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吉林省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摘要:吉林省在全国农业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只有通过加强乡镇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继续支持和保护农业,实现农村和城市的统一化来实现全方面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这样吉林省的经济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关键词:吉林省;区域经济;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37-2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历史沉积的旧矛盾也开始显现,使得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还面临很多困境,这就需要对目前吉林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认真剖析,选择适合吉林省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推进吉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
  1 吉林省城乡发展差距现状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比较严重,统计资料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1.47∶1,扩大到2009年的2.66∶1,同时,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全国范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严重。2009年的基尼系数是0.565,大大超过上世纪90年代基尼系数的平均数0.338。而0.4的基尼系数水平是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警戒线,这说明吉林省社会收入分配及其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
  1.2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
  2009年,吉林省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1140.7亿元,比1990年增长6.1倍,而农村在消费市场所占份额仅为21.9%,消费严重不足。从消费支出看,农民消费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恩格尔系数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相差悬殊。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达43.5%,相差近9个百分点,无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农村和城市在档次和质量上都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和农村的居民生活质量在各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农村的整体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城市的人均投入数量是乡村投入的十几倍,对于电影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投入,对于饭店、游乐场等娱乐设施的投入,无论是政府资金还是民间资本的投入,城市都远远高于乡村。这一系列的差距,使得在城市的居民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农村,这就造成了人才、资金等向城市流动的情况,使得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医疗人才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大量流失。
  1.3 城乡社会保障及福利差距
  2009年,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80万人,比上年增长2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26万人,增长33%;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的有133万人;发放企业离退休基本养老金138万人。最近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还是巨大的,城市职工的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但是农村在养老保险方面没有保障,只是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阶段。对于各种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农村的实施速度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实施的力度也低于城市的实施力度。这些情况都扩大了城乡的差距,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1.4 城乡教育、卫生发展差距
  吉林省在教育的发展上,存在着城市和乡村的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教育资金的投入上城市教育人均资金的投入远远高于乡村人均教育资金的投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城市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教师数量上,还是在教师学历上,教师的工资待遇上都远远高于乡村教师;在各种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上,城市远远高于乡村的水平。这一系列的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家长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存在重大的差距;城市和乡村之间各级学校,从小学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的升学率存在重大差距,乡村学生的失学率远远高于城市。而乡村教育的严重滞后,成为影响乡村发展,尤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
  吉林省在城市和乡村卫生事业上存在许多方面的重大差距,卫生资金的投入城市远远高于乡村,卫生资源存在严重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乡村的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乡村的医疗设施相对陈旧和落后,乡村人均医生数量、病床数量都远远低于城市,各种福利医疗费用,城市是乡村的四倍以上,这一切导致了乡村存在看病难的现象。
  2 吉林省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2.1 农业的弱质性
  对自然的高依赖。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部,纬度高,无霜期短,西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风沙大,土质为盐碱型土壤,粮食产量极低,遇到大风、霜冻、冰雹等灾害,损失更为严重。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也大,而经验表明,进城务工往往能取得比农业生产更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业是一个自身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大的奉献产业,农民常常是几吨粮食才换回一台彩电,所以这些就注定了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
  2.2 农民的弱势性
  农民的待遇和保障水平低。农民的自由度不高。把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迁移,造成城乡居民之间过大的消费差距。而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及城市用工制度的松动,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但这只是体制外的、暂时的流动,他们的户口仍在农村,不纳入城市就业管理,这种城乡分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没有流动的自由,这是造成吉林省甚至是全国城乡差别扩大的重要原因。
  2.3 农村的落后性
  农村相对投资依然不足,比起发达省份相差甚远。农业生产存在周期性强、投入大产出少等特点。因此吉林省在农业上存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3 吉林省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化发展逐渐与农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这是工业化对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等方面的需要。那么推进乡村的城镇化建设,调整小城镇的产业结构是未来要的工作,他关系到我省工业化进程。这需要我们去寻找适合乡村城市化发展的土地管理办法、人口户籍的管理办法,要求我们转变乡村的政府职能,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2 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要加强农村工业化的进程,科学合理的对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合理布局。明确农村工业化总体的发展方向,形成农村与城市工业化产业的合理协调。农村在工业化的发展上有天然的优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口数量巨大;农村的各种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村的土地、水利等自然资源丰富。我们要将在农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农村风土文化的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扩大农副产品的价值;大力加强农村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在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农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扶持,特别是改进金融服务。
  3.3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在发展工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农业的发展,我们不能犯以农业发展换工业发展的错误。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农业也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农业的发展除了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外,农业的发展也受自然的影响。加快农业的发展,单单依靠市场调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主动的加强对于农业的保护和扶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保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加强对于农业的资金投入,改进农业的投资体制,坚实有力的保障农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3.4 逐步实现城乡统一
  逐步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建设。取消造成城乡分离的一切人为因素和制度。在就业上逐步建立城市和乡村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劳动力一体化;建立统一的无差别的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体制上解决城乡差异,使城市的各级人才排除顾虑,真正的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科技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打破城乡之间教师待遇、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真正实现教育的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陈宝兰.从城乡二元发展到城乡统筹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崔大树,张国平.我国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构和模式[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王梦奎.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作者简介:牛丹(197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推荐访问:吉林省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