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责任意识【如何促进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

摘 要: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条件,是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国家法律对公民的要求,也是报答父母的殷切希望的要求。大学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必要性;为人师表;教育引导作者简介:李劲涛(1968.9-),男,湖南宁远人,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2人生的大学阶段,是步入成年的初始时期,是知识、才干、心理、品德不断增长、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校园里生活的年轻人,充满期望和梦想,也面临迷惑和忧虑。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实现人生价值。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侧重探讨大学生的责任,对促进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解读大学生仍然处于学习、成长时期,对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家庭责任等涉及不多,但不能说没有责任。一些学生正因为不明确自己“应当做什么”,所以认为自己只享有权利(如消费父母的劳动成果;学校应当发给我们毕业证、学位证等),不承担任何义务。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由此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我们把在校大学生“应当做的事”称为“学习责任”。大学生的学习责任可以归纳为: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勤奋拼搏,增长才能。(一)学会做人“做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管好自己,恰当处置自己的言行;二是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自己,言行适度,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不侵犯他人的权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要有良心,良心是无价之宝。良心就是善心,仁义之心。“仁义”包括仁爱和正义。“仁爱”,是指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正义”,是指合乎法度的、合乎理性的、有利于民众(大多数人)的道理。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二)学会读书人们为了生存都必须具有一技之长,“技能”都来自于“学”。“学”包括教师传授(学校教育)和个人自学,学校教育是学习技能的主渠道,也是走捷径学习前人的经验(包括失败的教训)。要认真读书,读懂弄通,把听课与自学结合起来,强迫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识,思考一些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把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读书就是为了积累知识,积累知识犹如存钱,暂时用不着的存起来,需要时就会发挥作用。有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则感叹“读书无用”。我们认为,不是“读书无用”,而是“没有读好书,别人不愿使用”。一些学生没有认真读书的习惯,仅满足于考试过关,是一种眼光短浅的表现。大学生应当下定决心克服“厌学”的不良习惯,做到“学而不厌”。(三)勤奋拼搏人要有不甘落后的自强精神,学知识、长技能不会像吃饭睡觉那么轻松,苦与累是免不了的。常言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我们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学生一学期学习7门课程,每门课的必读教材平均35万字,共计245万字;一学期上课18周,每周学习时间5天,共有90天;那么,平均每天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量为2.7万多字。“学习掌握”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不能把“学习”只理解为听课,似乎不上课就没事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是繁重的,要真正把专业知识学到手,必须要有勤奋拼搏的精神和具体行动。不少大学生羡慕崇拜体育明星,只看到运动员获奖的风光和奖金的丰厚,而没有想到他们付出的艰辛,没有琢磨血汗与奖牌的关系。(四)增长才能大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有十分沉重的就业压力。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都能就业,都可以拿高薪,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更高。在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锻炼真才实学,增加毕业证的“含金量”。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促进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的途径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有责任心”的大学生的重任,需要做更加精细的工作,在育人方面有新的作为。(一)为人师表,带动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大学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即将步入社会的专门人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特别重要的,教师的一次指教可能使某个学生终身受益。大学教师作为一类十分重要的社会角色,自然有“分内应当做的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应当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1、有高尚的品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2、讲课质量较高,学生得到收获和启迪;3、认真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考勤、批改作业、评卷等具体工作一丝不苟;4、批评教育学生出于爱心,有理有据,令人心服口服;5、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合理的处理涉及学生利益的事项等。大学教师如果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地工作,肯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大多数学生思考自己应当做些什么、如何完成学业。(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几个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中学阶段,较多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要我学”,主要靠家长、老师的管教和督促,因而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一些学生把这种不良习惯带到大学,在缺少他人管束的环境中,感到“轻松”,追求“自由”,不知道应当做什么、毕业后能够干什么?大学教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起引导、帮助作用,对知识理论的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学,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是不可能代替的。在大学里,教师布置收交作业较少,测验不多或者没有,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读书(预习、复习)、不需要思考问题。一部分学生不买教材、不记笔记、不读报刊、甚至不听课、不交作业,采取投机方式混个及格分了事。这就是“被动学习”,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学生“主动学习”表现为自觉参加教学活动,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应当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超出教师的要求)主动学习,表现出“我要学”的强烈欲望。就一门课来讲,认真听一个老师讲课(包括记课堂笔记),认真读一本指定教材,认真做一点作业(思考一些问题),只能算达到了学习的基本要求。从实际情况看,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连这些基本要求都没做到,他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想而知。据我们了解,不是任课教师没有提出要求,而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傲,所以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考试出现“常败将军”并不奇怪。所谓“培养”,应当是教师“培”,学生“养”,培而不养,自费“蜡”。教师搭台,学生演戏,戏演得怎么样,全靠学生自己。二是高分与低分的关系。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虚高”利少弊多,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如果校内考试成绩都是80、90分。参加社会考试却是30、40分,校内教学质量就会受到质疑。校内考试成绩与社会考试应当成正比,高校的教学质量需要经得住社会的考验。实行教考分离,就是让校内考试与学生毕业后参加的社会考试尽可能“接轨”,增加学生学习成绩的“含金量”。当学生明确了低分与高分的关系后,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把校内考试当做“练习”,自强奋争,充分利用学习条件练就真实本领。三是关爱与伤害的关系。古人说,“严师出高徒”。我们配上一句,“水师造废品”(误人子弟)。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愿意学习的学生提供优良的条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考勤、考试纪律、取消考试资格、学籍预警、退学、结业等。讲课教师和管理教师“严格执法(纪律)”,有的学生认为是“折腾”、“过分”。学校严格要求学生,不是着眼于“今天”,而是关注着“明天”,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任”。学校严格管理,教师从严执教,督促学生成才,是对学生的关爱还是伤害?凡是有理智的学生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聪明人应该明理懂事,懂事也就会做事,当然也就能成事。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只想拿到毕业证就完事,有的学生因看到就业竞争激烈而丧失了学习信心,有的学生不明确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将大学“学业”简单化,他们不明白自己“应当做的事”,也就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倦怠之风由此而生。教育大学生明确学习责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学教师“树人”的重要工作。大学生增强了责任意识,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学习中,就有望成为能够独立承担专业实务工作的人才。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担当起“社会责任”。参考文献: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现代汉语词典[Z].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推荐访问:责任意识 增强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