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社会新闻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新闻受到老百姓喜爱的原因,同时在分析社会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失实、雷同、肤浅等问题的基础上,从坚持真实性原则、拓宽信息来源、提升新闻价值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做好社会新闻的报道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社会新闻;新闻采写;问题;对策
  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大家都不约而同把目标对准了老百姓乐于接受的“社会新闻”领域,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大量的社会新闻占据了各个时段、大量版面。俗称“8小时以外新闻”的社会新闻,作为和受众联系最为密切、关注受众最关心问题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种种信息需求和参与社会、关注社会的愿望。社会新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新闻报道领域宽广。不管天上地下、国内域外,都会产生社会新闻;不管在政府机关、企业学校、村落家庭,还是在法院、部队、监狱,社会新闻的身影都可一一找到。
  二、社会新闻有很强的故事性和人情味,能够打动人。这里的故事性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使用故事化的表述方式。受众在社会新闻中了解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信息,而是真实的生活。
  三、社会新闻还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社会报道中经常能提供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益的知识和科学观念,普及知识。例如对各地自然景观或风土人情的报道能提供旅游的背景知识和历史知识;对各类纠纷的报道能普及法律知识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比单纯的说教让人易于亲近,也易于接受。
  社会新闻以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蓬勃发展之际,各类媒体都积极投身社会新闻报道竞争中,一方面为受众带来丰富的信息,让受众可以多媒体全天候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媒体对社会新闻时效性、独家性的争抢和长时段大版面的社会新闻播出、刊登需求,也使社会新闻的报道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假新闻泛滥成灾。一些媒体为了抢新闻,往往不经过核实就刊发一些通讯员来稿、国外网站的稿件,导致假新闻层出不穷。其他媒体也不加分析竞相转发,以致假新闻泛滥成灾。如《松原五胞胎事件》、《铁道部酝酿火车票中加铁路建设费》等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都是有名的假新闻。假新闻的泛滥,不仅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也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二是新闻信息雷同。同一则新闻换个标题这家媒体是垮桥,那家媒体是桥垮,或者桥塌或干脆将照片换个角度就堂而皇之地凑满了版。更有甚者一个字不差的新闻会在好几家媒体上刊播。不管是晚报,还是日报,是文化报,还是都市报甚至电台电视台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三是内容浮浅,格调低下。社会新闻中的色情和暴力题材往往被当成卖点,以致抢劫杀人、偷盗扒窃、吸毒贩、毒绑架勒索、卖淫嫖娼、搞婚外恋等案件时常充斥报端。如《卖了亲生儿,付了嫖娼款》、《退休老太婆,战死麻将桌》之类的社会新闻既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又没有明显的新闻价值。
  针对社会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改进,还社会新闻以本来面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真实性原则。有市场就有竞争, 但有竞争就有竞争规则。对媒体来说, 最基本的规则就是真实客观公正。当今时代, 新闻的本义正在越来越得以还原, 也对新闻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加强作风建设,记者必须以谨慎求实的态度,以理性的精神, 深入采访, 不仅要做到具体事件的真实准确, 而且要善于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其次, 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 增强其辨别能力, 记者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考去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有价值的社会新闻。
  二是拓宽信息来源,保证大量、高质社会新闻信息的供给。社会化新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其隐藏于社会生活中,给采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媒体打造多样化的社会新闻线索获取途径。媒体可以通过设置新闻热线的方式来获得对应的新闻线索,这有效的拓展了新闻记者的新闻触角,便于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对应的新闻线索,尤其是独家的新闻报道;社会新闻记者还应该建立起自身的社会新闻媒体线索提供队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新闻线索网络,尽量获取更多的社会新闻线索;火车站、派出所、医院急诊室、民政婚姻登记部门、火警119以及公安的110办公场所等是社会新闻的集散地,记者可以在这些地方采用蹲点式的方式进行新闻线索的搜集。
  三是提升社会新闻价值,重视社会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首先, 在社会新闻的选择报道中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 做到新闻通俗而不庸俗。这就需要记者与编者的思想高起点、情趣高格调, 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去处理素材和稿件。把社会新闻的素材、线索, 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考察, 取其光明面, 并把其作为一种意识、一种观点、一种思想的载体。并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上把握正确基调, 坚持社会新闻传播价值中“有益性” 原则, 明确报道目的。其次, 做到新奇而不猎奇。选择新奇、积极健康、富有情趣的珍闻、趣闻、奇闻,帮助人们拓宽思维,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以及陶冶情操, 如自然界的奇变, 梦幻般的天文信息, 动植物的各种轶闻, 人类自身的神秘发现等, 无一不带有新奇的特色。最后, 妥善处理反映社会不良现象和问题的社会新闻, 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往往往涉及到法律和道德问题,处理不好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宣扬残暴和罪恶, 甚至损害甚至败坏了社会公德, 还可能诽谤或侵犯他人隐私,甚至触犯法律, 引起官司。因此, 面对不令人喜欢的社会现实, 我们的反映应该是沉静的理性思考, 而不是激荡的感情冲动。一味的暴露和渲染是不能达到社会教育和指导作用的, 同时, 在做这类报道时, 事实必须确凿有据报道必须准确适度, 决不能一味迎合低级趣味,要力求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相貌。
  公众对社会新闻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和提高,新闻工作者要本着客观务实的工作原则,重视社会新闻价值和舆论导向作用,真正发挥其丰富百姓日常生活、引导教育人民群众、提高全民道德修养,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卢蕴波.浅析社会新闻采访线索的获取途径[J].活力,2009(15):160.
  [2]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新闻报道 对策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