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生涯辅导教育频繁见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要有效推行大学生生涯辅导,就要把握生涯辅导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主旨和要义,真正实现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与功能。对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内化过程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涯 生涯辅导 以人为本
  一、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概念界定
  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第一次使用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一词,美国教育总署专门对生涯教育进行了界定,此后美国学校生涯辅导(Career Counseling)迅速发展,并走向国际化。
  美国心理学家萨帕(1976)将生涯(career)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从外延看,生涯教育比生涯辅导的外延更广,生涯辅导是生涯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侧重于“辅导”,是在人们审视职业指导的功能发挥和对其重构而产生的新概念。从内涵的本身看,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的意义是相同的,表达了同一种教育理论,在相关文章的论述中,生涯教育和生涯辅导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现在高校论及的生涯辅导(Career Counseling)的外延一般要比生涯教育更窄,侧重于“辅导”。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活动,而是基于对生命质量追求演进而来的有关人生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生涯辅导是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价并整合运用从家庭、社会和学校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等而开展的促进个人生涯发展的活动。
  二、大学生生涯辅导源于以人为本的教育需求
  1.新时期大学生独立能力差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目前大多数家庭缺乏对独立教育的理性思考,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从而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进入高校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仍旧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大学生脱离不了家长的呵护,而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也在较大程度上缺失独立教育,这使许多大学生存在“成年未成人”的现象。大学生独立能力差,对大学生个体来说,将对其未来的独立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对社会来说,将使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应把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摆在第一位,把大学生培养成经济和生活上独立的人,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
  2.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型呼唤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是指定、计划教学模式,学生以稳固的班级、专业和年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实行的是以集体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各高校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由学生自主选课,安排学业进程,增强了学习的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班级等集体概念逐步淡化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缺乏集体的激励与约束,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未形成,这将对未来的成才与发展形成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以学生个体成才和发展为基础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3.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随着全球化概念逐步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教育领域,并逐步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大背景下,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日益受全球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影响,更加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命运,更加关注个体生存发展中的全球适应性,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质量评价的同一性。
  因此,如何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能力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且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这已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这也就需要我们着眼现在,面向未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引入新的教育理念。
  三、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以上论述说明,要实现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我们不仅需要对生涯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制度和方法进行改造和完善,而关键的前提在于需要在整个教育和辅导过程中把握生涯辅导的精神主旨,将以人为本思想的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教育和辅导中。
  1.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的培养
  在人的自我发展中,经历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规范和自我关怀,教育和辅导的介入只是帮助人的自我完善,而不能代替这种完善。生涯辅导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若缺乏了教育主体对自我的把握,生涯辅导也就达不到其教育辅导目标。因此,在生涯辅导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对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简单地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的关心、照顾和呵护上。在教育和辅导中,应在关怀的同时尽量唤醒学生的独立意识,多采取启发和鼓励教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2.注重对学生的“爱”与“情”的培养
  生涯辅导帮助个体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是胜任某一领域的工作或达到职业的某一阶层,而是在职业发展的同时使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也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追求职业和生活、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是不够的,需要在教育和辅导中加强对学生的“爱”与“情”的培养。因此,在教育和辅导中,要唤醒学生的人类良知,并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和价值观念内含在辅导中。在辅导中还要以情感人,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高尚的情操。
  3.注重学生的发展
  生涯辅导是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个体一生,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变迁,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向,规划和决定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因此,注重发展是生涯辅导的主要特性之一,在教育和辅导过程中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注重学生的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个人爱好;要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带着积极的情感面对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缺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耐心地和学生讲道理,平等地和学生探讨,极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自然会鼓起勇气进行深刻的自省,积极地追求进步。   四、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内化过程
  以人为本思想是大学生生涯辅导实施的核心理念,要实现生涯辅导的目标,高校就应该将这一理念根植于教育和辅导的全过程中,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都是这一理念的接受对象,对这种理念的掌握应遵从理解、接受、实践和总结的过程,这个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和辅导中的渗透过程设计如图。
  在图所示的过程中,只有对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的理解才有可能接受其内涵,也只有在接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教育和辅导的行动中有所体现,并在总结的基础上上升到一个较高层次的循环。
  对于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理解,高校应通过教育辅导课程、资料和网络媒体的宣传等形式让教师和管理者了解,并在生涯辅导中进一步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重点掌握它的核心价值观。在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要将这种抽象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掌握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了解的基础上,学校还应组织交流研讨,使教师和管理者在讨论中进一步形成对生涯辅导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的更加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同时形成共鸣。
  由于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每位教师和管理者所处的背景的差异,他们对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并不一定全盘接受。以人为本思想的理念,尤其是其核心价值观是属于意识形态的,高校不能也无法强制性要求教师和管理者无原则地接受,应该对教师和管理者进行情理感化,使他们也产生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并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重新审视自我的观念,接受新的理念。
  在对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的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教师和管理者就要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出教学、管理行为和宗旨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支配,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和管理的外化阶段。课程的设计、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布局等都应以人为本,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有形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无形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
  生涯辅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过程的升华是对以人为本思想内涵的再总结,并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解和应用程序,从而使这种新的理念得到不断发展,形成更准确的诠释。这种循环对生涯辅导新理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这种反复中,在不断否定中,我们才能探寻到与其背景相适应的生涯辅导的内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J].职海观澜,2003,5.
  [2] Super, D.E.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3.
  [3] 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第19卷(1).
  [4] 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9:第4卷(3).
  [5] 南海.对生涯教育的哲学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 孙丽华.大学生生涯辅导初探[J].皖西学院学报,2003,6:第19卷(3).◆(作者单位: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辅导 生涯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