
  [4] 黄晓阳,胥洪晏. 论新奥林匹克淘汰赛制下我国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32):96-98.
  [5] 金春植.2008年北京奥运会韩国女子射箭队实力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2-84.
  [6] 张秀丽,刘卉,刘学贞.射箭技术评价指标的综合研究[J].体育科学,2008,12:21-38.
  [7] 冯建中.开阔视野 拓展空间 完善体制 创新机制 实现射击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中国射击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调研报告[R].体育文化导刊,2009,9:1-6.
  [8] 范凯斌,王卫星,李宗浩.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设计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09-113.
  [9] 王霆, 王德堃,邓兴国. 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疲劳研究中的应用[J]. 体育科学, 2010,30(2):64-69.
  [10] 房小伟,李少丹.从中韩射箭运动比较探我国青少年射箭运动之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110-112.
  [11] 胡金海,王孝蔗.射箭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2:87-88.

推荐访问:射箭 制胜 解析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