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变成“大钱匣”京城小剧场戏剧数量多来钱快经典少】小剧场戏剧美学特点

  从1982年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开始,30年来,小剧场话剧从数量上说不知翻了多少倍;题材类型也是变化多端,从先锋实验到小情小调,温馨浪漫的、暴烈凶猛的、恶搞胡闹的,泥沙俱下;主创从专业到业余,投资人有玩票的、有捞钱的,什么心态都有;从票房上看,门票获利也不再是唯一标准,广告植入的、新演员植入的屡见不鲜……
  时至今日,小剧场戏剧不仅带来了大变革,更成为了人才的孵化器。
  
  优秀剧目可演出百场(一级标题)
  在小剧场戏剧兴起时,其实是戏剧整体大环境的低潮期,投资人考虑的是做一些小剧场话剧成本低,也不用为上千人的观众席寥寥无几的观众惨状担心,而能容纳二三百人的小剧场更是年轻创作者放手一搏的舞台,所以当初的小剧场戏剧不但投资少,一般也不会演出太多场次。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是当年第一部演出超过15场的小剧场话剧,这部戏也是第一部开始赚钱的小剧场剧目。
  而现在随着戏剧环境转好,看戏的观众越来越多,小剧场戏剧一个剧目演出三五十场是常事儿,尤其是近两年还涌现出一些可以保留的小剧场剧目,在全国各地不断巡演刷新着剧目场次纪录,有的剧目因为良好的口碑甚至可以“驻场演出”。比如描写小保安和小保姆爱情故事的《向上走,向下走》,该剧不但演出过百场,还为了满足观众需求,推出了大剧场版本。还有《如果,我不是我》、《我不是李白》、《李小红》、《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都是演出了几百场,巡演好几年的优秀小剧场剧目。
  除了以上提到的林兆华和孟京辉导演,如今很多小剧场话剧青年导演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和稳定的观众群,这些则是保证他们创造良性运转的前提。这些青年导演中比较出色的有黄盈、黄凯、赵淼等人。
  
  小剧场有三宝(一级标题)
  票价很亲民(二级)
  小剧场话剧更多地被形容为:200左右的席位,操作灵活、互动性强、制作周期短、题材宽泛、成本低。大剧场话剧的投资需要百万以上,制作大约要半年左右,而小剧场话剧的投资也就30来万,制作周期一个月左右。小剧场话剧的成本包括场租、演员薪酬和制作费用三部分,都比较低,一般没有明星参与,更不会大制作,因此票价定位不会离谱。
  每个小剧场都有自己的营销方式,比如学生票、情侣票、亲情票等,折扣都很大,团购也是小剧场的促销方法,团购票价很低,大约二三十元。
  
  招数更新颖
  小剧场话剧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是有亏有赚,票房低的时候照样送票。但小剧场话剧的亏损都是制作方自己承担,面对无情的市场,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使尽浑身解数,以保证票房。
  题材首先要有市场号召力,号召力的成功在戏名,戏名一成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今夜和谁去浪漫》、《办公室有鬼》、《蚁族的幸福生活》、《笑过哭过别错过》、《爱你就要背靠背》、《天使为啥来我家》、《糖生要娶白骨精》、《签了合同你别跑》,这一个个戏名,任谁都会想一探究竟。
  
  先锋敲门砖
  小剧场话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实验性与先锋性,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还是在经营模式上的挑战,小剧场话剧都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拿雷子乐笑工厂来说,剧场开演前半个小时,他们放的是最前沿的国外音乐,并且声音从刚开始的低声循序渐进到后来的高声。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和排遣这一段时间观众等待时的无聊情绪,同时也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
  但是做小剧场话剧的人,大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用小剧场敲门,砸开的是中剧场、大剧场的窗户,后面更大的市场才可能是终结者。
  
  理性看待小剧场(一级标题)
  近十年的北京话剧界,风行的是白领、悬疑、情感剧,奉行的是票房、场次、纯利润,固然“反映了生活”,但是“太接地气”的话剧把观众“培养”得失去了审美能力。一部分小剧场话剧最近几年作品质量不高,甚至陷入恶搞和低俗,小剧场话剧的发展面临难题。
  这样的作品只能在短期内把观众拉进剧场,却不能长期地吸引观众,剧场经理说,“这样的话剧只能让观众哈哈一笑,观众看过几次之后,就没有动力再买票看话剧了。”
  
