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进化:进化十亿年

  在佳能新一代的EF 24-70mm1︰2.8LⅡ推出之前,几乎所有佳能的“粉丝”们都热切期待着这款镜头的问世。毕竟距离2002年9月EF 24-70mm1︰2.8L一代镜头上市已经过去了十年,而且一代镜头也成为了目前同指标镜头中最老的一款,虽然它的优秀素质也曾经给佳能挣足了脸面,但随着各厂家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在与同类的对比中,它已不占优势。因此,EF 24-70mm1︰2.8LⅡ的来临应该说是众望所归的。但是,当二代镜头真正登场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直逼19000元的上市价令人瞋目,另一方面不少影友对它从外观到成像都不大认可,甚至觉得还不如一代,一时间让关注这款新镜头的许多朋友们难以定夺。那么,十年的进化让新老镜头到底有多少差距,还是实打实比过之后才能见分晓。
  外观的进化
  新镜头上手,最直接的还是从外观开始了解。从对比图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最短长度还是镜筒全部伸出,新镜头都比老镜头矮了约1cm,官方参数显示新镜头重量也轻了145g。虽然二代的滤镜口径从老款的77mm增加到了82mm,但仅从“腰身”上看其实也不大明显,由此可以判定新镜头的设计方向总体是符合“小型轻量化”大趋势的。考虑到新款是在加大口径、增加镜片并提高耐用性(下文将提到)的情况下还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而装上标配遮光罩后的差别就更大了,大概是因为老款镜头在24mm广角端伸出最长而70mm端反而缩回最短,同时遮光罩固定在镜身上不随镜筒伸缩变化,所以遮光罩设计得十分庞大(这也成了远距离识别老款镜头的标志),而新镜头反过来在24mm端最短70mm端最长,遮光罩又随变焦前后移动,所以新遮光罩要小得多,并且表面也从老款的“光可鉴人”改成了更耐用的亚光磨砂。当然,对于外观每人各有所爱,有人觉得高大威猛才更好看和专业,但从笔者的感受来说,老款近1kg的分量加上相机如果要在脖子上挂半天,那滋味可是谁用谁知道。而装上遮光罩后的体积在狭小空间活动时也确实受影响。
  操作的进化
  一目了然,新款镜头的变焦环和对焦环都加宽了很多,不用说操作时的舒适性大有提高,使用中感觉对手持拍摄的稳定性也有帮助。另外,新款在镜身一侧还加入了变焦锁定钮,防止镜头在朝下悬挂时自己伸长,这种情况应该说还是蛮多的,而很容易意外碰到身旁物体。老款镜头已经采用了防水滴防尘设计,而新镜头除又强化了镜身结构、增加了抗冲击性及抗振动性外,还在最前端和最后端镜片的外侧表面采用了拒油拒水性能优秀的防污氟镀膜,因此大大提高了镜头的耐用性,一般用镜头布擦拭即可轻松除去手印灰尘等而不伤镜片,操作使用中可以更放心。在对焦速度上,感觉同样采用超声波马达的新老镜头差别不是很大。
  成像的进化
  一款镜头,成像是其最重要的使命。在一些网络论坛上,新款镜头也是在成像性能上最受非议。按道理来说,新镜头从老款13组16片结构、2片非球面镜片加1片UD镜片的组合,重新设计增加到13组18片结构、3片非球面镜片加1片超级UD镜片及2片UD镜片的组合,升级可谓豪华,成像不可能变化不大。从客观的MTF曲线也可以明显看出新款镜头的素质是几乎“顶了天”的,特别是边缘画质应该比老款好很多。
  对比实测
  实测中使用了同一台EOS 5D MarkⅡ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用快门线并设定为反光板预升加2秒延时自拍,采用镜头手动对焦,机身实时取景放大检查调焦至最清晰。拍摄目标为固定在平面上的十字绣。
  测试结果和MTF曲线基本相符,在F2.8最大光圈下,新老镜头的差别十分明显,尤其是画面边缘分辨率,老镜头的画质几乎不可用,而新镜头则清晰得多,与中心分辨率差别不太大。这也是增加镜头口径改善光线入射率带来的效果。这一状况在接近最佳光圈F8时好转不少,但新老镜头还是有肉眼可辨的差别。同时,两款镜头的色彩表现差异也非常明显,新镜头毫无疑问优势巨大,可见增加的特殊镜片不是白给的。实拍中还发现,新镜头的视角比老镜头居然还大了一圈(见新老镜头边缘画面比较),如果拍摄大场景应该更加开阔,只是暗角似乎略为明显。
  Ultra Low Dispersion
  UD(Ultra 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成像色差,是代替造价昂贵的萤石镜片的一种等效廉价的镜片,两块UD镜片能获得与一块萤石镜片相近的光学特性。而超级UD镜片则在UD镜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光学性能,一块超级UD镜片已经可以达到与一块萤石镜片相当的效果。
  镜头镀膜对成像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同时也是技术改进的重点表现之一。对比可见,新镜头的镀膜反光更加均匀柔润,对拍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鬼影和眩光应该能更好地抑制。试拍采用了F16光圈,强光下老镜头产生的光晕和画面灰雾确实比新镜头要显眼。
  通过以上的直观对比,佳能新一代EF 24-70mm1︰2.8LⅡ镜头的实力可以不用怀疑了,十年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仍有观点认为新镜头的焦外成像不如老镜头,但测试中这方面的差异并不易分辨,而且新镜头的光圈叶片还增多了一片,对焦外虚化自然更有利。相对来说,最大光圈分辨率的可用性、色彩还原的大幅提高、镀膜的抗眩光能力以及便携性的显著改进,则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前,新镜头的市场售价已经迅速回落到15000元以下,趋近合理空间,消除了价格障碍,相信良好的市场反应也必然会随之而来。

推荐访问: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