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土诗人和他的温暖家园:舟山论坛 - 真实而温暖的家园

初识张敬梓的诗歌是在七年前,那时候是在西师杏园一间小屋里,朋友从四川仪陇的一个小镇带来了他的诗歌作品。读着那些浸润着乡土、植物和粉笔芳香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他在乡村小学挥着教鞭耕耘,在乡间小路上行走的身影。不久前得知他的消息,我才知道张敬梓依然在写诗,写的依然是他孩子王的淡泊生活,依然是他乡土的田园诗意境。尽管我并没有读过他的全部诗作,但在零散的阅读印象里,我依然看到一个乡土诗人的身影和他身影后那温暖的家园。许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刻意躲避当代诗坛和诗歌,但张敬梓的这些诗仿佛又唤起了我们那些共同的记忆和共同的忧伤。在一个日渐城市化和资本主义化的时代,乡土和田园这些古老的诗歌元素似乎正在逐渐被我们所遗忘。对乡土诗和田园诗意蕴的坚守似乎也是当代诗歌写作中最为寂寞的事情。然而,对于张敬梓来说,乡土和田园依然是他歌唱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他诗歌中最温暖、最明亮和最柔软的部分。正如他在诗里所歌唱的,“阳光落进河里/自由自在/没有打搅小鱼/洗衣的姑娘/左顾右盼/幸福沾满双手/枝上的小鸟/东蹦西窜/搅乱诗歌的韵律/一朵朵野菊花/在岸上/轻轻开放。”(《风景》)“骑在牛背上/嘹亮了幸福的童年/冬去春来/老去的记忆/开满鲜艳的花朵//一根鞭子/紧紧握住/憨厚的旋律/美美地/放牧着/自己的祝福。”(《牧歌》)在他轻柔缓慢的叙述里,在“风景”和“牧歌”里,是乡土和家园的和谐与宁静,是心灵的和谐与安宁。在张敬梓的诗歌里,还有就是他每天所经历的孩子王生活。在他的笔下,校园和乡土有着同样的家园感。“一只鸟鸣叫另一只鸟跟着鸣叫/一朵花开放另一朵花接着开放//校园小径/撒满书香//阳光深处/岁月高处/老师的一句叮咛/沉甸甸的/压弯树梢。”(《校园深处》)作为小学老师的他,在“阳光深处”和“岁月深处”默默注视着“鸟儿”与“花朵”的成长。在这里,教师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在张敬梓的诗歌里透露出一种亘古不变的忧伤,那就是老师的“叮咛”。每一个人都会相信,是老师的“叮咛”与启蒙为我们诉说出了我们最初关于幸福的想象和希望:“一门学问/被几个数字与字母/搞得/深不可测/趴在桌上的目光/左顾右盼/读不完/作业本上的/青春与迷芒/一位手执教鞭的老师/轻轻一点/阳光与憧憬/便一览无余/今夜/定有你幸福的向往/在梦中如花/开放。”(《数学》)张敬梓的诗歌颇多日常生活经验的体验和感悟。生活中那些小小的感动和幸福,颇具智性的趣味和哲理,也构成了他的诗意的表现。“阳光照在树上/鸟儿们很幸福//阳光照在脸上/花朵们很幸福//阳光照在路上/远方很幸福//阳光照在心上/岁月很幸福。” (《阳光》)“阳光”是“幸福”的源泉,“鸟儿”、“花朵”、“远方”、“岁月”是“幸福”的影子,“阳光”只有照在“心上”,“岁月”和人生才会幸福。在张敬梓的笔下,精致的诗句刻画了最简单的道理:“心”的“阳光”才是“幸福”最终的注脚。在一些短小的诗句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张敬梓对庸常生活诗意的发掘能力:“今天/算你的帐//明天/算我的帐//后天/算他的帐//算来算去/帐依然是账/账摆着/账明明白白//账/在秋后/要么/不在秋后。”(《会计》)人生和人际关系的“账”因为算来算去才成了“糊涂账”,而“账”本身却是明明白白,无论“秋后”与否,终会偿还。这似乎有一点宿命的色彩,但也说明了人生的道理,无论如何“算账”,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价值与自己的所为是对等的。再如《打麻将》:“如今/我坐在万秉条中/收割/自己的失落与荒芜/看见/票子与生活/价值和生命/在桌布上/徘徊不停/呼呼直响。”是“收割”利益,还是“收割”自己的生命?对于张敬梓来说,“收割”这一动作具有了含混的意义和多重的指向,在生活的庸碌中我们看到的是心灵的荒芜,以及生活的意义。张敬梓的诗歌有一种忧伤的气质。在古今中外文学里,“乡土”、“田园”总是和忧伤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文学史上的一种价值现象,也是作为个体的诗人的一种普遍精神现象。乡土和家园也许是我们每个人深藏于内心的乌托邦。在这样一个物质和机器的时代里,对乌托邦的挽留和歌唱是忧伤的,甚至是绝望的,这或许是诗人对精神家园的一种保护,也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保护。我要说的是,张敬梓的诗歌,他的家园和他的忧伤,是我们共同的忧伤,在忧伤中我们重返温暖的家园。李祖德,四川大竹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及现代思想史研究。

推荐访问:乡土 诗人 温暖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