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湿花泥在预防传染病医院传染科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_预防传染病手抄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30-01    针刺伤是临床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次医务人员收到意外针刺伤,被刺伤者中护士占80%。其中最常见为注射、静脉采血、静脉输液等针刺伤,占62.2%一66.6%,其他还有手术缝针、刀、玻璃类等造成的损伤。据统计目前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艾滋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医护人员被HCV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因此,预防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与一般医院相比,传染病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更严重地威胁她们的身心健康。一些现行的防护措施,诸如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将感染针头带回处置室处理等,终因安全系数不高而致职业暴露屡屡发生。
   我院是盐城市唯一的传染病防治专科医院,是盐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治定点机构。在2003年“非典”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救治工作中为盐城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盐城市大市区传染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实施方案》规划,在我院新建传染病病房楼的基础上,明确我院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于2011年12月份起整合大市区内传染病医疗力量,撤销各有关医疗机构传染科、传染病病区,进行传染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大市区传染病人归口管理、集中收治。
   我院一直承担全市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在传染病救治工作当中,临床一线的护士成为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同时带来人员流失、护理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预防针刺伤,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成为传染病医院以及所有医院临床一线护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对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于2010年3月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从该中心学习引进了用保湿花泥(花泥又名花泉或吸水海绵,是用酚醛塑料发泡制成的一种插花用品,其形似砖块,质轻如泡沫塑料,吸水后重如铅块,有固定和支撑作用)作为临床污染针头防护“器具”在传染科中使用(附图片),取得显著的效果,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材料
   保湿花泥1块,治疗车1辆、用0.1%的优氯净液1瓶。�
  二 原理
   设计了一款防针刺伤的花泥车,花泥置于车的一端,输液结束后将针头直接刺入花泥,输液器不需剪断,放置在花泥车内,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降低了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
  �
  三 方法
   1 选材制作:取长l2cm,宽6cm的长方形小塑料盒一个,5cm ×5cm花泥一块,用0.1%的优氯净液浸透,放入小盒的一边,另一边空着部分可容纳分离后的针头和流出的液体、血液等,将花泥小盒放在治疗盘中备用。
   2 临床应用:临床上行肌肉注射、采血、大型输液以及手术时做各种麻醉、腰椎穿刺、胸腔穿刺、引流等取下的针头,均可顺手插入花泥中,避免锐器刺伤,起到防护作用。
   3 处理原理:收回治疗车,持有菌钳取出花泥上的针头,插入毁形器毁形后浸泡,统一销毁处理,每次更换时加0.1%优氯净液将花泥再次浸湿,一面被针头插松再翻新的一面使用,所有面用完后遗弃更换新花泥块,如上所述循环使用。�
  四 结果
   本技术是将输液结束或采血完的针头直接插在花泥车上,且不需要将输液器剪断,取材方便,投资小,简单易行,对锐器损伤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临床运用一年多来,本院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暴露发生,此法符合消毒隔离灭菌要求,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用于职业防护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224003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推荐访问:针刺 传染病 保湿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