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玖芹:阳光穿透叛逆的青春] 穿透迷雾的阳光

  很多父母感觉孩子在升入高中之后,一夜之间就变得陌生了。怀疑和隔阂倏然而至,冲突和矛盾应声前来,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随时可能诱发亲子之间的一场大战。  迷网络、谈恋爱、看小说、着奇装,追星、逃学、打架……这些世人眼中的恶习,似乎给现在的高中学生打上了另类叛逆的烙印,他们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家长心中的叛逆少年。
  在桀骜不驯、放纵不羁的青春里,在出言不逊、年少轻狂的言谈中,真的藏着一颗颗冷漠无情的心吗?他们真的不可救药,真的这么坏吗?
  专家指出,高中生正处于思维的建立时期,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倾向批评的态度。下面,先来看几个学校里的场景。
  场景1:某高二女学生,平时喜欢看一些港台青春剧,看到那里面的女主角都比较时尚,便也把头发染了,还钻了耳孔并打上3个耳钉,有意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个性”。不管老师、家长如何劝说、指责,她总是不屑一顾,认为是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每天大量时间花在这些打扮上,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场景2:一位高一年级的学生,疯狂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沉郁。最后发展到翻墙跑出学校到网吧包夜玩游戏。任凭老师家长劝说指责,他都不屑一顾。
  场景3:静悄悄的自习课上,学生们正在做练习,就看见一位同学,插着MP3,一边听着歌曲,一边居然在嗑着瓜子,全然不顾边上其他同学的感受。
  场景4: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自己的成绩差,感觉考大学无望,于是和另外一个班级的女生坠入爱河。上课时无精打采,老是走神发呆,一天到晚就是不停地写情书、发短信。
  一提到青春,我们总爱和叛逆结合起来,似乎它们之间有着解不开的缘。难道青春就一定要活得叛逆吗?有谁真正去想过,这些在人们眼里所谓叛逆的“坏孩子们”究竟是怎样转变的?
  学习的压力,交往的困惑,生活的单调,老师、家长的不解……诸如此类问题,就像一道道金箍,紧紧地扣在中学生的头上,令本该充满朝气的校园布满沉重。那么,中学生究竟都有哪些烦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星期六。“铃……”下课铃已响了很久了,可“历史园丁”仍在黑板上“耕耘”着,许久,她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粉笔,开腔道:“要考试了,抓紧时间把四本书都背完,不要忘记我们是文科班!”“啊——!”课堂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齐声来了个“满堂叹”。可没办法,师命难违。送走了历史老师,刚要出去透透新鲜空气,数学老师已经满面春风地驾到了——唉!又上课了,历史老师真能拖堂。
  又是一节课下来,公式、法则搅成了一锅粥,赶快出去放松一下吧。谁知好景不长,走进教室时又傻了眼:每位的书桌上不知何时又添了两张“百米”试卷,黑板上还附有两位课代表的合笔留言:英语、语文卷子,周一交,否则就没有资格坐着上课。“这么苛刻!”“我们的周日呀!”众人又来个“满堂怨”。但英语老师是班主任,语文又是主科,大家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只好把它们层层叠起,塞进了拥挤的书包。看来,周日的活动计划又得取消了。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和浩从小一起长大。可我们的正常交往,却遭到了别人的误解,我烦恼。由于我们两家同住一个大院,又经常一起上学,浩对我来说就像兄长。可惜,上了中学后,我和浩被分在两个班级,我经常去找他,他也一样。于是,流言蜚语便像乌云一样,席卷而来。异样的眼神,窃窃的议论,让我们伤透了脑筋。可实际上,我和浩都很清楚,我们只是单纯的朋友,很要好、很知心的那种。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在一所重点高中读书,学校管理得很严,班主任更严。于是,天性不安分的我便成了班主任办公室的常客,有时一天甚至进两次。每次班主任都一脸严肃:“知不知道我因为啥叫你来啊?”“知道。”“知道就好。给,纸、笔,坐这儿。”
  每次写完检讨,班主任很少有满意的时候:“再想想,上自习课时你在那儿干啥哩呀?”“头痛,趴一会儿。”“那咋没写呀?”绝对别想“狡辩”,只能重写一份。
  那天出早操,慌乱中忘了按要求着装。我提心吊胆地环顾一下四周,没看到班主任,刚松了口气,耳边又传来可怕的声音:“××,过来一趟。”我跟在班主任后面,幻想着老鼠能被猫赦免。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不光检讨照写,早读时还被点了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现在是一名高三学生。“高三”就是“高考”的代名词,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成败在此一举,同学们都在跃跃欲试。我知道高三这一年是最关键的一年,因为我的底子不好,所以我一直在加倍努力,天天晚上10点睡觉,早晨不到4点就起床。说句实在话,真的很累,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咱基础差呀!让人苦恼的是,怎么学都不见效果,特别是物理和化学,这两科对我来说简直就像天书。现在距高考仅有九个月了,我真的很苦恼,我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高中,繁忙的学习是扼杀、肢解人际关系的刽子手,残忍又无情;而且,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又多以成绩的好坏论亲疏。所以,一直位居“中游”的我,除二三知己外,大多数同学形同陌路。
