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摘要: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的相对封闭状态,造成内外文化互动,使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发生突变。这种变化不只是由初级到高级的直接跨越,同时还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因而,在文化传承上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其自身的适应性发展变化过程,则很容易产生断层现象,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会销声匿迹。因此,应尽快实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既要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又要为贵州民族地区的传统音乐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贵州民族地区 民族传统音乐 保护 传承
  贵州民族地区主要分布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回族、瑶族、满族、土家族、白族、壮族等18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贵州民族地区可以说是“歌的故乡,舞蹈的海洋”,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形式,被誉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这是我国音乐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西部开发的实施在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给贵州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诸多影响。本文拟从音乐文化生存、发展、保护的角度入手,以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国策为背景,分析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新时期如何保护与发展当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一、贵州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的多样性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各个民族也不尽相同,苗族的传统音乐形式众多,主要有苗族的贾(古歌)调、飞歌调、劳动号子、情歌调、酒歌调、丧歌调、叙事歌、儿歌,苦歌、时政歌等。还有苗族的芦笙舞、吹芦笙等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侗族则以侗族大歌最为著名。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它是一种参加演唱人数众多,来源十分久远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贵州民族地区传统音乐发展现状
  贵州民族地区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滞后,其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接近于自然民族,音乐与社会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趋近,而其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在悄然蜕变。相对贵州民族地区自身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种“瞬间”的突变。以前贵州少数民族多居住于荒僻偏远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们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其传统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在音乐生活方面,人们过去所能接触到的基本只有本民族的音乐,品种单一,无有其它选择。“自从8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出外打工的年轻人不断增加,而有时间或愿意去学习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年轻人也相应地减少,一些传统的芦笙曲目和芦笙舞蹈也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失传。”这是一位研究苗族芦笙的学者所看到的真实情况。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象的具体事例不胜枚举。可见,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已到了濒临消亡的局面,如何对其实施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文化发展大事。
  三、贵州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1、贵州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
  (1)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档案馆。以少数民族音乐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由专业民族音乐学者收集、整理、记录的民间现存乐种的乐谱、音像资料及撰写的民族音乐学著述为保存对象。所幸的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还有另一笔数量庞大的无形遗产留给我们,即各种流传在民间的活的音乐品种。身为少数民族研究者我们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段将那些易变易失的无形音乐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以长久保存的文本资料:以乐谱的形式将其音响予以书面记录,并配以录音、录像等手段录制的原始音像资料,用文字的形式将各种少数民族音乐事象的实际存见状态予以客观描述,撰写少数民族音乐志,从而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建立起一份完备的档案。
  (2)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动态博物馆。即在小范围内人为保留少数民族音乐原生生态环境,使一些珍贵乐种在其中能以“活”的形式存在。贵州许多少数民族都具有能歌善舞的特征,比如苗族和侗族,苗族人个个都是“百灵鸟”,侗族还有侗族大歌,其传统音乐中不乏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景点可以建立民俗文化村或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园,在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内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生态环境,使其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里,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古老文化(包括音乐文化)。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思路,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会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
  2、贵州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和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下虽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决不会就此消亡。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少数民族音乐就像一眼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沁人心脾。它们一旦融入了时代的元素便会成为歌曲经典并广为传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比如,苗族民歌《龙船调》、《苗岭的早晨》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少数民族音乐开始找到了民族传统音乐与时代的融合点,在现代乐坛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自身的发展迈开了新的步伐。
  结束语:贵州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不但需要当地民族同胞转变意识进行良好的继承,也需要少数民族研究者不断对其开发和保护,更加需要国家能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传承工作非常的重要,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但我们坚信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必定能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参考文献:
  [1][日]德丸吉彦.音乐社会学[A].音乐词典词条汇集[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孙航 .“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卷 中国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李勇翔.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五洲传播,2006.

推荐访问:民族音乐 贵州 传承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