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素质展示100字 [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心理调控]

  【摘 要】 在钢琴教学和演奏活动中,演奏的技术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和影响。成功的钢琴演奏应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然而,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协调好的过程。如何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技能、技巧的训练当中,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演出(或考试)时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并能相应进行心理调控,还有待加强研究。
  【关键词】 心理素质 钢琴教学 培养 调控
  钢琴演奏者要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表现”。其“音乐表现”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身体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整个演奏过程,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记忆、情感、想象、思维等等一系列内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关系,通过大脑进行心理调控,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1 学生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
  1.1 自卑。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在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对钢琴学习及表演的畏惧感,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自卑与畏难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
  1.2 依赖。钢琴教学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3 心理障碍。无论是在平时钢琴教学中还是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演奏者都有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演奏者的注意力、想象力、意志、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听觉、个性心理特点、审美心理表达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统一。在现实中,学生的弹奏或表演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抛锚”。他们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失去了正常的弹奏或表演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这些问题除技术不过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碍所造成的。
  2 钢琴练习或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2.1 通过多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才能在训练中放松,让音乐的信心更大,技术上缺乏的信心更少。
  2.1.1 活动多样,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鼓励,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可根据教学和训练的进度,适当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及竞赛活动。比如,在生日聚会、节庆上表演;还可以用抽签形式弹奏音阶、琶音或和弦;举行试奏比赛或弹奏同一级别的“擂台赛”,请家长参与观摩并评比打分等。让学生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不定期地组织“考级观摩”“分组观摩”、观看优秀录像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集中发挥学生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还要从正面多引导学生,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强化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练琴计划。
  2.1.2 克服惰性,保持兴趣。惰性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弊病。解决惰性这一毛病的良方就是磨砺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我觉得,单纯依赖兴趣不足以让学生学好钢琴,还必须让学生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从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努力约束自己,顽强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钢琴家刻苦学琴的故事,比如小巴赫月夜抄谱等故事;还可以宣传身边刻苦学琴的同学的事迹等,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意志品质后,才能克服惰性。只有学习上取得质的进步,才能促进兴趣的持久。
  2.2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意志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古往今来,凡是有不凡成就的人,他的身上都会体现出一种坚强的意志,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有了明确的志向后更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去推动我们向目标迈进。古有史马迁受宫刑仍专心创《史记》;曹雪芹遭家世落魄仍笔耕不辍;安徒生屡遭挫折却不折不挠;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终得“相对论”等,所有这些事例,无不反应出意志的重要性。
  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遇到考试、演出等表演活动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平时练琴注意力不集中,练琴时处于弱意识状态,练习时不认真,当遇到表演时,注意力集中了,却发现自己对乐曲缺少控制能力,自然也就有紧张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意志的锻炼。
  2.3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这种自我认识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掘自我的潜力,又能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缺点,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中,发掘出最大的潜能。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表现在对自身能力、演奏效果和技术难易三个方面的认识上:
  2.3.1 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在练习和演奏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评价,适应并喜欢上公开演奏,不把钢琴学习当作是一种负累,而是作为显示自己能力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实现。
  2.3.2 对练习结果和演奏效果的评价。引导学生不要介意自己在练习和演奏中的失误和不足,因为学生都很看重成功,对自己每取得的一个成功都充满喜悦和骄傲之情,一旦他们遭受失败时,能迅速调整状态,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2.3.3 对技术难易的评价。要引导学生敢于接受高难度技术的挑战,肯定自身能力,指导学生适时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2.4 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作品的整体,看清整个作品的框架,勾划出一个大的轮廓,初步理解作品总的构思、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各个主题的性质、作品的结构,弄清它们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他所要学习和演奏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就要在这个总的基础上不断去要求各个细节,从每个细节去完善整体。让学生在练习或演奏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达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只有这样,学生在练习或演奏时注意力才能集中,不会被其他外界因素所干扰,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3 在钢琴教学中训练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3.1 呼吸调节法、活动调节法、暗示调节法。我觉得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呼吸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和“暗示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是指通过默念或背记乐谱来转移思维方向有意识地运用缓慢的深呼吸,达到消除紧张心理、稳定烦乱情绪的目的;活动调节法是指通过手指操等肌肉放松运动来分散大脑的紧张专注力,恢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消除手指僵硬、颤抖等现象;而暗示调节法则指千方百计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克制情绪激动,淡化环境给心理带来的干扰和不利影响。实践中,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使他们临场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的情绪得到稳定和放松。
  3.2 增加实践演练机会。适当增加学生参加音乐会、演出、竞赛等实践机会可以增强抗干扰的心理承受力,且以演代练熟能生巧,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平时,我经常鼓励他们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校内外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演出实践,不放过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甚至同学之间的相互观摩,也可增大胆量,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我还提醒他们不要老躲在琴房里自己练,不要怕见人,要敢于弹给大家听,只有通过反复演练,几经实践,关键时刻才能气定神闲,保持良好的心境。
  4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走向成功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不仅说明了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更明确地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习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5 结论
  总之,钢琴弹奏或表演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演奏心理活动的过程,紧张心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在教学中经过长期的反复不断的心理素质培养、技术训练及舞台实践锻炼,学会调整演奏前和演奏中的心态,机智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最终就能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顺利地走上属于自己的灿烂舞台。
  参考文献
  1 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2 赖景琼.浅谈钢琴演奏心理的训练[J].小演奏家,2005
  3 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心理素质 中学生 调控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