  我所在的学校是私立学校,不乏有钱人,没有钱是很丢脸的,而我偏偏是个中产家庭的子女,所以,唯有以成绩来提高身价了。偏偏我的成绩又不是特别出色,就算我起早贪黑拼命地学,也依然徘徊在中游,迟迟不肯前行,以致老师永远“不认识你”,同学永远不会向你交心。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真让我觉得如同一个人乘着小船在暴风雨夜的大海上挣扎,连个灯塔也没有,天翻地覆漆黑一团,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唉,有时觉得活着真没意思,干脆死了算了;可又不忍,生命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我还没享受呢。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老鼠,在夹缝里寻觅着阳光,好苦!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我一直是老师、父母的骄傲,背负着诸多的希望。但我也有自己不愿诉说的烦恼。记得那天课间时,班主任叫我跟她去趟办公室,在她的桌上躺着一封已被拆开的写着我名字的信。我不记得这种情况到底有多少次了,开始还能看出信被拆开又封上的痕迹,而现在却发展到干脆连信口都不封了。我曾经表露过不满,但老师说了,你现在年龄还小,老师害怕你对有些事情判断不清,你一直是个有前途的孩子,所以老师得对你负责。老师的理由如此“充分”,我只好报以沉默了。
  小丽是我初中时的好友,因种种原因,她没有考上高中。那天,我很偶然地在街上碰到了她,我们都很高兴,一起聊了很久。回到家后,我将见面的情景写在了日记中(我一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第二天吃晚饭时,妈妈突然问我:“你和小丽还有来往?”我不禁一愣,下意识地说:“没有呀!”妈妈又说:“以后不要再和她来往,那孩子交往复杂,会影响你的学习。”我这才意识到,妈妈是看了我的日记。我当时非常气愤,大声质问妈妈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谁知她却振振有词:“不看你的日记,我能知道你还和小丽有来往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这也是为了你好。”看着妈妈,我觉得她是那样陌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喜欢上她,是从高二分科后开始的。我们都被分在了文科班,她坐在我前面。第一眼看到她,我便知道我已深深喜欢上了她。于是,我常常会找各种借口接近她。比如说我们都坐2路公交车回家,我会常和她碰到一起,她总会扑闪着一双大眼睛说:这么巧!其实她不知道我已等她好久了。
  终于,在她17岁生日那天,我把对她的一纸爱慕交到了她手里。那天晚上我一夜难眠,我不知道她会是什么态度,我多么盼望能早点见到她;可我也怕,万一她不同意,唉……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她终于来了。可我不愿看到的结局还是出现了,她拒绝了我,理由很简单:我们年龄还小,应该以学习为主。她很坚决,竟然不和我一道回家,看见我也尽量避开。我也尽量说服自己不去想她,可悲的是,我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业,眼前都会出现她的身影。我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但我就是忘不了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夜深了。时针懒懒地爬过11点。灯下,坐着温习功课的我和陪我“秉烛夜读”的母亲。为了力保期末会考能进入全校前五名,妈妈早已给我下了禁令:不准看电视,不准自由活动。
  盯着书本,眼皮灌了铅似的沉,课本中的字像虫子一样在蠕动。索性放下手中的笔,望向窗外。窗外星空辽阔,亮闪闪的星星像眼睛一样不停在眨。小星星,夜深了,你们怎么还不睡觉?我自言自语道:我可是好困啊!猛抬头,却与一双同样布满血丝且饱含期望的眼睛相遇了——母亲正望着我。她正为我赶织着秋天的毛裤。我已经劝了妈妈好几次,让她去睡觉,可她偏要陪着我。其实妈妈你可知道,你坐在这里给我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从小到大,爸妈总在提醒我,考试要考班里前五名,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就会挨棍棒。他们也确实是那样做的。为此,家里的电视机早已成了摆设,从不打开,更别提其他娱乐了。我真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要熬多久,我感到自己像一个拉满了弦的弓,随时都有绷断的可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家在农村,但条件并不比城市差,爸爸、妈妈做买卖已经盖起了170多平方米的楼房,乡人都很羡慕。但最近两年,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爸爸的吼声令我恐惧。平时在学校住宿,我知道的并不多。有一次,周末回到家里,妈妈做了很多好吃的,她说我一个月就回一次家,要好好犒劳犒劳我。可等了半天,爸爸还没有回来,原来他去打麻将了。妈妈把他从牌桌上找回来,两个人回到家就打了起来。也许妈妈的举动让爸爸丢了面子,他很生气,一盘子苹果不由分说全都砸向妈妈。我挡在他们中间,抱着爸爸,使劲地骂他。那天,成了我最悲伤、最难忘的一天。
  同学们的真心话提醒我们,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这一切的产生并非体制“一己之恶”,弥漫社会的“成功学情结”与“产业化崇拜”以及老师、家长间结成的某种“价值同盟”,难道不应对此负责吗?
