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课题语文课堂艺术的探究

  摘 要:课堂上探究性学习的引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实效。主要探讨了探究性问题在语文课堂上的设置原则,从关注学生现实、抓住文本关键、注重课堂实效三个方面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探究性问题;文本
  探究式课堂通过提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探究性问题一般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开放性、操作性、探索性和综合性是探究性问题的明显特征。语文课堂在给予学生人文性知识之外,还须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探究性学习的引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实效。探究性问题在语文课堂上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立足于文本内容,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关注学生现实
  1.问题的设置要源于学生学情
  每个学段的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都不一样,问题的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和拓展潜力。如果对一个七年级的新生提出“探究《故乡》开头环境描写所展现的社会背景”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大而无当的;同样,一个九年级的学生,让其探究“《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浦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也不具思考价值。教师在设置探究性问题前应当深度研究教材,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课堂学习目标,进行充分的预习思考,教师从而收集、整合学生的学情状态,缜密运筹探究性问题的设置。
  2.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性问题要动用学生大量的智能和脑力,这种艰苦的思维活动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快乐、提升能力自然最好,但如果问题设置不当,反而会成为艰巨的任务让学生望而却步。如《我的叔叔于勒》这课,在进行人物分析时,常规思路的探究性活动设为“划出课文描写菲利浦夫妇的文字,辨析人物描写方法、探究人物形象”。我在这课的设计中,首先引入了时下流行的电视剧《爱情公寓》中曾小贤的经典台词,并谈到经典台词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菲利普夫妇二人是不是在本文中也有自己的经典台词呢?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有的同学谈到了“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这句,展现了菲利普的利禄熏心、唯利是图;也有同学谈到“你疯了”这句话,展现了克拉丽丝的歇斯底里、冷酷无情,这个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探讨十分深刻。
  3.问题的设置能启发学生思考
  探究性课堂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结合文本特点,设计出综合性问题,促使学生调动文本析读、观点提炼、概括归纳、联系演绎等语文思维方法,是探究性问题设置的一大原则。如八年级“叶”专题,结合四首咏叶古诗设置探究题如下:四首古诗中的叶,颜色各不相同: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飞坠的落叶是枯黄的,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初萌的柳芽是鹅黄的。这些色彩与诗歌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个题目综合考查了学生读懂古诗的能力,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诗歌意象的迁移拓展能力等,能力层次分明、思维训练充分。
  二、抓住文本关键
  1.问题的设置要突显文本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效课堂集中力量突破的要素。语文学科中,探究性问题一般理解为拓展、延伸,用以衔接从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思索,倾向于脱离文本,延伸到学科之外。如《都市精灵》的探究问题可设置为:人类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存环境,与鱼、鸟、兽友好相处?联系平时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说说你的看法。语文课堂的探究问题变成了环保宣传、生态科普,这类探究问题脱离文本,难得语文课真髓。探究性问题应该紧扣文本重难点,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文本重点掌握和理解基础上,积极地调动探究思维,获得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仍是《都市精灵》一课,设问为“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这两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词语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什么样的城市生活?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这个问题的设置与前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紧扣文本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探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社会观念等教学重点,文本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2.问题的设置能切入知识增长点
  语文课上的知识增长点,就是存在于“文本—能力”“文本—知识”之间的契合点,学生能否在文本学习和问题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增长点,推波助澜,帮助学生深刻思考、举一反三。有效的探究性问题能够切入知识增长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寓之于文本,得之于文本之外。在学习了《鸟》专题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鸟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结合自己的古诗文积累作出论述。又如学习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知识增长点,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文本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注重课堂实效
  1.问题的设置要引领课堂节奏
  探究性课堂中探究性问题成为常态,优秀的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能控制课堂节奏,可以用一个核心探究问题为线索贯穿课堂。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课文题目的关键词是哪一个?“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通过阅读圈点文章,真正走进文本,将晁盖、吴用等人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等很好地挖掘出来。一个探究性问题,成了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也成了课堂的脉络,可以用一串探究性问题控制课堂节奏。如著名教师宁鸿彬在《变色龙》的教学中,设计这样几个小问题:(1)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怎样的?(2)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3)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4)是什么原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使学生思维深度逐步提升,还引导课堂讨论逐步深入、课堂气氛越发融洽。
  2.问题的设置要关注课堂生成
  探究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不断对话的过程,恰当、合理、有效的探究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随机生成智慧的闪光。这种可贵的思维互动过程,在探究性课堂上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如,在《多收了三五斗》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了细节传递内心的探究题,要求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等细节,整理出旧毡帽朋友的心路历程。课堂上学生探究深入,提出除了语气之外,多处细节都能表现人物内心,如不易让人注意的“横七竖八”一词,写出了旧毡帽朋友急切占卜命运的心情,有的学生顺势提出了生活中通过人物的衣着、神情等细节能够发现细微的心理变化,教师及时把握这一生成,进行人物描写的指导,告诉学生作文中源自细微的发现更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探究性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活了课堂的生命力。
  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的探究课堂,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探究性问题,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

推荐访问:探究 性问题 语文课堂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