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与引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项目

[摘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核心,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事业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服务贸易理念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逐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识别优质教育资源是保障引进教育资源优质性的前提。“拓展优质资源视域”“避免三个观念误区”“把握优质资源特征”是识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应关注的主要方面。应实施“把好门”“引好路”“走出去”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策略,将我国高职教育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优质教育资源 人才培养质量[作者简介]罗尧成(1974- ),男,湖南隆回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规划与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上海 200093)[课题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示范性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质量保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ZS197)[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14-03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我国引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十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的人口基数与其渴望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愿望,使得中国对中学后教育的需求非常巨大。中国是对国外优质高等教育最感兴趣,也是最渴望的国家之一①。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以及国民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与日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办学如何识别与引进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确保为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已被政府的各类教育规划和政策密切关注,并成为诸多实施国际化教育战略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经济属性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在教育服务贸易理念的指导下,世界范围内相当大比重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都呈现出鲜明的经济性。在我国,《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调查也证实了这一情况,一家知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负责人直白地指出:“90%以上的合作项目都是二三流大学用来挣钱的。”而另一位合作办学的负责人更是坦陈:“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名声很差劲”“国外学校直言不讳地表示可以卖文凭。”一方面是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则是申报合作项目的高校趋之若鹜。有媒体指出,2010年年初,教育部的办公桌上积压了4000份中外合作办学的申请,而这些被压下的办学申请都无一例外地来自“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立生指出,“我们参与合作办学的一些学校,口头上都讲得冠冕堂皇,但其实不少脑子里装着的都是钱,这是中外合作办学现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从中派生出来的。”②通过开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来促进本国经济目标的实现,这已在诸多国外政府、组织及高校的报告中得到体现。如新加坡在其《新挑战新目标——迈向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的未来15年经济发展报告中,对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提出的总体目标就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世界校园”,以便在世界2.2万亿美元的教育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其数量目标是,2010年前,实现在已有5万外国留学生的基础上,再扩招10万自费留学生和10万短期培训学生,使教育服务贸易收入从占GDP的1.9%增长到5%,使教育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柱,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近年来在英国,每年靠教育出口可获利逾100亿英镑,约占其GDP总量的1%。而在澳大利亚,其国际学生从1994年开始每年递增15%,2005年~2006年,澳洲教育的收益达到101亿澳元,在该年度已经位居该国服务贸易产业的第二位④。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逐利性也得到了国外高校调查的肯定。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发展署(IDP)对于传统的公/私立院校以设立分校、结对子、特许以及其他方式向其他国家提供课程和项目的调查研究显示,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的主要原因包括:增加额外收入(41%);提高形象和声誉(31%);课程国际化(13%);给澳大利亚大学招收国际学生(9%);提高境外合作伙伴的能力(6%)。其中,所有原因中排名最低的那项措施还包括了给澳洲教师提供在海外校区上课的机会、通过境外项目的教学和管理给教员提供训练和发展的机会⑤。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外国合作伙伴和国内类似机构进行能力建设这样的原因被认为不重要,进而体现了境外教育从学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到商业和创收的转变。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逐利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体现在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一些“只认钱”的合作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文凭工厂”;合作办学的专业大多限于那些低成本专业,直接加重了部分专业的重复设置⑥;有的合作项目根本没有实质引进国外教材和师资,国外高校仅派一两名老师前来授课。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需要高成本,而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于合作方而言具有或明或暗的逐利性,在教育服务贸易理念下,设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二者呈现出一种天生的矛盾关系。因此,要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质量,首先识别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加以监督和保障,这尤为关键。二、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那么,哪些资源才称得上是优质教育资源呢?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和丰富。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的教育水平,并能保持一定领先优势的学校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教师资源和特色资源等方面⑦。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推进国际合作办学的实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应尤为关注三个方面,即拓展资源视域,避免观念误区,把握优质特征。 1.拓展资源视域,关注“新型提供者”的资源。对于教育资源内涵的认识,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以及无形的教育资源。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而言,在现有引进课程与师资的基础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管理经验,应成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性使得高职教育优质资源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高等院校。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国际财团、媒体和信息科技公司、新的私人伙伴、私立院校等都越来越多地参与提供教育,现在的教育提供者的含义正变得更为普遍和广泛,因为它包括传统的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组织和公司⑧。如新加坡的莱佛士·拉萨尔有限公司(Raffles LaSalle Limited)是一家贸易公司,它就在亚洲许多国家提供时尚和设计方面的教育,为这些国家积极提供时装设计类课程。它通过签订一些新型的合作协议涉足了许多国家,它把“新加坡的公司与在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分公司结合起来,获得了来自澳大利亚一个州和加拿大一个省的认可,由一所澳大利亚大学、一所英国大学和多所国内合作高校联合授予学位”,跨境高等教育观察组织将其描述为“国际合作的典范”⑨。结合职业教育资源的特性,对于“新型提供者”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我国高职院校应予以特别关注和重视。2.避免三个误区,保证资源引进与使用的优质性。