  不要从“先锋”变后卫(二级标题)
  商业戏剧强调感官刺激,在票房的盲目追逐中容易“走火入魔”,进而丧失其文化内涵、艺术审美和道德底线;偏重于艺术家个人形而上的精神体验和个性张扬的艺术戏剧,虽有利于创意的拓展、观念的更新,但很可能使小剧场话剧误入孤芳自赏、孤家寡人的歧途。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用“纠结”一词形容当下小剧场话剧的观剧感受。他认为,这些年,小剧场话剧的剧目丰富了、演出团体增多了、观众年轻了,但却渐渐从“先锋”变成“后卫”,从实验变为实用,从小众变成大众,从思考转向娱乐,艺术质量与剧目数量、形式翻新与内容深度之间出现错位。
  
  远离“三低剧目” (二级标题)
  “三低剧目”――低创作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的演出,以迎合大众的名义刻意低俗,以取悦大众的名义追求无聊,损害了小剧场话剧固有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王晓鹰强调,戏剧无论是趋向艺术还是趋向娱乐,都不能忘记自己首先是社会性的文化产品。戏剧可以给观众娱乐,但引观众发笑肯定不是戏剧的最终目的,表达对生活世象、情感困局、生命价值的感悟和思考,才是戏剧真正应该做也真正能做好的事。如果戏剧在借助商业手段向大众推广并牟取利益的同时,不能保持自身应有的理性、格调、名节和尊严,戏剧艺术在商业喧嚣中的“迷失”和“沉沦”就将不可避免。
  对戏剧多有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觉得,现在的小剧场虽然有快餐式作品多、精品力作少,戏谑搞笑作品多、发人深省的作品少的创作趋向,但这并不应成为小剧场话剧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有需有求 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二级标题)
  无论民营小剧场剧社对将来的期待有多大,他们都是在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以小剧场话剧投资为主的路线。原因是就目前来看――小剧场话剧还是他们最大的赢利点和实践基础。话说回来,也只有小剧场钱匣子里的钱变得满当当的时候,才能开辟更多的钱匣子不是?
  小剧场还不是产业,但市场化最强,也是城市文化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那份不高的票价里面,可以看出都市文化的需求,看到文化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还有艺术人的甜酸苦辣。就如张健所说,北京有那么多“北漂”,他们要吃要住要表演,要求又不高,小剧场话剧不但为白领提供了文化消费的场所,也为这样的群体提供了衣食和表演的机会,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小剧场话剧都是城市生活的需要。
  
  北京那些小剧场
  1.蓬蒿剧场
  蓬蒿剧场是一个沙龙剧场,也是北京第一家坐落于四合院的小剧场。环境优雅、舒适、安静,具有艺术性,设计也非常人性化。
  2.蜂巢剧场
  蜂巢一开始是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现在的蜂巢约有300多个座位,孟京辉亲自设置了特殊的舞台装置。
  3.东方先锋剧场
  这是目前北京地区小剧场设施最完备、最先进的小剧场。隶属国家大剧院。这里装修得很漂亮,设施很好,舞台也很美。
  4.朝阳9个剧场
  在一个设施内开设九个可供演出的剧场,同时也创造了在同一地点举办戏剧节的可能。每年独立推出两部原创话剧。
  5.人艺小剧场
  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首都剧场院内,活动舞台、活动座椅、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舞台方向和座位数量,最多时可容纳400人。
  6.经典假日小剧场
  假日经典小剧场位于中国儿童剧场四层。这里都是演一些童话剧什么的,适合有小孩的家庭一起去看。
  7.海淀小剧场
  位于海淀区中心地带,设有专门的琴房并配有良好的隔音装置;有专业的舞蹈练功教室;还有用于开办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教室。
  8.北青盈之宝剧场
  京城第一家时尚高端剧场,座落于望京。剧场推出全新“赏戏”理念,为培养高端艺术演出和展示市场的观众做出努力。
  9.中戏逸夫剧场
  为中央戏剧学院下属剧场,设施功能较齐全,并具备摄录条件、会议、展示及舞台美术制作等多项服务。

推荐访问:小剧场 京城 大钱 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