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小虾 [小虾滋味]

  如今在海鲜当道的年代,食客们执着追求着海虾的肥美。大个头、外国进口、活蹦乱跳等特征就是它们高贵的特征,小虾的滋味慢慢被人淡忘。其实小虾的鲜美不亚于那些“贵族”,它的历史更丰富。
  糊饼
  虾皮PAZZI
  曾有人开玩笑说虾皮是性价比最高的海味,一碗馄饨放上一撮虾皮,能喝出龙虾汤的味道。许多人会把虾皮和虾米弄混,虾米是著名的海味品,又名海米。而虾皮是用毛虾加工制成,毛虾在我国资源丰富,毛虾个体小,一般只有3厘米,因此不为人注意,使用它加工出虾皮却是品质最好。因虾小感觉无肉似虾皮因此得名虾皮。
  市场上常见的虾皮有两种,一种是生晒虾皮,另一种是熟煮虾皮。前者无盐份,鲜味浓,口感好,而且不易发潮霉变,可长期存放。购买时要注意色泽,以色白明亮为佳品,虾皮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平时拌凉菜、蒸鸡蛋、包饺子均可加入调味,味道鲜美,且经济实惠,做个汤煮个馄饨,更少不了虾皮加入。此外用虾皮可做许多菜像虾皮豆腐、虾皮炒韭菜、虾皮拌小葱、虾皮萝卜丝汤等,北京有个小菜叫“猴钻洞”就是尖椒拌虾皮,把尖椒切成圈,用酱油浸泡;虾皮洗净退盐,用微波炉烤干放入一拌又好吃又省事,但老北京比较爱吃的是用虾皮韭菜鸡蛋做的糊饼。
  糊饼是道正宗的北京吃食,被称为“中国农家批萨”,有一种调侃的说法:当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来中国,见了糊饼,被它的美味深深吸引。回国后想尝试着做出来。可是没学好,歪打正着发明了比萨。这也许只是个玩笑。糊饼是不是意大利批萨的老祖宗不敢十分的确定,但金黄色略微的发焦饼底。搭配上黄中带绿的虾皮韭菜鸡蛋馅,看着还是挺靠谱的。
  其实,这糊饼就是过去河北、通州一带百姓家里最常见不过的一种吃食,一张糊饼别看是农家粗食,也算色香味俱佳很有特色。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就想咬一口,怪不得连中国著名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刘绍棠都撰文赞美糊饼,而刘绍棠就是通州儒林村人。烙糊饼也叫打糊饼、摊糊饼,无论是打还是摊,名称都是从手法上得来,您别说还很形像,烙糊饼要用粗点的棒子面。因为细棒子面发粘,烙时容易粘饼铛,和面时要用温水,因为凉水和面烙出的糊饼太硬,开水和面烙出的糊饼发粘。和面时一边加水,一边用用筷子顺时针搅合,水要一点点加,玉米面搅拌成有一定的湿度略为发千的糊,软硬根据自己。喜欢吃脆的可以干点儿,喜欢饼软一点的可以稀一些,但太稠了摊不均匀,太稀了又铲不起来,老北京人都说糊饼好吃不好做,这和面就是一项技术活。
  说完面再说馅,传统的老北京糊饼是用玉米面儿、韭菜、鸡蛋和虾皮儿做的,但也不是绝对的,馅也可根据个人的口味来搭配,如韭菜、西葫芦、萝卜、白菜等各种菜都行,河北白洋淀一带有一种小虾糊饼,用的不是虾皮,而是淀子里捕来的鲜活小虾,拌的也不是韭菜,而是淀子里捞来的水生苲菜,吃起来也是另有一番风味。把韭菜洗净切成末,鸡蛋也要先炒熟,一定要放凉,一般一个糊饼放—二个鸡蛋为益,放多了反而不好吃。锅里放一点油,把虾皮放进去煸炒这样味道才香,然后把鸡蛋、虾皮、韭菜放入盆中加上点盐和油拌馅,但绝不能放葱,因葱和韭味道相克,同食会产生一种怪味。特别提醒您注意的是韭菜馅要等玉米糊放入饼铛压实后再调味,盐放早了一放会出汤,拌馅放盐时还要考虑到虾皮的咸度,故要酌情放盐调口。馅调后放在玉米饼上要压实,否则容易掉馅散开,盖上锅盖十几分钟就齐活了,如果喜欢脆的,多烙会儿,底面的皮会焦脆,那样吃起来更香。
  老年间糊饼不是盛在盘子里,而趁热把糊饼起在盖帘上,用刀切成一牙一牙的,就这么上桌。糊饼做好后最好是马上吃,因为放置时间越长,韭菜的汤汁就会慢慢浸入到饼中,虽然也好吃,但是饼的口感吃起来就很软,而不是酥脆的感觉了,怎么吃糊饼也有讲究,把糊饼搛到盘里,用手托着盘子转着圈吃,这样吃即卫生又不油手还不烫也不掉馅,为这种特别的吃法北京还留下一句俏皮话:北京糊饼转着圈吃,意思是挖苦讽刺那些吃完东家吃西家的专吃白食的人。
