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句法结构的影响]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

  摘要: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总会有意或无意的将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迁移到对英语句法结构的理解上,这直接影响了其行文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写作无论是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母语迁移;英语写作;句法结构;影响
  一.引言
  迁移普遍存在于我们共同生存的物理空间。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Kohler)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有多少共同因素或掌握了多少原则,而在于能否突然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当迁移涉及语言学领域时通常表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的概念是1957 年Lado 在他的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一书中提出的。任何一门新语言的学习都会出现母语迁移现象,Ellis(1986)认为“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将他们掌握的有关母语的知识运用于外语学习的一种过程,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但不管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都会随着学习者登堂入室。在不同阶段,以它自己的方式发挥作用。”
  二. 迁移的表现
  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标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周慧芳,李育林,2010)。本文将主要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来讨论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随着学习者对外语不断了解深入,词汇量增加,句法、语法运用日渐成熟,此时学生若继续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就会出现“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使用规则的现象”(何兆雄,2005:256),导致错误层出不穷,中式英语频繁出现。林琼(2001)在谈及中国式英语时指出它是“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较大。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既存在差异也有一些相似性特征。然而,我们在认识到英语和汉语有些基本句型相似的同时,更应当注意两者各自的语法体系均较为复杂,差异性程度更大于相似性。句子作为语法结构的最高层次,也是语篇的基本语言单位,句子结构的合理安排关系着行文是否合乎逻辑、条理清晰。Tran-Chi-Chau(1975)发现“在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的英语学习中有51%的错误可归为母语的干扰。
  三.负迁移在句法结构上的表现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受其自身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历史发源影响,这两种语言在发音、拼写、结构、语法上截然不同,而这些差异正是造成负迁移出现在句法结构上的一大重要原因。
  (一) 从句子的主干看
  赵元任先生(赵元任,1979)和美国语言类型学家Charles N. Li及Sandra A. Thompson都认为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而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1976)。
  完整的英语句型大体上以主谓(宾)或主系表为主干。以前者而言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主语限制谓语,缺失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表达不当,使得句意无法被理解。汉语以主题为句子主干,句子各部分不受主语限制,在主题明确的情况下即使缺少主语也能传递句子信息。正如黎锦熙先生(1924)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所阐述的汉语独特的组织规律所说,“国语底用词组、偏重于心理,略于形式。”
  由此观之,主谓关系是英语句子结构的重心,主语在英语句子中必不可少;汉语则强调自我意识,主观意识明显,注重“心领神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如:
  例1: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hundred-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行百里者半九十。
  例2:No matter how height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华山再高,顶过有路。
  例3:You may run, but you cannot hide.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从以上例子我们能看出,英语中须有主语成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即使在无法找到合适主语时,也会用“it”作形式主语,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Jane Austen).”而汉语只需靠贯穿始终的话题就能将意思表达完整。
  另外,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相互依存,简单句中一个句子一般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辅助成分中的动词则以不定式、动名词、过去分词等形式出现,进一步补充说明句子内容。而汉语的表达,正如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所说,“谓语则是对于选定的话题的陈述”,一个句子里可由多个动词围绕主题说明说话人要表达的意图。这种情况下的母语负迁移在学生的英语写作出现较为频繁,如:
  例4:*Every thing have a limit, we should control ourself don’t over the limit.
  从此句的多处不当之处我们能发现该生受汉语思维影响,头脑中的中文构句跃然纸上,造成多个谓语动词连用、忽略单复数词形变换等错误,母语负迁移痕迹明显。
  (二)从句子的整体看
  英汉两种语系的发展使得形合和意合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问题。英语属“形合语言”,句子结构发展呈叠加式;汉语属“意合语言”,句子结构呈流线型。“形合”主要靠语言本身的句法手段,“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包一君,2008)。它们在句子整体排列方面体现为:英语句子结构排列次后主前,汉语排列次前主后。我们将通过以下例子进行比较:   例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例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例7:I succeeded because I willed it; I never hesitated. (Napoleon I)
  例8:All wars are civil wars, because all men are brothers. (Francois Fenelo)
  由例5的“春”、“秋”和例6的“日出”、“云归”可以看出,汉语句子各部分多按时间顺序排列,但是从这两句诗中体现的空间、因果关系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例7和例8两句话则先强调既定事实结果然后再分析原因。
  综上所述,在提出个人意见、阐述观点想法时,英语总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开门见山点明主旨;而汉语习惯从主观意识出发,委婉表达。从句子整体来看,英语句子结构重心在前,通常遵循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而汉语句子结构重心在后,根据思维顺序,多用先因后果的流线表达。
  (三)从句子的衔接看
  上文有提到英语和汉语有着形合和意合之分,李庆明(2007)认为“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因此形式比较完备、严谨。所谓意合是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因此形式比较简约、相对比较松散”,这导致英语多从属结构,汉语多并列结构。连淑能在其《英汉对比研究》(2004: 125-130)也曾提到“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 因此,英语句子多用连接词构成复杂句和复合句。连接词的频繁使用亦使得英语文章层次分明,从而读者能清晰看到笔者的思路和语篇的意义。而汉语则多使用简单句和松散句。
  英语中连词丰富,然而中国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对连词或连接性副词倒不知如何运用了,结果就造成了干脆避而不谈或最多仅限于使用单一的连接词,如and, but, so, however, because等,文章显得呆板乏味,缺少生气。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9:
  原句:It was necessary that teachers be knowledgeable in their major fields. They should be skillful as well. The language teacher must know the target language well enough to be imitated by his students.
  修改后:It was not only necessary that teachers be knowledgeable in their major fields, but also they should be skillful as well. In addition, the language teacher must know the target language well enough to be imitated by his students.
  由以上对比可知,母语负迁移造成了学生将汉语句型套用在英语写作上,写出与母语句子结构相似的简单句,句与句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行文逻辑欠清晰。经过连接词润色后的文章在起承转合间合理通顺,条理分明,逻辑严谨。
  四.对教学的启示
  综上所述,母语迁移在句子结构上给英语写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于长期受汉语的影响,我们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习惯于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进行英语写作。为克服汉语思维在写作中的负迁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注重容易出现的语言负迁移现象,多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表达的习惯;在课堂中多用英语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对比两种语言,找准英汉句子结构之间存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减少负迁移的阻碍,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以便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把握好句型结构,使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注重范文欣赏、背诵及模仿写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利用优秀范文,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句法结构以及词语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其特点。然后要求学生背诵这篇范文,最后要求他们仿照这篇文章写一篇题材相似、结构相仿的文章。背诵这种传统的学习策略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仍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背诵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利用,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通过大量的背诵与模仿,能够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
  学生自身亦应多阅读英文原版文学作品,广泛涉猎,从字里行间淡化母语意识,领略地道英语的魅力,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在英语学习中融会贯通。
  五.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外语学习与语言迁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句法层次负迁移的大量存在源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句型掌握得不多不透。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对外语学习中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大目的语的有效输入,注意分析比较,有意识地减弱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写作中树立积极学习的心态,表达更为精准,写出更优美流畅的文章,克服负迁移所引起的畏难情绪,增强写作信心。
  参考文献:
  [1]何兆雄,2005,《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3]李庆明,2007,《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4]连淑能,2004,《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范金玲,女,1980---,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推荐访问:句法 母语 中国学生 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