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师生共同发展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该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从教师要学会适度引导,学生要学会自主建构;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学会倾诉;教师要学会接受,学生要学会学习三个方面探讨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师生正确定位、共同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式 师生定位 共同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回归,是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理论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激发自己潜能、唤醒自己学习欲望、展示自己本领的平台;给教师营造了一个实践课程改革,发展教学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空间。在该教学方式下,师生都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尝试新的有效教与学的方法,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教师要学会适度引导,学生要学会自主建构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迷信于自己的学识,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习惯于把自以为是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模式强加给学生,把知识点整理归纳好给他们,接下来学生只要按规定动作完成即可。显然,这种教学只能把学生培养成应付考试的机器人,离开了试卷,离开了做题目他们一无是处。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的真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充分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而教改的前提则是承认学生自身应该具备且已经具备的多种能力,如推理、判断、思考、分析、记忆、想象等,因为教育实践早就证实,任何优秀的教育都是通过诱导和激发,最终发酵生成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著名的“产婆术”理论,认为人一出生,就禀有观念,这些观念是天生的,并非后天才拥有,犹如胎儿早存于产妇子宫中。教师之教学,类似产婆将胎儿“引出”而已,产婆绝对无法“由外往内”将婴儿接生下来。智者自诩能教导任何人任何技巧,苏格拉底则认为教师的职责,只能帮助学生“自己”重新“发现”早已存在的观念,或“回忆”遗忘但未曾消失(也绝不消失)的记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虽然有些观点不一定符合科学,但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的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新课改实践中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为学求知的过程中,即令教学设备再怎么先进,师资再怎么优秀,教学环境再怎么完善,但到头来仍然要仰赖自己的努力,他人是帮不上什么大忙的。笔者所在学校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恰恰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学校明确,教师一节课的讲解不允许超过10分钟,尽管这一硬性规定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但这无疑是对过去满堂灌的矫枉过正,告诫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努力探究知识,在脑海中孕育知识,绝不能越俎代庖,尽管寻求真理的过程充满艰辛和阵痛,也得要由学生自己去忍受、体验。产妇产子,必有阵痛,如同追求知识的辛勤;但阵痛后的喜悦,彰显拾获知识时的兴奋。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学会倾诉
  曾经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教师疲惫不堪,白天忙着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忙着备课,“日夜操劳”这四个字是高中教师的生动写照。有些教师年纪轻轻就得了职业病,慢性咽炎、腰肌劳损、颈椎病等,挂着扩音器上课的教师不在少数。有多少老师下课回办公室总是说一节课时间来不及,有什么内容没讲完,或者没讲清楚。一堂课教师把嘴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什么教师一进课堂就不由自主打开音频的通道,口若悬河地讲个没完呢?因为教师一踏进课堂就将自己定位为唯我独尊的王,并且总是感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无可替代。教师成了将符号、文字、图片转化成音频的工具,要将那么多的东西通过一个频道来传播确实来不及。
  传统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如洛克所说的“人的心灵出生时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在他的“白纸或白板上”应该留有源自经验的观念和知识了。更何况还有不少的人信奉人出生就具有天赋的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挤出一点时间来倾听学生的观点。叶澜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告的完全一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新的教学方式正不断展现着倾听的无穷效益。学生通过研学,将自己组内无法解答的问题反馈在互动卡上,教师课后进行分析归纳,将带有共性的问题,放到下节课进行集中探讨,这正体现了学生需要什么,教师给什么的理念,使课堂教学有了针对性,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这就是一种倾听,在展学课上,由原来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小组选派学生代表展讲,展讲过程中有些问题如果学生能自我解决,教师绝不要插嘴,而要站在一旁耐心倾听学生的讲授。只有出现学生没法自己处理的问题时教师才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有学会用心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听觉与视觉一样同是非常重要的接受信息的感官,倾听是教育的开端。《论语·先进》篇中有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一段对话,其实也是孔子的一段教学实录。“‘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体现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向教师倾诉,教师向学生倾听,这正是教育大师孔子注重倾听、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课堂上的倾听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变得和蔼可亲,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三.教师要学会接受,学生要学会学习
  传统教学历来认同韩愈有关教师职责的观点,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由这一观点支撑,在课堂这一舞台上教师始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或者至多是配角。但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学会闭紧嘴巴,学生已经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可以弄懂的坚决少讲。那么教师到底可以做什么呢?我们不妨听听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见解:“教育是教人学习的活动,怎样学习,要靠教师的教学。”换言之,即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自主获得知识,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学识和本领。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有价值的知识,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接受各种新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哲学家赫尔巴赫在他的《教育学讲授纲要》一书中论及,教师必须具有科学和思考力,因为科学是人们可以用来观察各种事情的最好的眼睛。在他看来,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才能做好教师的角色,达到教育的理想。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教学方法、文学和各种科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教案在按部就班的上演已经排练好的课,一切情况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很少会出现意外。而现在不仅在研学课上学生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在学生展学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局面。教师怎样应对各种课堂生成,怎样维护学生的自尊,怎样不失自己的自信,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好的先生,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还提出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教师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引领学生。这都说明了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时刻做有准备的人,才能在困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应像海纳百川那样,兼收并蓄,做一个孜孜不倦的接受者。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教师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但也给教师带来了业务发展的机遇。教师和学生都要给自己正确定位,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在实践新课程改革中互相适应,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逢祺,洪仁进.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晓春.语文课如何是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黄宝碧,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教师。

推荐访问:探究 共同发展 师生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