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话语]消解主流话语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本位课堂。儿童本位课堂的起步需要“自由”与“舒展”,儿童本位课堂的内容包括“探究”和“想象”,儿童本位课堂的活力来自“个性”与“创造”,儿童本位课堂的指向是斑斓丰富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本位课堂 主流话语
  蒙台梭利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的话道出了儿童本位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审度。
  一、儿童本位课堂的起步需要“自由”与“舒展”
  泰戈尔说,年轻的心灵与它周围的世界是和谐一致的。最高的教育应是:不仅给我们以文化信息,而且要使我们的生命与万物和谐统一。
  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人只有在一种极为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拥有创造。小学语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建立在自由、尊重的前提下。课堂中应该充分尊重儿童,创设自由表达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关注儿童的发展首先就应尊重儿童、了解儿童、走近儿童,倾听儿童自己的声音。只有基于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展开有效的对话。在平时的课堂中,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一起碰撞交流,交流的同时适当地提升、引导,不强加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给孩子们,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地展示自我的能力。语文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而听说读写往往互相牵连,互相影响。专心地听讲,大胆地表达,才能形成深入的理解力、领悟力,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形成对周遭世界的敏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而对生活的审美和热爱,构成了提升语文素养最本质的基础。
  语文课堂舒展儿童的生命。舒展意味着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不揠苗助长,不急功近利;舒展,意味着不压抑、不禁锢,尊重并呵护;舒展,意味着保护孩子的天性,爱并懂得孩子,让他们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舒展,意味着追求着一切善与美,坚守人性的良知。自然地历练会让生命变得更加坚韧,拥有韧性的生命才会敢于淋漓酣畅地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舒展而鲜活的生命——那是心灵深处对教育的期盼。
  自由表达,尊重儿童,其实就是尊重生命。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才会呈现出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课堂里魅力和灵动才会由此而生。
  二、儿童本位课堂的内容包括“探究”和“想象”
  儿童的自主探究之旅就是他们的成长之旅,让儿童在探究中获得语文素养。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探索。尊重儿童的天性,释放儿童求知的欲望,在课堂中不是灌输,而是陪伴儿童探索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领、提升,豁然开朗。华南师范大学王红教授认为,中国的中小学为学生奠定了很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未必是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学习的必需基础,相反,过多过重的知识学习,常常会压抑和挫伤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创新所需要的基础,并不是知识性基础,而是美国中小学特别关注的好奇、探究、兴趣、质疑等为核心的能力性基础,让儿童能从课堂中有所触发、有所感悟。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8、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用“怎样的美妙让作者走过岁月,却一直难以忘怀这童年的夏夜呢”这个问题贯穿始终,学生通过这个主线索问题,体会、品析文字,进行课堂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课文学习从景色之美、母亲之美,歌谣、童谣、故事、谜语之美,情感之美四个层次逐步感受到作者对童年岁月的难忘。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思维的训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深刻的感悟。关注精神,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黄果树瀑布》中,笔者以“声”为主线,让学生循声学文,探究语言,感悟作者的语言形式。
  想象是创造力,它比知识更重要。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不断开辟自由广阔的空间,擎起自由驰骋的天空。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是学习最重要的思想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兴趣的激发,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想象力的呵护和延展,远大于知识传授本身。期待课堂上多出现一些拉曼之问——“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只有拥有永远的好奇之心、探索之欲,面对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社会,我们才能让孩子不断体会着生活的新鲜滋味,发现自然和社会的奥秘,推动着创新,不断走向前方。教育是慢的艺术。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充满求索的兴趣、闪亮的好奇心、积极的探索心,质疑和求索的过程尤为重要。
  三、儿童本位课堂的活力来自“个性”与“创造”
  生命的魅力在于不同。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个性,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要在教学中注重展现学生个性的理解,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更应该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映子的《爱如茉莉》有着女性独特的清新流畅,关注细节,能在文字中体味出细节之美、细节之难忘。作者用一种平淡、平常的方式去看待情感的表达,正是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课堂教学的开始,学生们都觉得茉莉是平淡无奇的,可是到了课文最后,作者却由衷地发出感叹:爱如茉莉。爱的方式有很多种。问学生,在你们的眼里,爱如什么呢?学生说,爱如玫瑰,浓烈芬芳。也有人说爱如潮水,汹涌澎湃。还有人说爱如阳光,温暖明亮。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对爱有着不同的解读,都值得珍惜。教材只是一本书,它应该是一个触发点,点亮更多思想的火花。《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教学中,孩子们也说,大自然是彩色的课本,天的湛蓝,树的碧绿,花的缤纷……这又何尝不是灵动的回答呢。阅读的理解就应该尊重个性化,让学生能够拥有独特的个性体验,自主地理解、感悟、体验。个性,课堂的活力之源。
  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个体体验;在开放式的探究教学中,课堂时刻充满了生成和创造,课堂的文化更有张力和厚度。无论是常态的练习课还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课堂中应该追求心灵的观照,天文地理、国际风云、人情体察……包罗万象,细致入微,培养聆听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欣赏能力。在自主阅读中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形成鲜明的个性。自由地交流、自由地表达,才会让每一个生命蓬勃生长。   四、儿童本位课堂的指向是斑斓丰富的童年生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基础学科。工具性是它作为语言表达交际的作用体现。很多时候,小学语文课堂过多关注了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小学语文教育属于儿童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就应该符合儿童斑斓的生活:发现、创造、探索、求知……不断地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发现未知世界的秘密,充满热情和好奇,拥有一颗有吸引力的童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练习五“语文与生活”之前曾经教过,当是正是“劲歌劲舞”盛行于世的时代,学生们上课兴趣盎然。时至今日,“劲歌劲舞”早已成为了现在孩子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上课伊始,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这个词好像已经不是新词儿了吧?我告诉孩子练习的第二题中出现的这些词已经不能算作是新词了,大家简单交流了一下对这些词的认识。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三个环节:想一想,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新词儿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一个个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尽兴地交流着。最后出示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一下:新词的形式、新词与流行文化、新词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语文课堂的教材使用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一节课本身能够传递给学生许多内容,而不仅仅是知识、能力层面。如“语文与生活”这节课,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的,本课的教学既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也需要在有限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领、辨析。生来个性独异的、天真活泼的学生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教材上,还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当下的困惑、热点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拓展性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演绎、推理、批判、创新能力,以教材为引导,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活色生香的广阔母语天地,在课堂中引领儿童走进斑斓的生活,用生活印证文字,从而豁然开朗,星光灿烂,一地月色。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身心都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需要呵护、保持、发展儿童探究的天性。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倾听、研究、提升儿童,在向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建构真正的教育智慧和技艺。只有充分认识了解儿童才能形成适合儿童的教育,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实现儿童本位,构建充满斑斓想象、个性飞扬的儿童课堂。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地保持儿童好奇、探索的本性,让儿童拥有优秀的思维品质,斑斓的生活,持久的兴趣……这一切都是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所追寻并探索的,从而让美好的生命在课堂中舒展、生长、释放。
  参考文献:
  [1]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从中美教育比较获得的一些启示;人民教育,2011(09).
  [3]李炳亭,康丽,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中国教师报,2011-09-20.
  [4]陶继新,张圣华.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中国教育报;2005-6-22(第4版).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话语 主流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