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蓝色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摘 要:卢子贵先生多年从事散文创作,成果颇丰。《白首心与友声》集中了作家近年来的散文新作,既真亦善更美,将深奥的哲理寓于朴实无华的叙述之中,讲真话,抒真情,敢言人所未言。读后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关键词:卢子贵;《白首心与友声》;散文
  
  最近,细细研读了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四川省著名散文家卢子贵先生的散文集《白首心与友声》(以下简称《白首》),①深深地被书中流溢出的真、善、美所打动。
  真,乃卢先生作品的显著特色之一。文章不是无情物,一枝一叶总关情。纵观《白首》中的四个章节,无论是“品读人生”,还是“点滴感悟”;也不论是“吟咏短章”,还是“电视情结”,无不是卢先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无不闪现着卢先生对人、对生活、对大自然见解的真情实感。
  真情是一切文学特别是散文创作最坚实的基石。《彰显真善美,弘扬民族魂》一文,开篇点出2008年“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举国同哀,天地同悲。作者忧心如焚,“那一个个无私无畏的英雄身影,那一桩桩一件件感天动地的事迹,常常使我这年逾古稀、饱经沧桑的老人,也禁不住热泪纵横。我含着泪为遇难同胞祈祷,和那些被抢救出来的老少同胞一起心跳,并向那些可亲可敬的救助人员表示衷心的敬意”。卢先生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之中,不仅捐钱捐物,而且组织省散文学会部分作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叫人感怀。
  卢先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因而写出的作品,既真实,又自然。成都北郊新都区有个景点叫泥巴沱,在成都周边众多风景名胜点中虽算不了什么,可卢先生《我爱泥巴沱》一文却写出新意,写出了特色。“这里环绕着千树林木,万杆翠竹,土地平旷,房舍俨然,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这里没有古人的遗痕,也没有名人的留踪,更没有香烟缭绕的泥塑木雕神灵。但是,她像朴素的村姑,却别具风韵。”说实在的,人们在看厌了涂脂抹粉的“假美女”,追求返璞归真的时下,“朴素的村姑”确能叫人耳目一新。“漫步竹林小径,不仅翠竹亭亭玉立,更有无数春笋破土而出,嫩嫩射射,生机盎然。风乍起,竹梢摇曳、婆娑多姿,宛若美女轻歌漫舞,又似孔雀展翅开屏。静坐石磴,环顾悠然,可以领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闲散飘逸。枝叶繁茂,柯枝交错的林木,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阳光。……”读到这里,其情其景,如电影、电视中的画面,历历在目。写到这里,卢先生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画笔一转,“由景及人”。“泥巴沱的美丽风光,钟灵毓秀,刘安祥正是得力于它们的孕育熏陶,从一个普通农民,下海办企业,成为一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并已出版散文诗歌集5本,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由此,写景是手段,写人才是目的。地灵人才杰,人杰地更灵。为此我深有所悟:如果卢先生没有对人的真情实感,没有对大自然的一片真情,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吗?
  《白首》中,卢先生的作品,以主观感觉点染客观物事,又让思绪发端于物事并超载于物事。换言之,卢先生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在对真实材料的加工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自然界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深情。所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具有生动深沉的真情实感,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人民的心声和时代要求。
  除了作品中力透纸背的真情真意外,敢讲真话亦是卢先生作品中另一可贵之处。在《路过甘江》一文中,作者由景生情,回顾了自己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毛桃小伙”的时候,就被派到甘江搞调查的过程以及写出调查报告的甘苦。勇敢地承认,自己当时很年轻,无论哪个方面,都比同事们矮了一大截,“尽管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也难赶上,常常自卑自愧”。同时进一步坦陈心迹:“我不是什么天才和智者,也不是什么能人和强者。在这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正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坡坡坎坎,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甘江之行这样的磨练,不断吸取泥土的芬芳,大地的滋养,不断得到同事的帮助,领导的指点,加之个人心无旁骛,孜孜以求,庶几乎没有辜负师长之教诲,亲友之期望,活得差可自慰。”
  卢先生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老一辈作家、艺术家敢于批评又善于批评的好传统。《诗意在哪里》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卢先生在参观完“当代中国画名家杜甫诗意画邀请展”后感慨万千,通过“浏览”和“细读”,深感绝大多数画作“创意独特”,或浓墨重染,用墨似泼;或轻描淡写,惜墨如金,再一次“生动形象地领略、感悟到杜诗的无穷魅力”。由此可见,作者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同一般。但卢先生对两位“国画名家”的作品却发表了不同意见,特别是通过对两幅同题“细雨鱼儿出”的作品“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看画作后,实在无法让人联想到‘细雨鱼儿出’的意境,只能想到当今若干人挤在一个小鱼塘里钓鱼,哪里有诗味?”为此,卢先生强调指出:“用现代景物去代替唐代的景物,非但不真实,而且把杜甫诗意境界破坏殆尽,大煞风景,使人莫名其妙”。一针见血,毫不客气!
