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电影

  读一文学评论家的文章,他半路上忽然引用一个金庸小说的细节,这令我吃一惊,因为多年前我读过他批金庸小说的文章,说那不过是一堆牛鬼蛇神,不值一读。其实我当年也同样对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屑一顾,我不让儿子读,当场指出金庸小说语言的粗糙之处。哪想到今天金庸小说会铺天盖地,中国所有活着的当代作家,已经没有一个人敢说对中国人的影响能和金庸相比了。尽管如此,我仍旧认为金庸老先生算不得他那代作家中最有才华的,中国内地有很多当代作家的才华是远在金庸之上的。何以出现目前如此尴尬局面?这就是因为我们多年来对武侠小说的偏见,也可以说是我们放弃了武侠小说这块阵地。我们尊崇的是现实主义,贴近生活,武侠小说不入流,不能登大雅之堂,甚至曾经是反动的。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金庸小说才和邓丽君盒带一起偷偷地潜入中国内地,对邓丽君的歌儿一般都能接受,对金庸小说大家却都嗤之以鼻,文学圈内没人去读。金庸小说大量流行开之后,储福金笑嘻嘻地对我说,我读过金庸的《天龙八部》了,挺好玩儿的。他是第一个承认读过金庸小说的作家。我也抱着“好玩儿”的心理读了几部,没觉得怎么好玩儿,但也绝没有“牛鬼蛇神”之感。
  也有人开始试着写武侠小说了,但羞于承认。又过了些年,终于有一位老作家跟我说,他写过几本武侠小说了,销量还不错。但他用的化名却不跟我说,他怕有辱于他德高望重的声誉。这位老作家已经去世,大约除了他的家人知道哪本小说是他写的,读过他的小说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作者的真实姓名了。
  一个作家如果抱一批武侠小说要入作家协会,门儿也没有;一个作家抱一部武侠小说想评文学奖,那简直是开玩笑。
  我仍旧认为金庸不应该是中国当代影响最大的作家,从概率上来说,香港弹丸之地啊,无论从文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应该出在那里。如果说金庸确实是少有的天才偶然出现在那里,那么古龙、梁羽生如何解释?他们都不是出现在大陆啊。只能说我们正统文学的傲慢与偏见扼杀了武侠小说的生机。获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一家报纸的连载小说,并不很有名。这证明,中国内地本来是可以出几十上百个金庸、古龙、梁羽生的。
  获茅盾文学奖的哪部长篇小说的销量可曾达到金庸小说的百分之一?当然,销量并不等于质量,可是没有销量就没有影响力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也许你会说,我的小说百年之后会焕发生机,金庸小说将没人读。但我们这一代人却是永远错过了。
  我再重复一遍,我不喜欢金庸的小说,但是他对中国人的广泛影响却是不能不承认。
  从拿起笔来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就抱定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宗旨,我本身就是工农大众啊,可是几十年过去,工农大众好像并不买我的账。倒是从来没声明为什么人服务的金庸受到了中国广大工农大众的普遍欢迎。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
  【王德彰荐自《今晚报》2012年9月22日】

推荐访问:傲慢与偏见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