  十几岁,正是青春年华,多姿多彩的季节;十几岁,正是学习知识,刻苦钻研的时期;然而十几岁,也是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年龄。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了年少轻狂,有了放纵不羁,有了叛逆多刺的困惑……但当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年少的冲动不过是在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最终伤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一问:高二了…我觉得我已无力回天了……学习成绩一如既往地差得不能再差……被老师排斥……同学嘲笑……以及家人失望的心情左右着……前面都无所谓了……但每次面对家人的时候总是很难受……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根本没办法去学……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明年就高三了……真的……有时候真的想高三一完就一死了之得了……这种想法不是一次两次出现在我脑海里了……都说90后比较叛逆……呵!我想……我也差不多算是吧……看见爸妈日渐苍白的头发……我的心好疼……但这世上也没后悔药可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也不可能回头了……现在!真的好烦……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答:有一位朋友和你的情况几乎一样,当初的心理和你像极了,她自己感到无法面对,所以就拼命逃避,高考前还逃课到大雨中听雨打伞的声音,来释放自己郁闷的心情。后来她并没有考上大学,而是辗转去做保姆,考自学考试,考了专科再考本科,到不同的城市工作。
  其实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谁又能保证以后的自己就会一帆风顺呢?还有最重要的是,自寻死路是大不孝的行为,将会使父母亲人痛苦不堪。有一位年轻的朋友就是一时想不开自己结束了生命,她的父母在一年之内眼睛几乎都哭瞎了,身体完全垮了,老了很多很多,见到人就述说自己的女儿如何如何,看到和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就恨不得女儿能够立即重生,好好地站在他们面前。女儿地下有知,也当万分痛悔自己当初的抉择吧。
  另外,考试的目标,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假如感到自己考不了那么高,就把目标暂时定低一点,比如说,定本地的大学或中专。心里没有了太大的负担,学习也不会头疼了,考试时反而坦然从容,更容易发挥良好的水平。   所以亲爱的同学,请放下心中的负担,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自暴自弃。冷静下来一看,只有自己在闹腾,周围的世界依然平静。我们的人生是长久的,是长远的,每一步都需要认真踏实地往前走。跌倒了再爬起来,擦干眼泪,把脸洗一洗,面对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握握拳头喊一声“嘿”,鼓舞精神好好学习、生活吧! 二十年后再看现在的自己吧,相信你到时候一定会开心地笑的!
  二问:最近我总有一种孤独感,觉得很难受、很抑郁。在我们那桌,一点都没有说话的氛围,而周围的同学也都各成一堆,大家彼此间都不怎么靠近。我觉得自己都快窒息了,感觉在班里没有哪个人能真正了解我,夸张点说,我好像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答:只要是考生,就能体会到高考的压力,不仅要应付紧张的课业、高强度的复习,你身边的同学也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大家都有“各自为政”现象,只顾着自己的复习进度,对周围变化漠不关心,同学间的交流也少了。很多同学都会在复习阶段变得烦躁不安,又苦于无法倾诉而觉得压抑、苦闷,还有的同学因为缺少互动、交流而觉得孤独。如果可以的话,你不妨抽出片刻尝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或是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运动、听音乐,和信任的师长、家人聊聊天,对于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很有帮助。
  三问:每天回家,我妈妈都要问东问西,什么都要管,有时还偷看我的日记本,我气得不行,和她大吵大闹了几次,想想真的很让人沮丧!
