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价值观的引导_于活动中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引导

  【摘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区别于他人,自己拥有的特长。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表现自己,学生就会通过参与,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不仅能让学生“动”起来,还能让他们一展自己的才能,从中学到知识。而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关键词】经典;流行;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70-02
  
  
  人教版七下有一节综合探究课《实话实说话流行》。结合社会学科的特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这一年来的设想和研究课题。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上更倾向于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设计。�
   案例�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列举和展示流行事物或流行现象,感受流行对自己的影响;通过比较自己与家长、老师在对待流行话题上的态度和看法,理解兴趣差异和代际差异的存在;能够从多角度广泛地交流和探讨青少年学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流行事物或现象,分析其中的利弊。�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教师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请本班在学校“明日之星”校园歌手比赛中获奖的同学演唱一首他最喜欢的流行歌曲。(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演出并演出学生最喜欢的,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新课导入:根据热身效果导入,开门见山提出流行概念。(设计意图:热身中已经凸现了流行这个词语,直接提出话题,可以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三)新授:�
  1、了解流行的原因�
  活动一:分组寻找身边的流行元素,看哪个小组找得多。(设计意图:当代学生接触见识相对广泛,从身边的流行因素找起,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思想,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分析学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流行现象的利弊�
  活动二:如何追星:(1)从这些明星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2)对明星的一举一动,我是否就完全模仿?�
  结论:不要盲目崇拜,不要只学外在的东西,要重内涵,要有选择、择善而从。(设计意图:学生中的追星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学生追星已到痴迷地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确认识明星,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追星,使他们懂得追星要注意把握度。)�
  活动三:如何对待如今流行的网络语言�
  结论:不是所有流行的东西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要注意场合、对象�
  (设计意图:网络已成为当今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经常可听到、看到他们把一些网络语言运用于生活中,设计此环节主要是要他们知道不是所有流行的东西都可以随意地运用到生活中的。)�
  3、了解经典与流行�
  活动四:欣赏《茉莉花》,得出经典与流行的关系:流行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就会成为经典�
  活动五:欣赏《水调歌头》,得出经典与流行的关系:经典的就会一直流行�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正确了解经典与流行,把握好经典与流行的关系。)�
  结束:欣赏经典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经典作品,提深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互动”从狭义上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教学中,互动存在着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之分。在互动中,教师、学生可以相互碰撞,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教师在互动中激励和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学生在互动中,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资源,得到发展。�
   在七下综合探究 实话实说话“流行”,我就设计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课前热身中,我就设计了请本班在学校“明日之星”校园歌手比赛中获奖的同学演唱一首她最喜欢的流行歌曲。选择学生演出,并演出学生最喜欢的,既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课堂,更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导入课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区别于他人,自己拥有的特长。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或擅长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擅长表演,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表现自己,学生就会通过参与,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不仅能让学生“动”起来,还能让他们一展自己的才能,从中学到知识。�
   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每一个同学的特长,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且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我在本课中设计的第二活动是“寻找身边的流行因素”,要求寻找的过程中,不仅要找到自己认为的流行元素,还要询问对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物件,然后小组合作对这些收集到的元素分类说说流行的原因。引导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的流行因素,学生不仅从自己身上找,从本小组的同学身上找,更有的学生找到了老师的身上,教室的布置等等,由学生自己寻找,然后用语言向同学叙说寻找的结果。采用比赛的方式,一来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要为本组争取更多的分数,二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你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观察力是惊人的,他们甚至可以找到同学或者老师身上一个细微的装饰品,小至如女生头上的一个发卡、同学书包上的一个小挂件等。�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本课的小组合作活动“活动四”和“活动五”中,从欣赏《茉莉花》和《水调歌头》中,得出经典与流行的关系:“流行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就会成为经典,经典的就会一直流行”。在这两个活动中,我设计的问题是:1、“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柔婉,节奏均匀平衡,具有清香柔美的风格。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开始流行,一直流传至今,已经被传唱了200多年,仍然风采依旧,如今更是风靡全球。想一想,这说明了流行和经典的什么关系?”2、“这首流行歌曲的词,是宋代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想一想,这说明了流行和经典还有什么关系?”�
   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虽然之前给学生介绍了歌曲的背景,但是依靠单个人的能力仍然是无法完美解决的,那么就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难题,小组的合作讨论就是一种集众人智慧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过程,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为在互学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和鼓励,他们互相补充,以求答案完整、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求知精神。�
   整个一堂课,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始终,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思考探究,基本达到了本课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课遗憾的地方就是在操作中最后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使最后的欣赏出现了小小的遗憾,减少了意犹未尽的意境,有脱节的感觉。�
   当然要让学生动起来的途径还有许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教学实践也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在愉快中提高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1] 唐思成 屠荣生编著:《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杨光岐著:《新课程条件下的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4]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信息资源开发部《课堂互动教学四策略》
  [5]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6]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8]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价值观 引导 主流 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