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户_断桥村:引进大户兴产业

  抓方向强发展  ——领导发展、服务群众和社会管理能力弱,是几乎每一个后进基层党组织都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后进基层党组织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订规划、消除瓶颈,成为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攻坚行动的重要主攻方向。
  2012年11月15日清晨,一个身影从雾中走来,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在一栋危楼前停了下来。
  枣红色的铁门顶部,嵌着一颗五角星,仿佛在提醒行人——这曾是一栋公家的办公楼。
  他走上前去,扶正松动的牌匾,端详着匾上大字——“中国共产党巴南区南彭街道断桥村委员会”。
  他叫周述森,49岁,是断桥村党委书记。
  眼前这栋危楼,是断桥村原来的办公楼。2012年6月,新办公楼落成后,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来看看。
  “我们总算赶上来了。”周述森把新旧办公楼的交替,作为村党委实现转化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断桥村党委,曾经是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后进代表,如今却成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
  “断桥村就要‘断气’了”
  “别去了,得罪人不好。”妻子劝。
  “再不说,断桥村就要‘断气’了。”张贵有点愠怒。
  门外,小雨淅淅沥沥,黄泥路已被雨水捣成了浆糊。
  “白合子村都修水泥路了,你再看我们这条路!”张贵弓着腰,卷起裤脚,举步维艰。
  这是2012年初的一天,张贵准备去找村干部投诉。
  张贵是断桥村住家最偏远的村民——他一直想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却因交通不便而作罢。
  张贵赶到村办公室时,屋里已挤满了人。
  “你们这些村干部,村里这么穷,也坐得住?”
  “坐在这么破的办公室里,也不觉得寒碜?”
  …………
  张贵发现,对村干部不满的,并不止自己。
  听着投诉,汗珠子从村党委书记周述森额上不断渗出来。
  几十年来,断桥村风平浪静。可这几年,邻村发展迅猛,而断桥村却停滞不前——一对比,村民就恼了。
  村民为此编了顺口溜:“班子软弱没形象,工作落后不思量;群众不富无人管,有无组织一个样。”
  2012年3月,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断桥村党委的民意调查只得了76分,被列为“后进”。
  周述森的脸,火辣辣的。
  南彭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华江“约谈”了周述森:“断桥村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怎么办呀?”周述森问。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蒋华江说。
  “施政纲领”
  “修建道路7.1公里、翻修升级村水厂……”断桥村“第一书记”钟秉福口若悬河地说。
  台下,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吹牛吧。”
  “这么多件事,你能完成一件就好。”
  …………
  坐在一旁的周述森如坐针毡,他也不太相信“第一书记”所说的。
  2012年4月底,断桥村召开村民大会,村党委公布了《断桥村2012—2020年总体规划》。
  “这是我们‘新班子’的施政纲领。”钟秉福说。
  就在断桥村党委被列为“后进”党组织后,便引进了“外援”。
  街道调研员钟秉福结束了优哉游哉的“准退休”生活,再次勇挑重担——出任断桥村“第一书记”。
  白合子村25岁的致富带头人王训当选为断桥村党委副书记。
  班子配齐后,钟秉福开始盘算:“我们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得做个‘施政纲领’。”
  这一想法得到村党委一致认可。
  2012年4月初,在区委组织部和南彭街道领导的牵线搭桥下,区水利局、区财政局、区委党校的领导和专家走进了断桥村。
  调研讨论,数易其稿,终于,《断桥村2012—2020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规划的目标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钟秉福说。
  对于钟秉福的慷慨陈词,村民们只有一个态度:“不要纸上谈兵。”
  “后进”变“先进”
  在周述森看来,初来乍到的王训似乎有点“坐不住”。
  刚到断桥村就职不久,王训就经常往“娘家”白合子村跑。
  “嫌我们断桥村穷啊。”周述森心里嘀咕。
  作为分管党建工作的专职副书记,王训其实早有打算。“要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党群经济共建模式。”他说。
  王训的话,让一些老党员有点“云里雾里”。
  不过,村党委还是支持了他的主张。
  2012年4月,村党委决定在两个党支部——果树支部和蔬菜支部下面设立四个党小组:空心菜党小组、辣椒党小组、果树党小组、花卉党小组。
  “通过党小组联系协调,农民‘抱团’闯关更有针对性。”王训说。
  张贵很认同:“以前蔬菜支部的党员,有种空心菜的,有种辣椒的,大家说不到一块去。”
  增设党小组的改革很顺利,但断桥村党委雄心勃勃要打造的蔬菜种植、花卉苗木、果蔬种植三大产业,并未形成。
  站在山坡上,王训有点悲凉:“断桥村撂荒地太多了。”
  农业在村民眼里,是个不挣钱的行当。
  “怎么办?”王训有点理解周述森的苦处。此后,他就频频往“娘家”跑。
  几次往返,王训请来一个人才。他叫沈公营,是白合子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当地村民称其为“菜大师”。
  原来,这些天,王训“回娘家”是为引进种植大户。
  沈公营决定在断桥村种植30多亩红心猕猴桃。
  “要改变村民的偏见,就要让村民看到典型。”王训说。
  于是,村干部也纷纷走出去,引进种植大户。
  2012年,断桥村党委引进了12位种植大户。
  2012年10月16日,李永禄发现苦瓜很“甜”。
  “从8月开始,我就开始卖苦瓜了。”李永禄接过菜贩递过的一叠钞票笑了。
  这一年,十几亩苦瓜地为他带来三万多元的利润。
  “老婆和娃儿的医药费有了。”李永禄说,“多亏了村里把桥和路修好了。”
  李永禄住在张家堡社,妻子和儿子都患有重病。为了多挣些钱,他承包了十几亩地种苦瓜。
  以往,老李最怕收成季节。
  “道路稀烂,菜贩子的车进不来,我得把菜挑到两公里外,60多岁了,吃不消啊。”李永禄说。
  老李只得花大价钱,请人挑菜。
  “一请人,利润就不多了。”老李眼睛红红的。
  2012年6月,断桥村破天荒地有了第一笔集体收入——土地流转的五万多元租金。
  围绕这笔钱,村党委展开讨论。
  “老瓦岗桥得修修了。”
  “就是,夏天一涨水,就会断了通行。”
  老瓦岗桥是连接荒田堡社和张家堡社的重要通道。
  “最苦的,恐怕还是我。”李永禄大倒苦水。
  最终,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修桥。
  在村“两委”班子统筹下,老瓦岗桥修高了近两米。
  接着,村里又新修了人行便道、硬化了村级公路……
  基础设施的改善,给张贵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一口气承包了11亩土地。
  如今,黄花梨、紫茄等果蔬,均已实现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800余亩。
  “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能突破5000元。”钟秉福说。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再次分类定级时,断桥村党委得了96分——“后进”变成了“先进”。

推荐访问:断桥 大户 引进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