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案例

  摘 要: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关键词:三一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们高一物理组在教学中尝试“三一教学模式”
  “三一教学模式”,的“三”,是指模式构建中多维的环节、板块、时段、步骤、评价、反思等,“一”是指一个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这里的“三”还指教科室、年级、备课组三方形成的合力,“一”,指一个服务对象:学生。这里的“三”,还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一”,指一个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三一课堂——前30分钟,分三个环节,老师:检(学情)、释(疑惑)、拓(知识),学生:查(学情)、解(疑难)、用(技能);后10分钟,师:发下一个导学案,生:进行下一节预习。
  一、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今天晚上预习明天要学的新课,清楚明天要学什么,告知目标要求简洁明了,让学生非常清楚本节课学习所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知识上做好准备,提出问题。
  二、课堂教学分四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作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2、合作交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质疑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组里必须人人发表观点,并且小组归纳总结成果,做好记录。一个小组4到6人,每个小组一名主持人(一般安排有组织能力,成绩优秀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
  3、反馈达标阶段:是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发现问题的阶段。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
  4、成果检验、提高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进行综合性的小练笔或口述问,小组之间抢答。
  三、教学基本步骤
  1、预习:明确预习内容及要求。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并且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圈画重点内容,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适当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学习目标.(5分钟)
  3、出示目标,引导自学:教师提前在黑白上出示目标任务,导学生阅读自学。(10分钟)
  4、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5分钟)
  5、自学反馈,精讲点拨: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10分钟)
  6、巧设练习,完成目标: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欠缺。
  7、全课总结,梳理知识:师生共同绘制本节课的知识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再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以提高准确率。(5分钟)
  8、拓展训练,提高能力: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5分钟)
  要想做到以上几点确实不易,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和教学观念做出: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 “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2、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3、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中学)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三一 课堂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