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语言表白 [也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摘 要:教师要从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思想性、趣味性等几个方面入手,重视化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语言;科学性  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实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学、参观等。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和化学教学语言相结合。化学教学语言不仅要满足语法要求,符合逻辑顺序,易于学生接受,还要能够反映化学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结合平时的化学教学活动,我认为运用化学教学语言应做到符合科学性,具有启发性、逻辑性、思想性、趣味性等。
  一、化学教学语言要符合科学性
  化学教育语言是化学知识信息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化学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符合科学性。例如,“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不能说成“氯化钠中钠离子显+1价”;气体“逸出”而不是“溢出”;“集气瓶”不能说成“玻璃瓶”;像“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1mol氢”等说法就失去了科学性。又如,实验操作方面的平视、俯视、仰视等术语,一字之差其含意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截然不同。再如,在讲解电解质定义时,把“或”字说成“和”字,则会造成概念上的误解;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讲“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不可去掉“一般”二字,否则就会造成科学性上的不严密。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仔细推敲,务必用准确、科学的语言阐述化学知识。
  二、化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所务唯在启发诱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能适时、巧妙地运用启发性语言,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化学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复习催化剂这个概念时,提问学生“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以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不是催化剂?”学生就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或“不是”;如果提问学生“什么叫催化剂?”学生往往可以照书死背定义;若问“为什么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常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此起何作用?”这样,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才能用自己的言语回答问题;假若再设计一种问法:“试比较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氯气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在这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必须掌握催化剂和氧化剂的区别,同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回答问题,引起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并促进表达能力的训练。
  又如,在讲解练习“写出溴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是否具体讲解过溴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生:没有呀!
  教师:溴与氯同属于卤族元素,在第四章卤素的学习中,我们是以氯气为代表物来学习的,并没有具体学习过溴单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溴单质的化学性质是否与氯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呢?
  学生:嗯?对哦!
  教师:通过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同一主族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还知道氯气能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那么……
  学生:老师,我明白了,溴单质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溴酸和次溴酸。
  可见,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思考,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化学教学语言要具有逻辑性
  化学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化学教师思维形式和教学思路的反映,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可以这样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解决问题。首先问,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解于水后,所形成的水溶液是否呈中性?可通过检验醋酸钠等6种盐溶液酸碱性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其次问,由检验醋酸钠等6种盐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基础。最后问,为什么氯化铵溶液显酸性?为什么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的电离,综合分析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进而再引导学生归纳出盐类水解的本质。这样,随着一个个疑问的提出、讨论、归纳,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比较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为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逻辑性。
  四、化学教学语言要具有思想性
  教学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能体现教师的思想感情,与书面语言比较,有声语言借助语调控制、语气变化及语速调整等一系列现场表现手段,形成比书面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质感与张力的特殊表现力。例如,教师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去讲述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关化学方面的成就,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关化学家生平事迹,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科学求知精神。再如,当某学生回答问题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如此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既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以舒畅的心境紧跟教师的节奏。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可忽视语言、语调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意志倾向对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思想情感等所产生的教育作用。
  五、化学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45分钟,如何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乐于学习,教师语言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枯燥乏味的语言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造成的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催眠剂,后者则是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比拟、借代等修辞方法,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那么如何来理解温度升高,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呢?在讲解时,教师用一个班中体育达标的同学为活化分子,未达标的同学为普通分子,没有达标的部分同学,通过辅导训练后也达标了这一事作为借代来说明普通分子获得能量变为活化分子,而反应物分子总数不变,所以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这种借代比喻法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内容。又如,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很容易搞错,因此编了顺口溜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学生一读就记住了。在学习碳酸氢钠、碳酸钠、硫代硫酸钠时,其俗名分别为:小苏打、苏打、大苏打,可以冠之以:“三苏” 之称,与历史上的文学家“三苏”遥相呼应,风趣易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使用趣味性的化学教学语言,将会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创新,不断积累,使我们的教学都成为有效教学。
  化学教学语言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很大,具有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化学教学语言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模糊的概念讲清楚,枯燥的原理讲生动,从而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另外,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认知的内驱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不能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中学化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

推荐访问:也谈 语言 化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