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为何重出江湖] 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国语

  废弃了几十年之后,一夜之间,“汉奸”这个带有强烈政治含义的词语,突然间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语境之中,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某论坛甚至还发起了“当代十大汉奸”的评选活动,北大教授孔庆东也怒骂某些记者为“汉奸”。在当今的语境下,为何“汉奸”一词又重出江湖,成为热词?
  网友“一池清水”:中国人评判人就像小孩看戏,任何人物一出场,首先要问:“他是忠臣还是奸贼?”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这种方法对不对姑且不说,但是时至今日,还把这种方法沿用到生活中,这是很不可取的。千万不要把“汉奸”这顶帽子随便扣在那些或对祖国提出善意批评或对别国抱有友好态度的人士身上,尤其不要对和自己意见不一的人使用。所谓百家争鸣的目的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不让别人发表意见,又怎能吸取他人的长处?动不动就以“汉奸”之帽扣上,也难怪有部份人无奈之下只能主动以“汉奸”自居了。
  媒体人鄢烈山:骂人的“汉奸”无疑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它又分明有大汉族主义的意味。众所周知,我中华民族共有56个民族,为何没听说“满奸”、“回奸”、“藏奸”、“蒙奸”?后来才知道,“汉奸”一词原是清廷的满族统治者创造并习用的,他们以少数民族统冶多数民族,对汉人总是心怀戒备乃至敌意。雍正年间,曾有汉人与“苗顽”联手对抗清延在西南边疆的“改土归流”政策,这些人就被满清皇帝骂为“汉奸”。现在,有些人想用“汉奸”的罪名搅浑水,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抵制。
  网友“我在山那边”:到了现在,“汉奸”一词其实早已脱离它的本意,不用老在这上面较真。它其实是~种情绪和指责的发泄。比如孔庆东所表达的,就是对某些媒体和记者的强烈的不满,与其去追本溯源,不如想想看人家批评得有没有道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网友“臧否未知”:从吉到今,“汉奸”两个字的杀伤力非同小可。在中国,人们对“汉奸”的痛恨超过了敌人,敌人可以和好,但对“汉奸”绝不宽赦。一旦被挂上“汉奸”之名,很容易就会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所以到今天,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中国人很喜欢骂别人为“汉奸”,然而对于汉奸的定义,他们不了解也不屑于去了解,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中国人很敏感的一股神经,只要把谁骂成汉奸,那么自己的目的很容易就能达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近年来,“汉奸”一词频频为一些自认为左派的人士所用。我在认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的同时,对于这样的贴标签表示不解:难道我们回到抗战胜利后清算通敌者的时期了吗?为什么在一个开放和全球化时代,对于别人的观点和表达观点的权利不能更宽容一点呢?今天真有哪一个不官不商的文人有能耐“卖国”吗?我认为,与其高调指责别人是“汉奸”和“带路党”,不如低调行善积德;与其互相指责,抛洒怨恨,不如开展善意的沟通,寻找左右两翼的共同点,尊重彼此的差异和人的复杂性;与其抽象地追求什么崇高目标,不如在鲜活生动的社会现实中通过个案和实际参与来体现各自的价值。

推荐访问:汉奸 重出 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