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品质不良改善对策_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心理品质 影响 对策
  一、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不良影响
  1.角色错位,交往偏执。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发生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交往,而是“人—机”式交往。这种交往关系的发展将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网上虚拟交往,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从而造成新的人际关系的障碍。
  2.人性异化,人格失衡。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崇尚主体性和个性张扬性的空间,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相反或许还会滋长学生人格成长过程中的劣根性,并可能给学生带来“人性异化”。面对网络虚拟世界,信息污染、信息过剩、信息欺骗、暴力引诱等现状,学生若不能自制,就会沉迷其中,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失去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进而导致“数字化”人格障碍。
  3.自我迷失,性格错位。网络是一个交往的平台,也是一个交往的屏障。它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没有约束的空间,同时又掩盖了“网络人”的真实身份。因此,学生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三种自我,即“真实的自我”“现实的自我”“网络的自我”。这三个“我”的含义有时相互交织,有时相互冲突。网络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网上”“网下”的性格错位,结果可能会导致多重人格问题的产生。
  4.道德失范,行为虚拟。网络上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性。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处于少年期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和道德自律行为、意义的淡薄,就很容易产生“网络”特点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去做的、不道德的事情。
  5.技术崇拜,上网成瘾。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的弱化,道德行为自律意识的淡薄,使学生由“上网”变成“落网”。网络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文字资料、悦耳的音乐、生动的影视图像以及友好的界面形象、多样的网络游戏,对学生产生了新颖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牢牢地俘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甚至一些学生无法摆脱网络的纠缠,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二、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品质不和谐影响的对策
  1.率先垂范,榜样引领。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规则先行,加强管理。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可以在每个年级选拔部分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
  3.注重引导,以优抑劣。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他们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把优质健康的网络资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还可以积极参加这些网站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4.积极建设,营造环境。积极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完善校园网、“心理教育”专题网、学校资源库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台电脑上都能够随时上网得到需要的学习资源;心理教育论坛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毫无顾忌地像老师倾诉,并能够得到老师及时地指导和帮助。这些措施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环境是非常便捷的学习工具,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5.开展活动,培养品质。开展健康的网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进行网络交友、网络交流、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开展网上交流活动,先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阅览,让后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就阅读的感受及观点发表意见;利用网络关注时事,培养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心理品质。
  6.深化研究,增强体验。利用网络开展专题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探究的心理品质。开展一些比较深入的专题性活动能调动学生参与网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7.家校联合,巩固成果。在学校,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上网习惯,能积极健康地对待网络这一广阔的空间。但是,有些同学一旦在校外上网,就不是太“规矩”的了。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心理辅导让他们认识到危害,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对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加强督促与监管,确保学生始终能够生活在优质的网络环境中。

推荐访问:对策 不良 环境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