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校与教师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为了争取更多的中考应试时间,学生课前自我预习被课表挤压掉,课上自主学习的机会被教师包揽掉,课后自我复习调整时间被老师的作业替代掉。细析中考语文卷面,除学生基础知识和涉及课本内容阅读部分得分率较高外,其余多不尽如人意,是既低分又低能。为什么会有如此结果呢?因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后,中考试卷基础知识、课内阅读题比分下降,增加了综合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能力考查题,甚至连作文题都与生活、社会、时政、人生相关联。所以会过去那种题海战术、封闭训练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综合而开放的中考题了。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呢?我的体会是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一、把语文预习的自主学习权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而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实践中,我坚持每一课的学习,总是让学生作为第一尝试学习者,给足时间让学生预习,只有当学生在自我预习中遇到障碍时,我才去点拨学生,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去“合作”探究。教师盲目灌输变为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而精心设问,既避免了重复学习,又解决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权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从而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供了规范措施。所以,我努力践行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主权。例如学习课文《敬畏自然》时,我将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人要敬畏自然?又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质疑中提出的疑惑(为什么说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错误的?)等都一一归纳在黑板上。对于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给予解释,而是先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自我思考,然后分组合作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再将该问题写到黑板上。在小组学习交流中,学生弄清了第一个问题,而对第二个问题仍有小组不理解,我就请理解的小组讲析;对于第三个问题各小组都不太理解,我就将问题分为“征服自然为人类服务”和“征服自然给人类带来灾难”正反论题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然不能盲目“征服”,而要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把语文复习的自主学习权还给学生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课后复习应由学生个体根据自身课堂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自我复习巩固、自我补救知识薄弱点、自我选择拓展阅读内容或新课标指定的课外阅读。怎样才能科学地体现学生课后学习的自主权呢?我采取的策略是:给学生弹性作业,即提示范围、方法,但不给具体内容。在每课教学后,我提醒学生:生字、新词还有哪些没掌握,至少巩固三遍;有哪些佳词丽句、精彩片断把它摘录并背诵下来;课文还有哪些疑点,请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本学期指定的课外阅读“读”到哪儿了,有时间接着读。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尤其是中、后等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规范管理和方法指导,又体现了学生作业内容的自主选择权,还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作业的“巩固性、矫正性、拓展性、实践性”原则。
  四、把语文活动的自主实践权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中考也增加了这一能力的考查。所以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1)每单元由科代表组织上一堂学科知识专题研究课;(2)每月各语文兴趣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3)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我组织能力、活动的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学科专项知识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也为学生中考综合实践题与写作题备足了材料,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中考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把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有着一石数鸟之效。有如此之效,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时集中学)

推荐访问:自主权 还给 语文学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