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分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如今,小组合作学习风靡小学语文课堂,被认为是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的最有效方式。那么,在小组合作中如何进行分组合作呢?
  一、分组合作要有明确的目的
  西方协作学习小组专家大为·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让他们主动发表意见、作出选择,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不能为了迎合形势,为体现分组合作这样一种形式而分组。所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考虑这样的方式教学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合作是为了在共同学习基础上的提高,还是让小组成员之间确立积极关系,使他们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因此,分组要做到按需而分,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分组合作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课堂上分组要注意主次轻重,不能随意性地为分组而分组,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当知识点需要巩固的时候,当每个思维的个体经过苦思冥想还没有所得的时候,当同一个问题出现了不同答案而引发争执不休的时候,便是分组合作、调动小群体、集体智慧的时候了。但分组合作也要考虑一个“延迟”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
  三、分组合作要讲策略
  我们要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混合编组”的原则,分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一个组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有所不同。典型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学困生,两名是中等生,能够使水平低的学生多了提问的机会;水平高的学生多了“指导”的机会;水平中等的学生多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受益。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应当具有“同质性”。组内的“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各组之间的“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四、分组合作要注重效率
  分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有时一说到分组,学生便马上兵分三路,瞄准所谓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议题,各干各的去了。这样有个性的选择充分还给了学生自主,使得合作活动更富有吸引力,效果比较好。可是只注重形式的热闹是不行的,有时一课下来,收效甚微。我们尊重学生的自主,前提应是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形成。特别是小学阶段是最基础性的教育,怎么能随心所欲爱学便学呢?所以,教师要重新审视分组合作的效率问题。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时,一定要让学生都有任务,但又要有所侧重,鼓励学生在集体研究共同问题时要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更多的问题,自觉锻炼探究精神和意志品质,而不是避重就轻,应付了事。
  五、合作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成员都要善于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教师的及时引导、督促下,使合作学习日臻完善、成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达到让学生全面参与探讨,突破重点、难点,使之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大杨树中心幼儿园)

推荐访问:分组 也谈 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