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构想 新四化

  6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提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国家发展理想(“老四化”)。经过60年特别是近30年的改革发展,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兴盛,“四化理想”应更为高远,更加充实,更有时代特征。
   为此,有必要提出“新四化”理想,笔者将其概括为:城市、产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新四化”既是对“老四化”的继承,仍包含“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更是对“老四化”的发展,将“农业、工业现代化”拓宽为“城市、产业现代化”。为何要提“新四化”?为何要提城市、产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哪些新内容?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当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城市现代化概念,因为当时我国仍处在“三农”占主体的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改革以来城市人口增加很快,但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到1995年达到峰值(8.59亿)后才出现减少趋势,而“8亿农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直到2001年农村人口首次降到8亿以下。
  在这60年中,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人口城市化。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城市经济社会转到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在2011年首次“破5”,达到51.27%。这意味着,由“三农”主导的“农业社会”结束,进入城市、市民主导的社会,城市发展从“量的扩大为主”转为“质的提升为主”,人口城市化开始转向城市现代化。
   这并不是说我国城市化任务已经完成。按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目标水平测算,我国城市化率预计要到70%左右才会基本稳定下来。在改革以来的32年中,前16年城市化率年均上升0.63个百分点,后16年年均上升1.39个百分点,未来10年-15年如果按年均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率上升,我国2020年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60%,到2030年达到70%左右,基本完成城市化任务。
   但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将不仅是人口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相比,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发展水平更高。首先是城市空间现代化,交通、公用设施和其他城市设施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数字城市;其次是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采集、运行检测和调度、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城市;其三是城市运行低碳化,建筑节能,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回收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生态城市;其四是市民生活现代化,市民的消费结构档次和生活品质提高,出行便捷、舒适,发展高效城市。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在“量”的扩张基础上全面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控制城市病,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最基本内容。
   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在设计“四化”目标时,没有也不可能提“产业现代化”,因为在当时紧张的国际背景下,强国强军必先强工,必须建立比较强大的工业体系,服务业现代化还没提上议程。但半个多世纪后,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仅发达国家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后工业化加快发展,而且我国面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任务。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产业发展在21世纪的战略任务不只是农业、工业现代化,还应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现代化。
   本世纪所追求的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经营市场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完成农业生产方式革命,实现由中小农业向大农业的转变;二是发展科技农业,提高生物育种水平,农产品生产实现有机化和无公害化,全面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的绿色农业;三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农村劳动力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实现农业生产技能现代化;四是提高农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和农产品流通供求信息,实现农业管理信息化。
   工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工业中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艺自动化和智能控制水平快速提升,全面发展清洁、低碳生产,实现工业绿色化。服务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占比快速提高,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全面推进三次产业现代化,既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国家安全空前重要,国防需求急剧扩大,应当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来推进国防现代化。无论是防范和化解以周边国土和海空域安全威胁为基础的国防安全风险,还是防范全球化过程中隐藏的各种各样且非常难以预测的软战争风险,在与我国利益攸关的地区和领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都迫使我国必须走强国必强军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快发展能对新安全威胁做出迅速而有效反应的武装力量,必须加快军队的多功能化、机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加快发展非核武器,打造先进武器系统,全面推进国防综合体现代化进程。
   而加快国防综合体现代化,有利于以高端制造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尖端科学技术研发为支撑的现代化服务业加快发展,在用现代化武装军队同时带动民用工业和服务业高端化,加快民用品制造和服务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优化提升我国出口结构水平,降低民品、提高军品出口比重,适应全球经济再平衡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白领工人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积极加入和影响全球国防安全品生产供应链,拓宽未来中国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实现城市、产业和国防现代化关键要靠科学技术现代化,要从根本上改变科技落后的现状,特别是扭转缺乏核心技术的格局,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未来10年-15年要加快推进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加快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国防综合体的技术装备和先进工艺水平;深化引进、吸收和集成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全面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要加快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作为最活跃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素质。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每百万人口中的R&D人员应从目前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努力从目前不及一半增加到三分之二左右;将R&D占GDP比重从目前不足1.8%提高到10年后接近或达到高收入国家2006年2.6%的水平。以人才的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国家创新,以创新促进强国富民。“新四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城市、产业和国防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化。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推荐访问:构想 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