  答: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都存在这种情况,会觉得家长很烦,总的来说,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和父母有代沟。我觉得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孩子应该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多替父母着想,这样与父母间的感情会很融洽。
  其实不是父母不理解我们,而是我们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心里的苦。其实做父母的,哪一个不希望子女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操劳半辈子,只希望儿女能给自己争口气,弥补他们那个年代未能完成的心愿,只不过方式也许过于苛刻。但是他们的用心良苦,恨铁不成钢的心,我们做子女的还是要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你也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向父母说出来,重要的是沟通,感情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之上的。
  想一下,自己生病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你的父母了,日夜陪护着你,所以要懂得尊敬和孝顺他们,多理解他们的苦,也要尝试着与他们做知心朋友。
  四问:我感觉跟她在一起时会很开心,很快乐,我就是愿意跟她在一起,我是不是爱上她了呢?
  答:高中生正值青春大好年华,再加上学习压力重,异性间相互倾吐减轻压力总让他们有“我感觉我喜欢上他了”的错觉,然后来一场恋爱。而事实上,这并非“爱情”。
  心理学研究发现:男女相处时,双方会潜意识地为取悦对方而自我表现良好,不约而同地产生愉悦情感。同时,异性是最好的听众,异性间的交流会更容易使压力得到宣泄,心理得到慰藉,从而维护心理平衡。所以,很容易产生“我爱上他了”的错觉。
  当然,谁也不能担保互相间不会产生爱情,但如果产生,那么恭喜,你不仅成熟了,而且收获到了爱情,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才会懂得爱情。爱情需要责任,若是真爱情,互相间就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前途打基础,不能荒废了学业。
  五问:我是个高三学生,由于我的自律自控能力很差,这个假期我一直在看网上的韩国偶像剧。我迷上了很多明星,我感觉自己像是中了毒似的,变得不爱学习,也不想写作业。不看见那些明星,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但看了又觉得很后悔,很对不起我父母,怎么办呢?
  答:首先,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人们崇拜的,而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其次,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明星的光环不会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再次,要善于从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
  大连的16岁少女因没有得到偶像张国荣的CD碟而自杀;温州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赵薇而服毒自尽;自贡市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一女生代某“偷走”家里的1000元钱后,突然失踪,其家人发动100人,到处寻找——原来,代某失踪是为了送价值200元的花瓶给在成都演唱的F4。
  这些疯狂追星的例子值得同学们警醒:偶像不是光看外表,更要看其人品品质;是欣赏其歌,钦佩其才,而不能迷恋其人;不能只看到他们风光的现在,更要明白他们曾经艰辛的付出;要正确处理与学习的关系,不能因追星而荒废学业虚度青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努力去改变,用焕然一新的面貌去接受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汗水挥洒过的青春,是绝对不会后悔的!记住吧:我们的青春,不该只是叛逆。坦然面对,不放弃、不抛弃,阳光定会洒满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十六岁的灼热年华,留下了我们微笑的瞬间,记下了我们流泪的刹那,这些就足够了,不需要刻意装点什么,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他们一样破茧成蝶,长出一双绚丽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梦想。
  杏林子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12岁就得了一种怪病,经医师诊断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不全而引发的慢性疾病,身体99%的器官坏死,只有手指可以动,完全无药可治。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长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无尽的疼痛、更疼痛和更加疼痛的凌迟。
  那么,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她问了自己这个问题。生病之后,她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身体的痛苦倒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来自内心,“我不知像我这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仅仅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吗?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
  于是她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她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就绝对不要活了!
