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审美培养现状及其必要性探索] 大学生校园创业点子

  【摘 要】2006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印发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审美培养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目前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必要性
  2006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印发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方案颁布以来,各高校陆续开设了一系列的以公共艺术课程为主的文化素质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摄影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课程,设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配备了专职和兼职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供了学习和实践场地等。2009年以来,教育部为了解《方案》实施以来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推进高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开展了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通讯调研和各省市的自我评估。根据教育部和各省市的评估,目前高等院校对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认识已逐渐明确,但关键是尚未找到一条行之有效而且被赋予某种教育形态的途径。不少院校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喜忧参半,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提倡和学生业余文娱活动方面,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具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探讨,尤其是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课程化的探讨。就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来看,根据相关材料分析,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两个薄弱环节。
  首先,高校素质教育机制改革滞后。我国的艺术审美教育较西方国家,在力度、深度及教育手段上相差甚远,显得简单和薄弱。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滞后,主要是受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影响较深,不重视初高中阶段的审美素质教育,导致非艺术专业类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艺术审美常识。尽管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展,艺术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一定改善,逐渐成为其他各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就其总体发展来看,仍是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素质发展新形势的需求。为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只有把提高学生艺术审美修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探索高校艺术审美教育规律,才能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深入的发展。
  其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条件缺失。造成大学艺术审美教育相对薄弱的另一因素,是艺术教育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综合类大学,除了有艺术专业的教学院系设有专业的艺术教室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缺乏艺术教育的设备与条件,同时在课程方面也只开设了少量的艺术选修课,课程较少,课程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对艺术知识的学习。我国大学生生源的比例中农村的学生较多,受应试教育影响极深,艺术审美的基本常识缺乏,除艺术专业学生外,其他学生对艺术审美方面了解很少。另外,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没有将艺术审美课程纳入必修教学计划,教师要想在教学上有质的突破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第二课堂的开设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由此造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与理念滞后,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
  从2006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印发以来,虽然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启动的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全面贯彻实施“德、智、体、美”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可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是“人本”教育理念的运用和实施、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健康审美理想,以及符合人类精神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人”是美学和教育的共同基石,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人类精神乃是在文明发展史上超越时代、地域、民族的界限而形成的世界性共同价值的精神结晶,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作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途径之一的艺术教育,向人们展示着五彩缤纷的艺术表象世界。如何引导高校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进入这个世界,进而去领悟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所谓艺术审美能力,包括艺术素质与审美修养。即不但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艺术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艺术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判断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在艺术审美教育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了解、领悟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从而使之在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滋养中,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符合人类精神的价值观。因此,在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回溯人类创造美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在艺术的长河中巡游,领略艺术所蕴涵的深厚人类精神和审美理想。
  第三,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觉、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艺术活动是社会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创造的凝结,是人类通过与客体世界审美的把握,实现掌握世界的特殊形式。新的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创新,审美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只有切实把艺术教育摆在高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上,才会使学生善于捕捉和发现社会与自然蕴藏的诸多美的因素,才会使他们把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热情带进各项事业发展中,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公共艺术教育中探索审美素质教育规律、途径和方法至关重要。随着一系列调研和评估的实施,加上及时的整改,外在的素质教育体制将不断地完善,教学条件也将不断地改善。而内在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规律、途径和方法则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这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特别是公共艺术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叶经文,刘小娟.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11).
  [2]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3]康尔.论公共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J].艺术教育,2009(5).
  [4]刘林利.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1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湘教通[2011]315号文件,编号:351)

推荐访问:必要性 中大 审美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