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水暖胃吗_橘络生姜水暖胃更止痛

   过年期间少不了走亲访友、吃喝应酬,可我偏偏胃又不太好,吃不了寒凉食物。那些珍馐美味、玉露琼浆到了我的肚里,都成了翻江倒海的波浪。    正月初五,我和妻子一起去看望姑父姑母,席间表兄弟们几番劝酒,姑父姑母也不时为我添菜,醉醺醺的我最后也不知是怎么回到家的。醒来时斜歪在沙发上,只感到胃隐隐作痛,不由得揉着胃哼哼了两声。妻子从厨房探出头来:“醒了?喝点汤水暖暖胃吧!”不一会,便给我捧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水。
   喝了一口,味道有点怪,但下肚后暖暖的,胃里确实舒服很多。妻子笑着看我喝完,告诉我,这是她向朋友讨教的治疗受寒胃痛的偏方――橘络生姜水。取橘络3克、生姜6克,水煎加红糖服用。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的功效;生姜可缓解厌食、腹胀、腹痛等症状,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能散寒温中;红糖含有少量的铁、钙、胡萝卜素等物质,释放能量快,营养吸收利用率高,具有健脾暖胃、活血散寒的效用。
   接下来的几天,妻子每天都给我煮一碗橘络生姜水以巩固“疗效”,效果还真神奇!
  专家点评
   “橘络生姜红糖水”是民间治疗虚寒性胃痛的简便良方。方中橘络味平性甘苦,入肝脾经,具有通络理气、化痰活血的功效;生姜性微温,味辛,入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痰的作用;红糖具有温中补虚的功效。三者合用,以橘络的行气,生姜的温中,红糖的补虚,可温中健脾,行气止痛,对伤于生冷脾胃阳虚引起的胃寒疼痛有明显疗效。由于橘络入肝经,又有行气通络的作用,生姜味辛而具有辛散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因肝气犯胃而引起的肝胃气痛。
   此外,橘络尚可止渴及解酒,舒气,化痰而止咳;其含有“芦丁”,能保持血管弹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能。但该方毕竟是单方,药味少,药量小,仅适于轻症病人,若胃寒痛较重较久,需加一些桂、附、干姜、良姜之类温阳健脾行气之药。可根据病情选用小建中汤或理中汤之类。
   民以食为天,脾胃是后天之本。从中医“防未病”的观点来看,脾胃保养甚为重要。如何保养脾胃呢?由于饮食的摄入主要依赖脾胃的功能,因此其关键在于饮食的合理调配。
   1.谨和五味:中医认为,饮食的酸苦甘辛咸五味,依次配应肝心脾胃肾五脏。五味调和能滋养五脏,强壮身体;若五味偏嗜,久之会导致所配脏气偏盛偏衰,功能失调。比如甘味入脾,适量可以补脾益气;但若过食甘味,则会使脾胃之气壅滞,化热伤阴而致消渴。
   2.寒热适宜:进食不宜太热也不宜太凉。饮食过凉会伤及胃阳,致胃寒而出现胃痛;饮食过热导致胃热而致胃中灼痛。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说:“热无灼唇,寒无冰齿。”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中的各种消化酶,在进食温度与人体温度大致相同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3.饥饱适度:饮食定量要合理,不可过饥也不可过饱。《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又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饮食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甚至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晚餐过食多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唐代孙思邈说:“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食多食。”
   4.饮食以时:《吕氏春秋》说:“食能以时,身中无灾。”说明有规律的进食,可以保证人体消化吸收过程有序进行,无病无灾。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各间隔4~6小时,早餐7点前后,中餐12点前后,晚餐6点前后。这三个时间段人体的消化功能特别活跃,而一般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素食约为4个小时,荤食约为6个小时,然后由胃进入小肠。胃中食物排空至一定程度时产生饥饿感,可再次进食。若不按时进食,打破脾胃消化的规律,就会形成疾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博士生导师 冯明清

推荐访问:橘络 生姜 止痛 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