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浅析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研究

   摘要: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对中国近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应增加财政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比;社会公共服务
   一、中国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
   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即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的财政财政资金数量总额。它是一种直接用货币表示地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可较为直观的具体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力集散程度和所提供社会共同事务的规模。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从2001年到2010年的财政支出是随着GDP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的。这也符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发展趋势的学说,其中,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皮考克和维斯曼的“内外因素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等等。
  
   (二)财政支出的相对指标
   相对量指标是指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数量与相关经济指标的比率。它反映了财政支出和宏观经济运行及国民收入分派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财政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比例越大,社会财力越集中,财政支出的规模越大,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或干预程度也就越高;反之越小。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的财政支出比例系数从2001年到2010年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说明我国的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或干预程度多年没有太多的变化。
   财政支出增加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比重,它反映在预算年度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新增部分被政府集中,通过财政支出安排的份额,反映了政府对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集中和控制程度。一般来说,在经济运行正常、主要经济比例稳定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基本稳定不变的,否则,就会影响原有的经济秩序和分配结构。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财政支出增加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比重基本稳定,体现出其原有的经济秩序和分配结构的稳定。但很明显在2008年此系数上升了,这是因为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放缓,而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国家财政支出了4万亿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汶川地震中的灾后重建工作等都使财政支出的增加额大大超过往年,最终导致财政支出增加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比重上升。进入2009年后中国经济开始复苏,GDP增加较快,使此系数又有所回落。
   财政支出增加率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的比重,它反映在预算年度内,财政支出变化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的灵敏度,指国内生产总值有1%的变化时所带来财政支出变化的百分比。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财政支出弹性系数总体上是大于1的,说明财政支出变化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具有较强弹性。同时2008年明显上升,原因同前。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
   由于2008年之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均会加大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就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可以选用2006年中欧洲财政支出的结构来具体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特点。
   以下为中国与欧洲国家财政支出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显著数据来对比表2、表3。在财政总支出中,占百分比超过百分之十的项目有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这里先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社会保障
   在欧洲三国,社会保障支出都超过财政总支出的40%,而中国只刚刚过10%。先来分析欧洲三国的社保状况。以这三个国家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普遍推行高福利,纵向保障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横向保障医疗、教育等各种福利,所以欧洲国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且相对差别较小。但是由于老龄化及高福利,导致人们懒惰,导致欧洲等国经济越发不景气,所以欧洲国家也在致力于改革这种高福利状况,比如说增加退休年龄、逐年减少社会福利财政支出比例等。中国的问题显然更为严重。数据和生活实际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并且财政投入也不足。
   1.中国有自己的实际,即应该首先抓发展,在经济建设上更多地投入财政资金。但是财政支出应当是无偿性的,中国却借用这些欠款进行经济建设。中国应依法取缔不合规的制度外资金,将预算外收支统一纳入预算内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而提高公支出规模合理空间,将偏高的政府实际支出规模降下来。
   2.通过对比表2、表3的列项可以观察到中国相对欧洲国家多了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显示出阻碍中国社保进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中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与之相似的问题还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所以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覆盖面窄的、城乡分割的。医疗卫生状况与社会保障状况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二)中国教育
   虽然中国教育在财政支出结构中所占比例与欧洲三国相差不多,但这只是相对量,若论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中国到目前都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中国教育资源与社会保障状况相同,总投入过少且城乡、区域之间严重不平衡。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教育是铸就青少年强健灵魂和完善知识的地方,绝不可以放置于次要位置。
   三、结论
   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国可以吸取发展经验,扬长避短。明确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唯一因素。比如19世纪80年代,当德国创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时候,它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它创建了社会保险制度,消除了国内的劳资矛盾,促进了德国的发展,并使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美国创建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在1929-1931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是在处于崩溃状态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它对于美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巨大。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有益的机制。我们应该由过去的国家、单位包办,变成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分担;由过去的单位保障转向社会化的保障;由过去的单一层次保障转变为多层次保障等。总之,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财政支出的重点由经济建设项目转向一般性公共服务项目,逐步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福利性社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谭建立.财政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推荐访问:浅析 中国 财政支出 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