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夜话”道出干群鱼水情:干群鱼水情

  本期视点:   “基层夜话”观察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从一家小小的乡村茶馆推开的“基层夜话”,在乐山市从制度层面得到了完善与强化。其实,从外部特征来看,“基层夜话”仅仅是时间上的推移,而就是这样的一小步,却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向前迈了一大步。而从本质上看,“基层夜话”与我省近年来推行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挂包帮”,以及“文建明工作法”中的“两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都从实质上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搭建了惠及民生的平台,推动了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法宝,而在现今时代,一些干部却忘记了根本宗旨,脱离了基层群众。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能多出现一些像“基层夜话”这样的制度,发自基层、惠于基层,以最朴素的做法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方木桌、长条凳,几杯茶水冒着热气,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摆着龙门阵、打点小麻将,怎么看,这里都是一个乏善可陈的乡村小茶馆。
  茶馆右侧的墙上有个锃亮的牌子――“基层夜话站”,揭开了茶馆不普通的一面。
  这家紧邻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石燕子村村委会办公室的茶馆,是乐山市“基层夜话”制度的发源地。
  2010年6月,从石燕子村诞生的“基层夜话”在乐山全市推行,至今已召开了4.37余万次。在“基层夜话”中,各级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面对面交流,共同话政策、话发展、话民生、话和谐,搭建起群众民主表达意愿的平台和干部为民办事的平台。
  “‘基层夜话’来源于基层干部的实践创新,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时间错位’的问题。这个平台加强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乐山市委书记唐坚也是“基层夜话”的常客。
  茶馆夜话说村事
  每个星期五晚上8点对石燕子村村民来说,是雷打不动的“乡村夜话”时间。村民们吃罢晚饭,收拾停当,就聚在茶馆里,听干部说说最近村里的大事,再跟大家交流交流意见。发展思路在这里经过碰撞而更加完善,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疏导化解,困难疑问也在这里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乡村夜话”在石燕子村一开就是两年多。
  第一次“乡村夜话”是2009年11月6日晚上8点召开的,尽管深秋的夜风已经很凉了,但村民们热情很高,一下子就来了八九十号人。有说用水困难的,有说要修建道路的,有说低保申请的,有说种植养殖的……时任村支书王文斌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为啥要搞“乡村夜话”?王文斌和村干部们的初衷很纯朴,就是要解决两头找不到人的问题。村民白天外出务工,晚上才能回家,这就出现了干部群众“两头跑,人难找;搭功夫、办事少”的现象。于是,王文斌跟村干部商量,干脆把工作时间改到晚上,现场处理村民反映的问题、听取意见建议、交流沟通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等等。
  让王文斌等村干部没有想到的是,参与“乡村夜话”的人越来越多,金山镇的干部来了,五通桥区各部门负责人也来了。村民的利益诉求都变成了现实:两年来,石燕子村硬化道路8公里,完成152户农网改造,全村实现自来水入户,水果品种更新换代,成立了花木协会和农民工维权工会……
  逗硬制度解难事
   2010年6月,乐山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乐山市“基层夜话”制度(试行)》,将发源于石燕子村的“乡村夜话”更名为“基层夜话”,以农村和社区为主体,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村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句话已成为各级干部参与“基层夜话”最常用的句子。夜话前,镇村干部要广泛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选择2-3个主要话题,并提前予以公示。夜话中,可以采取政策辅导、交流对话、集体讨论、现场解答、专题培训等方式,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沟通。重要的是“夜话”后,干部要建立工作台账,做好民情日记,将需要办理的事项逐级落实,并在15日内对办理情况进行回复和公示。
  “我们村养鸡规模虽然比较大,但都是粗放型养殖,再不提档升级,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在峨眉山市胜利镇熊岗村的“基层夜话”上,干部和村民围绕“优化养殖结构”的话题挑灯夜谈。
  在峨边县新林镇黄泥村彝族村民罗别阿红家的院坝里,参加“基层夜话”的干部和群众围绕 “彝家新寨”建设畅所欲言……
  “‘基层夜话’开展到现在,已经召开了4.37余万次,参与群众达88万多人,参与的干部达13余万人,解决各类问题1.5万多个,群众满意率达85%。”市委组织部科长刘友军介绍。
  从“身下去”到“心下去”
  “基层夜话”让干部改变群众工作方式,变上班时间坐等群众上门为下班时间主动服务群众。干部不仅要“身下去”,还要“心下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接地气”,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开始也有干部不理解,觉得是没事找事,我们也让一些开展‘基层夜话’不积极的村干部‘下了课’。”五通桥区金山镇党委副书记胡江参与了“基层夜话”从诞生到推广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干部作风转变的过程。”
  过去不少干部是拍脑袋决策,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意愿。去年3月,金山镇为解决金家滩村部分缺水田的问题,准备带动村民搞囤水田。在“基层夜话”会上,干部满以为会得到村民的认可。可村民却认为囤水田的受益面不大,应该学别的村搞“双千田”,种稻、养鱼两不误。镇干部采纳了这一意见,扶持缺水的几十户村民搞起了“双千田”,既解决了缺水的问题,又实现了增收。
  “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让干部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市中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颜兰深有感触。通江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人员多、情况复杂,社区工作非常难开展。在“基层夜话”上,社区邀请辖区内的单位共同商讨社区管理工作,一同参与夜话的组织部门深受启发,采取“小社区大党委”的模式,指导社区与辖区内的7家单位共同组建党委,为社区注入了新活力。不仅如此,市中区还在“基层夜话”中派生出“双岗双惠民”、“基层夜校”等新做法。“如果不深入基层,这些办法是关着门想不出来的。”王颜兰说。
  对接民意惠民生
   去年5月,一家现代农业企业准备在市中区土主镇铁牛村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可因为村民有后顾之忧,工作进展并不顺利。镇村干部将矛盾放到“基层夜话”上解决,让业主与村民面对面恳谈,最终达成了共识。如今,铁牛村村民不仅收入了土地租金,还在附近的企业务工,人均年纯收入过万元。
   由于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遗留问题多,市中区通江街道乐达社区的棚户区改造始终磕磕绊绊,群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得有效解决,怨气很大。以棚改住户能够享受优惠奖励政策为主题,棚改工作小组深入社区与居民夜谈,听取群众意见、解释棚改政策,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中心城区开通夜间公交,峨眉山市胜利镇熊岗村完善道路硬化,沐川县沐溪镇三观楼社区残疾人实现就业……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通过“基层夜话”落到了群众的心里。
   铁牛村一位70多岁的村民激动地说:“铁牛村的今昔对比真是天壤之别。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让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推荐访问:鱼水情 干群 夜话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