  但还不到第二个三年,也就是她16岁的那年,她找到了上帝,她对生命有了新的诠释。上帝和魔鬼最大的不同就是:魔鬼千方百计只想叫人死,上帝却千方百计只想叫人活,而且活得更好,更起劲、更快乐。所以他给了人信心、希望、勇气,还有爱教导我们如何在痛苦中保持信心,在灰心中保持希望,在危难中保持勇气,他也不断用爱来滋润我们饱受创痛的心灵,好叫我们的生命重新充满生气,勇敢地活下去。自从有了信仰,她决定用快乐武装自己,与痛苦和平相处。   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点,那全是针痕。每遇到需要静脉注射或抽血的时候,医生就摇头叹息,他们举着针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怜的血管。有些医生一针又一针地“失败”,常弄得满头大汗,拿针管的手都在发抖,她就忍住痛安慰他们:“不要紧,慢慢来!我是O型血,人们说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
  她不仅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她还学习怎样去爱,怎样去付出,并一点一点地磨炼个性。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她的写作过程。她在腿上架着一块木板,颤巍巍地用两个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重一样,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这样,她写出了几百万字,20多本的励志书。她的作品也许称不上精致文学,却是一字一痛,一字一爱,所迸发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学还要伟大珍贵,这是她以“无用之躯”送给弱势者、身心残障者,以及无数跌倒过、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的礼物。
  她这样说:那时候活不下去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何时会好,生命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但我有了信仰以后,便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诠释:就是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老弱伤残或贫富贵贱,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特定的价值。
  她的名字叫刘侠,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为了纪念她的出生地,她取笔名杏林子。
  这个12岁就被病魔缠身的女孩,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了风靡台港和东南亚的著名作家。她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中,她的散文《杏林小记》《生之歌》《生之颂》几十年来都是台湾中学生假期指定读物,她更以《另一种爱情》获文艺大奖。在当代的华人作家中,没有人比杏林子励志,除了她,没有人可以拖着毁坏的身体以文字见证生命的强韧、热情和美丽,历经二三十年而不辍。同时她还创办了台湾最大、最有影响的残疾人组织——伊甸园。
  她虽遭受不幸,却总在想法帮助别人。她在一个盲人按摩院,发现两位盲人按摩师有音乐天分,就鼓励他们唱歌,并为他们请音乐教师,最后这两位盲人按摩师成为了台湾有名的音乐组合——双福之音。
  杏林子创造了奇迹。不,她本身就是奇迹。但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呢?她的力量源自何处呢?
  杏林子曾这样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失败乃成功之母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认真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 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接到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
  迈克尔·乔丹的故事
  在高中的时候,乔丹的教练告诉他说:“迈克尔·乔丹,你身高不够高,没有超过180厘米。所以即使你球打得再好,以后也不可能进入NBA,我们决定不要你这个球员。”迈克尔·乔丹想:“怎么可能?我未来要进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怎么可能我连高中的校队都进不去?”迈克尔·乔丹就跟教练讲:“教练,我不上场打球,可是我愿意帮所有的球员拎行李。当他们下场的时候,我愿意帮他们擦汗。请你让我在这个球队,跟这些球员一起练球。”教练发现迈克尔·乔丹对成功的渴望的确超过任何人,所以他接受了迈克尔·乔丹的建议。
  有一天早上8点钟,篮球场的管理员跑去整理球场,发现有一个黑人倒在地上睡觉。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黑人说:“我叫迈克尔·乔丹。”实在是太累了!迈克尔·乔丹早上练球,中午练球,下午跟着球员一起练球,晚上还要练球,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后来迈克尔·乔丹的父亲讲,乔丹全家没有一个人身高超过180厘米。迈克尔·乔丹想要成功的渴望让他长到198厘米,长高了近20厘米。所以各位,假如你想要长高,假如还没有实现,可能是你的渴望还不够。后来迈克尔·乔丹如愿以偿进入北卡罗来纳州大学。
  想要成功的渴望使乔丹改变习惯。有一天他的教练迪恩·史密斯请迈克尔·乔丹到球员的更衣室,给他看了一盘录像带。那盘录像带改变了迈克尔·乔丹的一生。录像带放完之后,迈克尔·乔丹跟教练说:“教练,我非常非常惭愧。”他说,“我看到自己在进攻的时候全力以赴,要球员把球都传给我,让我来得分。每次得分的时候,我非常兴奋。可是我看到录像,发现自己在防守的时候,全部都在浑水摸鱼。”他说,“从今天开始我要改变这样的习惯。”结果后来迈克尔·乔丹在NBA连续数年,不止是得分王,不止是最有价值球员,也是全NAB五位票选最佳防守球员之一。
  天无绝人之路,不管你在人生路上经历了多少挫折、多少磨难,只要一直努力,你就一定会创造奇迹。即使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也还会给你留下一扇打开的窗,而你自己,一定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走进他们的人生,我们深深地了解到,面对生活,消极或积极的态度将带来不同影响。其实,面对关心我们的父母,面对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更没有理由放弃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呼吸明天更清新的空气,拥抱明天更灿烂的太阳吧!因为,我们不是坏孩子。

推荐访问:穿透 叛逆 青春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