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相对性和过程性特征,再加上目前国内尚未建成完善便捷的国际高等教育信息查询系统以及国外高等教育机构资质和水平认证体系,大多国内高校对于国外合作院校了解不周,因此在引进资源的过程中很容易“以不变应万变”,采取一种定式化的应对举措,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应防止如下三个误区:(1)名校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部分高职院校不关注自身的专业实际,一味追求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并以同国外知名的研究型高校合作作为项目宣传的资本。事实上,调查显示,一些与国外较好大学合作办学的国内高校反映出对合作质量和效果的不满,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具体合作的专业并不是国外合作学校的强项或特色专业⑩。(2)认证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认证目前已成为国外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内高职院校在引进合作资源时,常将一种认证过的资源视为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一种通过认证的资源是否是优质的,还要看认证的机构和组织是谁,以及它坚持的是一种怎样的标准,否则,“如果违规提供者或欺诈资质的机构与国际合作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则合作教育质量风险就会大量出现。”11在现实实践中,许多网络机构与新的组织,它们自我任命并参与其成员的认证。而有些认证工厂,往往不过是一个网址,并且通常游离于国家监管体系之外。(3)过去优质资源=未来优质资源。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把好“入口关”非常重要,但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全过程的考察和对待,只有根据本国、本地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资源不断加以有效利用并本土化,同时进行动态的考察,这种过去的优质资源才能成为未来的优质资源,否则,优质资源也会在合作办学实践中因“水土不服”而导致“变质”。3.把握本质特征,发挥引进教育资源的理想功效。上文已经指出,对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而言,有效地发现及辨析优质教育资源尚存在较大困难。但是,只要把握好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要求和属性,并以此进行选择,就能较好地保障引进资源的优质性。优质教育资源的特殊要求和属性主要包括:(1)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性。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全面性、整体性的称谓。教育资源的引入固然可以以某种要素为主,但要求具有一种整体性的观念。如引进优质课程要与引进优质教师相联系,而这二者的有效引进又与优良的管理模式相关联,因此,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必须考虑其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2)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高职院校鲜明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特征也使得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地缘性很强。十年后,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区域性、社区型的学校,哪怕是行业、企业办的,也会具有非常强的区域性、地缘性特征,也就是说,学校依托的行业在当地要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发展前景,最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12。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应非常关注其与院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性。(3)优质教育资源的适切性。教育资源的适切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符合高职教育类型的特点,普通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并不能算是优质资源。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职教育主体对接的国外合作方有相当的部分是国外的综合性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国际合作的高职特色总体上不明显13。二是要符合不同高职院校的特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应与国内高职院校“门当户对”,要充分考虑国内合作办学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以实现合作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匹配。三、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策略为了有效实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我们不应将目光局限在引进这一环节,而是要把其拓展到包括资源认证、资源使用,以及引入资源本土化后资源的输出等全过程中。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把好门”“引好路”“走出去”涉及全程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策略。1.把好门:严格开展对引进资源的资质认证。就整体层面来说,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层次较低,合作办学专业和课程门类重复建设较为严重,设置项目运作在较大程度上偏离教育主管部门初衷,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引进资源还比较缺乏严格的资质认证。负责开展对引进资源进行资质认证是不同行动者的责任,责任的第一层在于教育提供者自身,第二层在于输出国,最后一层,毫无疑问在于输入国(教育的进口方)14。第一,对于教育的提供者而言,需要科学鉴别其已进行认证的教育资源。国外有些实施认证的研究机构网络和新型组织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对实施项目进行评估,它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生产越来越多的经过认证的“明星”而不是提高质量。同时,市场力量正在使提供者的形象及其课程与声誉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教育项目与提供者争夺尽可能多的“认证”之星以增强竞争力和获得国际合法性,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区分合法认证者与违规认证者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15。第二,对于输出国而言,由于“新型提供者”不是“本国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或不被认可,通常不属于国家资质认证与质量保障框架体系范围,因此在确定其质量和合法性方面带来了挑战。即便是属于输出国质量保障框架范围内的资源,也由于实施的认证只是对资源的标准做出最低要求,因为无法保障这些资源的优质性。第三,对于输入国来说,其明确跨境办学的目标与预期利益,并保证登记注册、保障质量与认证过程,它有助于保障高质量地实现国家政策和目标,这一点至关重要16。改革实践也表明,国际合作举办高等教育应该审慎地看待和选择国外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在选择过程中,仅依靠国外的认证和评估机制是不可取的,在保障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方面,接收国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②方可成.教育部动刀“中外合作办学”[N].南方周末,2011-08-25.③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Panel Recommends Global Schoolhouse Concept for Singapore to Capture Bigger Slice of US$2.2 Trillion World Education Market[R/OL].http://www.mti.gov.sg/ResearchRoom/Documents/app.mti.gov.sg/data/pages/507/doc/DSE_recommend.pdf,2012-02-15.④梁秀伶.我国及世界各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比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9):85.⑤Dorothy Davis,Alan Olsen,Anthony Bohm.Transn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rs,Partners and Policy:Challenges for Australian Institutions Offshore:A Research Study[M].Deakin,A.C.T:IDP Education Australia,2000:35-45.⑥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100个。从专业分布看,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共255个,占36%;外国语言文学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132个,占19%;电气信息类(如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94个,占13%;经济学类(如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学)74个,占10%;艺术类(如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37个,占5%;教育学类19个,占3%;其他类101个,占14%。数据来源于刘增辉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开始整顿》一文。⑦谢维和.论优质教育资源的含义与建设[J].人民教育,2002(11):26-28.⑨(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M].蒋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2.⑩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12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13姜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5):51.17张民选.新加坡案例:拓展国际教育建设世界校园[J].高等教育研究,2004(2):90.

推荐访问:教育资源 识别 合作办学 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