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惠民工程“拉动内需”】 惠民工程

  一则关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3000多名中小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消息曾轰动全国,引起公众和媒体的热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很快就冷却了,由学生自带课桌上学而引发的不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学设施简陋乃至缺失的话题,也没人再提起。
  我倒认为,学生自带课桌上学这件事,就事论事地看,是在提醒政府和教育部门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办学基础条件;若引申来看,则是给当前的经济发展打开了一个的思路:可通过民生工程“拉动内需”。
  掌控国家经济宏观发展的领导部门和经济专家们,早已十分明确地将“拉动内需”作为当前和近一阶段的主要手段。而在对“拉动内需”的理解上,人们通常就理解为盖楼、修路、架桥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纵观这些工程,大多又以“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居多。其实,任何建设、工程,仅有“面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里子”。过去,我们的“面子工程”太多了、过剩了,而“里子工程”则明显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严重欠账,需要补足和加强。所谓“里子工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惠民工程”。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讲,盖楼、修路、架桥及兴建其他基础设施,投入大、经济价值高,一方主政者的“政绩”显赫,“里子工程”难以相比。问题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并不能从这些工程中即时直接受益,反倒是一些不起眼儿的“里子工程”能让老百姓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惠,比如居民门前小路的硬化、小区空地的改造、居民院里健身器材的设置等等。这些都直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然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所以,从惠及民生的角度来说,“里子工程”比“面子工程”更为实在,因而也就更加重要。
  有人会提出疑问:“直接惠及民生的项目多是一些七零八碎、鸡毛蒜皮、拿不出手的小工程,对拉动内需能起多大的作用?”千万可别这么认为。不怕小,积少可以成多;不怕碎,许多“碎”凑到一起就是个“整”。一个课桌小不小?可全国有多少乡村中小学学生还在自带课桌或凳子上学?为这些学生全部解决课桌、凳子问题,工程量不算小吧?为一个小区、庭院配置一套健身设施,在整个经济建设中不过是小菜一碟。可如果全国各个城镇的小区、庭院都配置一套健身设施,这工程量恐怕是没有几个大企业联手都“吃不下”吧?在不少中小城市的背街、偏巷,路面还在裸露着,风天飞沙走石,雨天泥泞难行,让在那里居住的人们苦不堪言。将这些地方的路面硬化铺砖,同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实事求是地说,“里子工程”拉动经济发展的力度和作用,并不比“面子工程”逊色,所以不被看好、不被重视,说到底是“里子工程”不似“面子工程”那样能够为地方增辉、为领导增色的因素居多。看来,走大力推动“里子工程”拉动内需的路子,首先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改变观念,树立起“民生工程”为要的新观念。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福建省泉州市为环卫工人建造了专用休息房。尽管休息房只有两平方米,但因为配备了座椅、洗手台、电磁炉、水壶、电风扇等生活用品,使得环卫工人平日里有了歇脚的固定空间,在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时有了庇护所。这则消息令人感动:泉州市有关方面能为环卫工人着想,能有这份爱心,如果其他地方都能像泉州一样,各城市都来建环卫工人休息房,总量会有多少个?请有关专家算一算,这不起眼儿的休息房加在一起,是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拉动内需也能助一臂之力?既满足(尽管还只是低水平的)了群众的需要,又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何乐而不为!
  如果你没有那份为民之心,也就罢了,可千万别说“‘惠民工程’不能拉动内需”之类的话。

推荐访问:惠民 内需 拉动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