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分析

  摘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稳定社会的功能。当前需要因应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进行开发,实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奠定社会稳定的民主化、法治化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拓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民主形式,形成多元利益的协调与整合机制,促进社会稳定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开发;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6-0016-0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能够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坚持和发展好这项制度,实现协商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要求。我国非竞争性政党制度要求强有力的外部制约与监督,以避免走向寡头政治,需要在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之间找到平衡点,进一步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稳定社会的功能。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奠定社会稳定的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基础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民主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只有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民主制度,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的发挥过程,就是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过程。在国家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将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广泛的酝酿、磋商、讨论,开展充分、反复的民主协商,进行不同意见的比较研究,吸收任何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因素,把好意见集中到决议或决定的草案中去,实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协商和多数表决相结合,克服了单一的多数通过的民主决策机制的缺陷,使尊重多数和保护少数相统一,体现了民主协商与科学决策相统一的关系。通过民主协商来增进相互理解和包容,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增加和解与合作的机会,降低对抗与冲突的可能。民主协商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表达、沟通、交涉、同意等技巧,奠定社会民主化的基础。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过程就是践行民主法治的过程。各民主党派开展有效的民主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除党内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之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党外民主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以及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参与调查和检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使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不同阶层群众通过政协、人大、信访等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和方式表达合法利益诉求。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过程能够包容存在差异、边缘化的少数族群,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平台,引导多元社会共存共享,寻求社会问题在法制环境下的和谐解决,能够有效地维护权利、化解冲突、调解矛盾、推动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拓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民主形式
  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的多元利益分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开发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呈不断增长趋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形成多元利益表达的协调与整合机制,缓冲不同利益群体诉求,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提供公民与政府合作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拓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参与形式,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民主党派成员以党派或个人名义提交政协提案、建议、报告、发言等来参与政策制度过程,或以人民代表的身份提交人大代表议案来参与立法过程,或经过推荐、协商、考察和依法任命的方式在国家政权机关和政府部门担任实职或聘任为相关部门“特约监督员”,或参加基层民主、社团组织活动以及通过网络议政等方式参与国家公共事务和管理过程。
  政治协商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主政治构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担当着向政治系统和决策部门输送信息、表达诉求、提供咨询的责任。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的人民政协具有上通中央、下达各界的特性,能够提供有效的参政空间,使各界群体能够将自己的政治诉求有效地表达到国家政治生活,纳入决策过程,提供了决策程序上的民主保障。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的主体,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参加政协的各种会议和视察、调查活动,将各自所联系的各界群众的意见通过过滤、综合形成正式的意见,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把他们的利益愿望反映到人大和政府的工作中去,使各界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经过政协平台的制度性安排,形成有序政治参与的固定渠道,引导各界群众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治理,提高参政的素质和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得民主的规范,培养宽容和妥协的精神,掌握处理复杂社会、政治关系的技巧,逐渐习惯以理性的方式对待政治问题,使社会多元利益表达有的放矢,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实现团结和民主的使命。
  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进行开发,各界群体可以根据自己利益的领域、性质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的民主形式,争取自身权益。党外人大代表通过开展联合调研、人大代表进社区、公开人大代表信箱、举办人大代表活动日等,给群众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真实、有效、有序的政治参与作用。在人大立法过程中尝试进行民主协商,向公民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公民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建议,通过人大法工委对建议项目进行汇总,并根据立项标准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初步方案,书面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吸收专家参与立法,从而推进立法的公开化和民主化,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要求,而且在实质上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内容。   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进行开发,鼓励和支持各界成员参与基层民主,表达权利意愿,维护合法权益,行使公民权利。按照密尔的观点,公民政治参与所必须的品质只有在社会基层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正是通过在地方层次上的参与活动,个人“学会了民主的方法”,因而发展民主应更加重视和落实到基层。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各地纷纷开展的村(社区)、乡、镇干部公推直选试点,使干部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干部的群众基础牢固,威信大大提高,实现了合法律性、合道德性、合公益性的统一。健全基层民主治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基层民主治理的制度结构,丰富基层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拓宽基层民主管理的参与渠道,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通过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基层民主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落实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民主协商形式,使基层民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真正实现“还权于民、让民作主”。
  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进行开发,注重发挥社团组织在政治参与中的中介作用,使之成为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缓冲区间,拓宽政策决策层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激发非政府部门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伴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多元化利益主体不断孕育,客观上推动着社会各阶层在契约的基础上结成新型的社团组织,并希望他们的意志和要求能被输入政治决策系统中。通过社团组织的形式调整阶层利益诉求,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也是实现社会组织政治参与和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形式。公民社会的成长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1]。我国公民社团组织在支边扶贫的光彩事业、抢险救灾志愿者活动、捐资助学及安置就业的温暖工程等方面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发达、健全的社团组织是各界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有效地沟通政府与社会成员的重要桥梁,是阶层利益表达与社会群体整合的重要联系纽带。引导和发挥各种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使各界成员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表达自身利益要求,使各方利益得到全面兼顾和实现,以缓冲利益冲突,促进多元条件下的价值认同。
  不断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畅通网络议政式的利益表达平台,发挥其在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稳定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网络议政将更加突显其快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调动各界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党外代表人士可以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吸纳社会各界群体平等讨论,大幅度提高政治参与和监督公共政策的效能,使各界群众就重大事件或政治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决策的基本信息,使社会的不同利益进行表达和积聚,并在博弈、妥协和融会中实现各方的利益均衡。便捷、畅通的网络议政,对于下层情绪及社会能量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泄洪装置,它可以让有意见的人把想法提出,让有怨气的人把气发泄出来,通过及时给予答复、解决,使各界群众明白事实真相,达到心气平和舒畅。这是对社会情绪一种明智的疏导方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与社会稳定的目标一致性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以民主和谐为核心价值,内涵现代民主的宽容、协商、妥协、合作精神,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的,其首要的核心价值就是民主的和谐。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解决问题的首选路径是民主。只有通过民主协商的方法,才能整合各界群体的多元利益诉求,才能促进问题的有效和谐解决。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主体之间达成共识的民主、法治、正义的社会,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实现各种利益冲突的动态平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过程,就是促使不同意见进行充分交换、沟通和解决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各界群体依法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协商、合作,以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好利益关系,使各界成员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在理性讨论与协商中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公平公正的决策。这是实现政党关系、阶层关系和谐所必需的保证条件[3]。
  和谐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不同阶层利益的差别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党派、多宗教并且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社会结构多元分化,导致社会矛盾众多且难以整合。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社会阶层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使各阶层的合理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尊重,利益诉求能够通过合法渠道和理性方式得到表达。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以“和”的价值理念宽容地对待社会各种不同利益诉求,用对话与协商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达成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争端与冲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人们民主参与和公共决策能力并最终促进公共问题的和谐解决为目标,立足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和谐社会在根本目标上是相同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促进社会稳定的实现,社会稳定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55.
  [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2005-06-27.
  [3]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J].学习与探索,2007,(2):90-91.
  责任编辑:罗振建

推荐访问:政党 社会稳定 中国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