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建设】 哈牡高铁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建设中的效用”(项目编号:125151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前进的动力。在改变经济的增长模式和企业的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越来越突出。当前各个地区也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重视培养高技以人才,改变原先的发展模式,以提高和整合区域经济的综合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为例,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区域经济;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4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密切的经济圈和经济带”的思路, 2008年底黑龙江省委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确定为全省八大经济区之一,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对俄商贸带、全国最大的对俄进出口加工带。在其努力发展成为对俄经贸合作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之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逐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将成为这条国际大通道上一流的服务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发适应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战略开发之高技能人才,对加快哈牡绥东经济带的发展速度,使其在最短的时间成为一流的国际大通道服务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技能人才对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经济建设的作用�
  1.1 高技能人才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前进的推动力:高技能人才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前进中起着推动作用,其不仅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技术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区域经济的总体提升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集约型经济类型到高科技发展模式,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改革,技能创新是提高和整合区域经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时代,效率与创造、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营造一个以科技知识为前提,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生产力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以知识、技术、信息武装起来的人力资本,说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得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与人力资本相匹配。�
  1.2 高技能人才是实现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经济腾飞的基础: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是黑龙江省一个很重要的、开发潜力很大的地带,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为哈牡绥东经济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牡丹江境内的七个经济开发区目前启动面积达22.4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5.1亿元,落地的项目有319个,投产项目219个,在建项目有100个,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有41个。江苏圣象、大亚、上海绿地、广东大自然、洛阳一拖、浙江万事达等国内著名强势企业正在落户哈牡绥东经济带。实木家俱、木制百叶窗、农用机械、塑编、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建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原有的上海世贸、吉林皓月、草原兴发、烟台新世纪等先期落地发展的项目进展顺利。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发展中知识、能力等各方面优势,在经济带全面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区域,无不表现出高技能人才群体的贡献,证明了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的加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扎实推进城市化建设,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和中心城市增长极的辐射效应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训对人口素质结构的置换。通过高技能专业培训,把人口过多的压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是形成雄厚区域综合能力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突出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的生力军地位,是经济腾飞必不可少的爆发力。�
  2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经济要发展,教育是根本。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加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形成人才的各项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更新观念,加大投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实力,为地方企业培养专业性人才已经成为共识。高职院校成为人才摇篮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培养社会认可的人才,主动适应与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社会需要建设专业,走校企合作之路,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生产、管理、营销、教育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2.1 对学生加强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发挥“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基础。再次要加强学生技能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扎实、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是保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命脉所在。要抓好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学校学到扎实、够用的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还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熏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2 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强化实践育人特色。要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形成“三融合”、“三层次”和“三阶段”的“333”实践教学体系。“三融合”即学院与企业融合、学习与工作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三层次”即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三个主要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三阶段”即课内实践、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按照能力培养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三层次”所包括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分三个阶段实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层层递进,分步提高。通过“333”实践教学体系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2.3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提炼和创新,并始终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应形成园区“1+N”模式、工学交替分段式“4+2”模式、“企业项目引领”模式、工学交替双循环“2+1”模式、学做一体“三段递进式”模式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园区”1+N“模式”:其中“1”表示学校,“N”表示工业园区企业群,也表示搭建合作平台的政府、协会和企业多方。学生在校的三年分为六个学段,前三个学段在校内学习,第四学段到相关企业进行一学段的顶岗实训,第五学段再回校学习,第六学段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把企业项目引进学校,学生的培养过程围绕一个或几个企业项目开展,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项目内容,并有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即可认定达到技能培养目标。�
  2.4 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课程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单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为加强内涵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一是要加强培训,掌握课程改革的方法。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二是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课程三是要以“教师职教能力提高工程”为动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四是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整体课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占斌.和谐增长――中国经济的未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05�
  [2] 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04 �
  [3] 《牡丹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推荐访问:高技能人才 培养 建设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