  卢先生为人耿直,对当前“浮躁的世风”特别是文学界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在《心路的历程》中,卢先生感叹:“眼下,世上熙熙攘攘,皆为利益来往。从文化层面上看,被搞成消费化、快餐化的东西很多,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泛滥成灾,对精神、意义、境界、情操的追求已经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在《看似寻常最奇崛》中,卢先生更是斥责“当前一些所谓诗人,不仅写些口水话诗、废话诗、令人看不懂的诗和卿卿我我的无聊诗,而且还裸体作秀。他们居然脱光衣裤,一丝不挂,在大庭广众之中,在农村原野之上,朗诵自己写的所谓诗,被当地农民和平民骂了个狗血淋头”。
  《四川文化报》记者史晓蓉评介,卢先生“对象与心灵同样真实” ②。他一向信守并努力依循的写作原则是:“老老实实记事、实实在在写人、真真切切抒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点缀,以优美动人的古典诗词,传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愫”,其作品往往“赋风景花木以生活哲理和人生意义”。
  美,是卢先生作品的第二大显著特色。《白首》中,既有散文,又有杂感,还有诗词歌赋等多种文体。但无论哪种体裁的作品,无不闪射出美的光华。   卢先生的每篇作品,自然清新,可长可短,粗看似随心所欲,细观却功夫了得!几乎达到自然天成,出神入化的境界。《窗外两株树》,作者开篇点题,写自己住所窗外有两棵银杏树,春花秋实,无甚特别。这样的树木,这样的场景,在成都比比皆是。可作者匠心别具,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看似普通中挖掘于深意和新意。《做个“五美”老人》更是卢先生美丽内心的真实写照。读美文,想美事,品美食,看美女,做美梦。看似简单、一般,实则深奥、真实。卢先生的作品,质朴真实,自然流畅,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形容、排比、对偶、白描,信手拈来,全然不露人巧和刀斧之迹。
  再如《我读睡莲》一文,卢先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用了排比、对偶,又用了拟人、联想,使文章清新飘逸,五彩斑斓。从远处看:只见池塘内“田田莲叶或聚或散,疏密有致。”“池塘中心和边缘留出空白,不栽种睡莲,现出道道弯曲有序的碧水清波,明丽洁净,游鱼点点,涟漪不断。”走近瞧:“适逢莲花盛开:深红、浅红、嫩黄、雪白、淡紫,各色花朵紧贴青绿叶面,像无数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徜徉在草原上仰望白云,笑向蓝天,编织甜蜜的梦想……身着绿装的小青蛙更是不停地蹦蹦跳跳,惹得颗颗玲珑晶莹的水珠在叶面上滚动,使这幅宁静安详的画面,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不少鲜活气息。”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莲花图”啊!把莲花比喻成“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并且“徜徉在草原”、“编织甜蜜的梦想……”十分绝妙。还有“身着绿装的小青蛙”,更给这幅“莲花图”增添了活力和动感。把睡莲比喻为“沉鱼落雁”般的美女:“她有令箭荷花之艳丽,却不自恃而咄咄逼人;她有梅花之高洁,却不招摇于高枝;她有牡丹之雍容华贵,却无脂粉娇矜气……”这不正是作者自我的真实写照吗?最后卢先生话锋一转,“我读睡莲,催人向前。”不为写景而写景,其新颖别致的构思,质朴传神的语言,深邃丰厚的蕴含,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善,是卢先生作品第三大显著特色。卢先生心地善良,品质淳厚,心胸开阔,平易近人,特别是对部属、文友,尤其是文学青年,他都用一颗宽大仁爱之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充分体现出长者风范。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善,就是作者的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所具有的影响力,或曰倾向性。如前所述,卢先生的众多作品,无不闪现着真、善、美的思想光辉,其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有感大树进城》,对当前我国城建工作中刮起的一股“新建广场”之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除了作品中充溢着善的倾向性外,卢先生对关怀、帮助过他的老领导和前辈师长念念不忘,常怀感恩思报之心。卢先生对文友和文学青年则是善意教诲有加,从另一个角度显露出真善美的内心世界。从《追上那片彩云》中可以看出,卢先生不仅教导文学青年如何创作,而且还“鼓励她集结成册”,并为之作序。卢先生在序中告诫文学青年“把这些成果,当做一个好的起点,当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希望他们“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特别要从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并在实践中去发展和创新,使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更上一个台阶”。
  读《白首心与友声》后,掩卷沉思,深感受益匪浅。卢先生仍勤奋好学,不停写作,其作品中那些闪光的思想和为人处事哲理,可以给读者诸多教益和启迪。
  注释:
  ①卢子贵:《白首心与友声》,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
  ②史晓蓉:《对象与心灵同样真实》,《四川文化报》1998年2月23日。
  
  (作者单位:四川省劳教局)
  责任编辑 黄莲

推荐访问:冰心 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