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创新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两方面展开了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研究。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创新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引言
  随着收入的提高,理财成为人们把剩余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一个去向,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品种,它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尤其是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银行市场,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越来越大,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得知,2011年外资进入程度①已增长到2%。外资银行给中资银行造成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银行理财产品拓展了银行的业务模式,也为银行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从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我国的银行理财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1]。对于银行而言,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收益率持续下降,传统盈利模式的优势逐渐丧失,迫使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利润来源,转变盈利模式。理财业务由于资本消耗低、风险分散、盈利空间大,银行理财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增加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而增强理财产品的创新则是提高商业银行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理财通常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方面含义,银行等金融中介是投资者与理财产品的纽带,代理投资者进行风险交易和管理,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参与成本。纵观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形势,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开发到售后等环节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理财产品种类较少、不丰富,产品与产品之间差异性较小、同质化问题较严重,跟外资银行相比创新力度不够,风险揭示不完整,理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理财产品本身创新和理财产品服务创新两方面出发,研究如何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这对商业银行甚至监管者而言都是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文献回顾
  金融创新的定义在学术界目前有许多种,一直还没有唯一的界定。最早的一种定义来自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将金融创新界定为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实现金融领域各种要素,包括金融产品、交易方式、金融组织、金融市场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达到金融风险规避和经济发展稳健的目的[1]。熊皮特的定义主要强调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理财产品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周麟(2006)[2]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是指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进行理财产品或服务、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与经营风险最小化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过程。金融创新按形式可分为金融理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业务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按功能可分为风险转移创新、增强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和股权创造创新。
  另外,学者们研究了银行进行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因,发现主要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以及重视理财产品创新等方面原因。Greenbaum和Haywood(1973)[4]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Niehans(1983)[5]认为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王现增(2005)认为银行要注重产品的创新,全面增强经营能力[6]。魏敏和田蕾(2006)[7]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不同层次的服务水平和建立不同层次的客户关系。江华峰,姜志敏和李玉娥(2006)[8]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也提出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凌江怀(2004)[9]指出理财产品的创新重点是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
  2. 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2003年,各家商业银行基本都具备了理财中心,是理财产品问世的一个开端;2004年是试水阶段,各银行进军理财市场的尝试;2005年是理财产品真正发展壮大的一年,从那年开始,理财市场上的产品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目前,有很多理财产品出现在理财市场,如中行的“汇市通”、“债市通”、“日积月累”,工行的“工银财富”、“灵通快线”,农行的“本利丰”、“汇利丰”、“安心快线”,建行的“利得盈”、“汇得盈”,交行的“得利宝”,招行的“金葵花”等多种理财品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力量强,其主导地位已不可替代。但部分银行推出的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
  制约理财产品发展的有外部因素,比如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人们理财意识薄弱、理财知识欠缺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比如缺乏优质的理财服务团队和营销团队、理财产品创新不足等内部因素。针对目前我国制约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因素,本文从理财产品本身的创新和理财服务的创新两方面出发,开展对理财产品创新的研究。
  一是理财产品的创新。现有理财产品设计上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较少针对客户需求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设计,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逐渐趋同,仅在期限、收益率上略有差异。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呢?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强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由于金融产品复制能力很强,真正考验银行创新能力往往是其创新产品推出的频率。只有高频率、高效率地推出有创新的理财产品,才能真正吸引住客户。如果能做到第一个高频率地推出一系列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即使某些款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快被竞争者模仿了,他会因为快速推出新产品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要做到高频率推出新的理财产品,银行应加强产品创新的开发设计能力,银行内部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开发人员,还要培养一批对市场需求高度敏感的市场人员,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将市场人员的市场洞察力融入到理财产品中,开发出投资者喜好的、迎合市场的理财产品,从而使创新产品能真正反映市场的需求。   理财产品开发出来后,推向市场时,要注意信息披露的完整和方式,避免使用过于笼统、概括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条款、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使披露的信息简洁、简单、通俗易懂、完整,加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理解,同样这将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也是完善理财市场的一部分。
  二是理财服务的创新。加大银行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理财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很重要,同样优秀的服务不仅会吸引投资者,更能留住投资者。目前,很多银行网点的理财人员是一线营销人员,他们面临考核指标的压力,面临激烈的竞争,面对客户,首先想到的是推销对自己利益最大的产品,而并非一定是投资者真正需要或者适合投资者的产品,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另外,部分理财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正确解读与投资相关的经济指标,不能或者较难独立为投资者制定个性化理财规划和遴选恰当的理财产品,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理财市场发展的需要。银行应加大理财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对营销队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另外,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前,银行应组织专项培训,对新产品进行突击,使营销人员熟悉产品的各种信息,尤其是资金投向、风险大小、收益大小等重要要素。最后,培养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上银行发展迅速,除了银行网点销售理财产品外,通过网站销售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的重要营销手段。由于在银行官方网站购买,没有营销人员的参与,网站的信息是投资者加强对产品了解的唯一来源。首先是信息的展示,展示一定要醒目,展示的内容一定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几个要素;其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更尤为重要,除罗列各种信息、协议之外,也可通过字体、颜色的差异等个性化的方式对重点信息进行提示;最后,网上认购,一是要注意操作的简洁,二是要注意网络安全,防止密码被盗取。
  除了加强对银行营销队伍的建设之外,提高投资者理财意识也至关重要。银行或相关机构应开展理财讲座或在网站设置理财知识专栏,普及理财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结论
  纵观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历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本文从内部因素出发,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两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一是产品创新,银行应加强产品开发人员和营销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两类人马的整合,以便开发出适应市场、适合投资者口味的有创新性的理财产品。二是服务创新,银行应加强营销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重视网站营销,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另外,开展理财讲座或网站设置理财知识专栏,普及理财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注释:
  ① 采用Claessens(2001)[3]以外资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志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 周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有效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3] Christian E.Weller, Mark J. Scher. Multinational banks and development finance. ZEI Working paper, 1999.
  [4] S.I.Greenbaum,C.F.Haywood.Secula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1973, 3(2):571-589.
  [5] J.Niehans.Financial innovation, multinational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83, 7(4):537-551.
  [6] 王现增.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 (5): 34-35.
  [7] 魏敏, 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 金融论坛, 2006, (10): 42-47.
  [8] 江华峰, 姜志敏, 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商业现代化. 2006, (12): 23-24.
  [9] 凌江怀.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其借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3-8.

推荐访问:理财产品 创新 我国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