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小窍门100条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可概括为“十字诀”:养心、素食、多动、早起、洗脚。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先养心。”即使在战事繁忙的时候,他仍每天坚持用“静坐”的方式修心养性。在饮食上,他则主张素食,并告诫曾家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所以他坚持每天饭后走一千步。平日里出门时,只要没有急事,他都是徒步,很少骑马坐轿。早起床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曾国藩一直奉早起床为养生第一秘诀。在他的教导影响下,曾家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无不效法,没有一个人敢睡懒觉。另外,洗脚也是曾国藩每晚睡前的养生必修课。
  晚清名将左宗棠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达到养生修德的目的。左宗棠非常尊崇“寡言养静”和“涵养须用敬”的古训。他对人谈起自己读书养生经验时曾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左宗棠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也是一种自我超越。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就是抓住了调节情志这个养生的关键所在。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养生秘诀是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李鸿章认为练字是一种“神养”。他曾向曾国藩学习书法,晚年则推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于王羲之的真迹很少见,李鸿章便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还要细看默想,力求神似。带兵期间他也坚持每天临习《兰亭序》,每日100个字,以定心气,临习之后并不让人看,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他的这种“神养”,每日进行,从不间断。
  晚清大学士、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翁同稣的“磕头养生”法颇为神奇。用磕头来养身健体,翁同稣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咸丰六年,翁同稣参加会试,全庆是当时的主考官。翁同稣得“进士第一”,全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故二人有师生之谊。光绪八年正月初四,翁同稣谒见老师。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精神矍铄,毫无老迈之态。翁同稣极其羡慕,便向老师求教养生之道。全庆对学生也毫不保留:“每日磕头一百二十,起跪四十次,此法最好。”翁同稣当时已50多岁,他按照老师的说法坚持“每夜磕头45次,起跪15次”,后来果然感觉此法有效,其后多年,他坚持不懈操行之,至晚年,翁仍面容红润,气体俱佳。其实,这种“磕头养生”是有科学道理的。老年人由于血气多滞,筋脉失养,常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腰肌强直,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进行“磕头”运动,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起到延缓骨骼和肌肉系统老年性改变的作用,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长寿的目的。

推荐访问:养生之道 晚清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