  老北京糊饼最流行应该是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粮食,中国人大多吃不饱,在粮食短缺青黄不接的年代,毛泽东说了8个字:“忙时吃干,闲时喝稀”。在那时吃啥都凭票,一股北京人的粮食定量为五斤大米十斤白面十五斤棒子面,讲究粗细搭配,干稀搭配。棒子面儿属于粗粮而且口感也差,不太好吃。但善于烹调的北京人就能将粗粮创造性的作出美食,糊饼就是将粗粮细作最好的一种方法,说起烙糊饼最好的要数那时候的家庭妇女,这些人现在年龄最小的也在60岁以上了,您可千万别小看了她们,虽然她们不善于烹炒煎炸,但做起糊饼来却个个拿手而且出手不凡,就连当时大饭庄子的面案厨子也都自愧不如甘拜下风,因为这些大师傅所会的面点食谱里,根本就没有糊饼这一项。
  鸡里蹦
  篓虾成就百年宫廷菜
  现如今,市面上常见的河虾以青虾为主,长相体型虽然类似海白虾,但滋味和质感却和海白虾颇有差别。特别是来自白洋淀水域的大青虾。以皮薄、肉质细嫩鲜美著称。白洋淀在历史上也被誉为著名的三大名贵青虾产地之一。
  过去在白洋淀捕青虾多用一种叫虾篓的工具。那是一种用竹篾、铁网经过24道复杂工序才能编好的虾篓,在里面装上大饼和羊骨头等捕虾诱饵,下到合适的水域里去。作为诱饵的生羊骨头一定要在阳光下晒臭,才能发挥好效果。傍黑将虾篓放到水里,青虾闻味钻进篓中,因为虾受惊就后退着跑,出入口都有细线拉着,它会受阻而逃出不去,不用多久就能捞上许多青虾。
  几十年前,北京环境还没有受到什么污染,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虾。每逢夏季傍晚,大人小孩纷纷拎着十几个虾篓去水边捕虾,不但能一饱口福还可消暑解闷。捕到的小草虾剥不出虾仁,人们就做小虾炒韭菜、清炸小虾、香葱爆河虾等菜。而个头饱满的大青虾要是赶上饭馆开市还可卖个好价钱。因为几乎都用虾篓捕捉,业内也将此虾称为篓虾。
  而这不起眼的篓虾却成就了传统名菜——鸡里蹦。此菜如今已传承数百年,菜名风趣,食材讲究,在过去并非家常菜式,百姓人家难得一见。而这道鸡里蹦的由来要追溯到康熙五十五年,那年康熙爷二月二十五日停泊在保定府白洋淀郭里口行宫,大学士张廷玉、直隶巡抚赵宏燮等人侍驾。时近黄昏,该为康熙准备晚饭了,保定官府名厨宰杀家养雏鸡,加以白洋淀新鲜大青虾虾仁,佐以保定府槐茂甜面酱,炒制一道菜献上。康熙爷品过这鸡肉之鲜香,虾仁之脆嫩,酱味之香甜,便唤上厨师问是何菜。厨师情急之中想到做菜时的鲜虾蹦跃之形,便随口答道:“鸡里蹦”。康熙爷一听,龙颜大悦。夸奖道:“好一个鸡里蹦!鸡、虾为水陆两鲜集萃,此菜有情有景,菜名栩栩如生。”按理来说,这鸡里蹦用的是白洋淀里的篓虾,当地的雏鸡,保定的厨师,本该此菜属冀菜,却归了京菜的“家谱”。
  老年间河北称为直隶,在清朝直隶总督都是加衔总督,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直隶总督是从一品,比其他总督都高一品,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吏之一。一时间,冀菜也因此风靡全国。其菜系特色是用料广,选料严,烹调技艺全面;注重火候和入味,突出质感和味感;注重吊汤,善用浆、糊、汁芡,擅长刀工和熘炒菜;成品色泽鲜艳漂亮。明油亮芡,口味咸鲜为主突出酱香、浓香、清香三个香型。其特点是选料广泛,以山货和白洋淀鱼、虾蟹为主。冀菜中包括三大流派:直隶官府为代表的冀中南菜,以承德为代表的塞外宫廷菜和以唐山为代表的冀东沿海菜。冀中南菜以保定为中心,包括石家庄、邯郸等地方菜。是因直隶省会。但是直隶虽大,却有京、津二地,光彩全让他们占了,所以世人只知京菜、津菜而不知冀菜。鸡里蹦虽然各地都在做,但京作与河北直隶做法有所不同,河北鸡里蹦以酱香味为主兼具多味,既尝鸡肉之鲜香,又有虾仁之脆嫩,更觉酱味唇齿留香,突出酱香、浓香、清香三个香型。京味鸡里蹦则温油滑炒原汁原味两鲜集萃。但不管制法如何,即然叫鸡里蹦,此菜原料只须二样鸡与虾仁,如有加彩椒丁的配料均数外道,但看是否正宗、得过真传,只需观虾即知。

推荐访问:小虾 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