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知识膨胀的年代,知识与技术的更新令人震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其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导演的角色,为全体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抓住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的形式与采用的手段求“新”,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各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比如课堂上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学习Play games;以歌唱的方式来学习颜色或者各类衣服名称。比如:“Who is wearing yellow/red/blue/green…today?”“Who is wearing jacket/swe
  ater/trousers…today?”在学习open/close、put on/take off、turn on/turn off等反义词时,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在唱唱、跳跳、动动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言心理学家克拉申认为,在语言的习得中,口语的流利性不是完全通过反复的谈话练习而达到的,而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的输入这一“无声阶段”达到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理解大量的语言,但不能产生出等量的语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内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今天,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班班通被引入课堂,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展现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当这些信息量传递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上升为理性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求“活”,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英语是一门语言,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单词和句型,反复机械操练只会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兴趣的丧失,导致思维仅仅局限于小小的课堂。其实,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活”了,不仅是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阐述,还可以延伸学生未知领域的广阔空间。比如,当学到介绍一天的生活情况时,可设计“说一说,做一做”的游戏,把前面学到的“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go home, play games, have supper, watch TV, etc.”表演的惟妙惟肖。学生投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情不自禁的学会用英语叙述一天的几件大事,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而这种成就体验又会推动学生进行更新层次的探索。如在学习“A birthday party”一课时,我们可以用真实的人物来庆祝生日,在唱唱、跳跳中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只要有一次真切的感性体验,学生一旦遇上真实情境中的生日聚会,一定会学以致用。
  此外,除了课程设计要新颖,情景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自身的“活”也不容忽视。举手投足间的干脆利落、丰富的表情动作、适当的幽默风趣、精彩的点评等,融合成一个活跃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成为一种空想。
  三、课堂教学中的观点求“异”,是激发创新思维落到实处的保证。
  英语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事实上是“牵”着学生的鼻子沿着教师的思维爬行,煞费苦心地把学生引入课本上既定的表演模式中去。这样做也许是完成了当天的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发展思维的方向。结果学生只会照着课本“背”完了对话,看似完成了表演操练,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始终被禁锢在这个固定的框架模式中无法走出来。要使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只有把课堂看成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让学生逐步培养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解决情景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意识。
  总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提供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养分,培养他们有效运用于解决问题情境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求“活”、求“异”、求“新”,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教学中 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