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现象的原因 [浅析电视剧“啃老”现象根由及弊端]

摘 要: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电视剧生产大国,年生产量早已突破一万部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市场导向阶段,至今三十多年间,电视剧的制作已得到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关键词: 电视剧;“啃老”;现象[中图分类号]:I20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2一部电视剧的运作,剧本是开始的关键,我国目前的剧本运作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从现有的剧本中进行挑选和修改,二是从无到有进行剧本的策划与创作。两种运作方式都不乏成功的例子,例如:1999年轰动一时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依据小说及电影剧本进行修改创作,获得了成功;而基本同时期的《还珠格格》则是琼瑶的原创之作,两种剧本运作方式各有利弊,前者的创作约束力较强,但具有先天的观众基础,故往往风险亦小;而后者的自由空间大,资本投入相对较高,因此风险也大,但实践证明:风险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而近年来,电视剧市场突显出剧本运行方式“一边倒”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啃老”的趋势,且因“啃老”导致题材撞车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从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统计资料中可以发现:过去的两年中,电视剧市场上涌现了三代杨家将、两位李小龙、三个封神榜、两位白娘子……足见“啃老”风气之盛 ;四大名著更是“啃老”的重点对象,《西游记》的翻拍还出现了浙版和张纪中版两个版本;为了区别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李平导演更是将《红楼梦》更名为《黛玉传》,而实际上也是对《红楼梦》的翻拍……电视剧“啃老”现象俨然成为了我国当下电视剧市场的时代特色。一、电视剧“啃老”现象概述电视剧产业发展至今,将部分优秀题材、优秀情节的电视剧被重新搬上荧幕具有“一箭双雕”之效,既可以让观众重温经典、带动怀旧情绪,又可以丰富电视剧市场,但是“啃老”也要讲求方法及适度原则,力求“啃骨加肉”,而摒弃单纯地“啃骨加料”。所谓“啃骨加肉”,即在老版的原有骨架上扩充情节和人物,强化细节的处理,以老电影翻拍成的电视剧为代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拍摄的一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题材的电影,成为了自2003年以来的“啃老”主体,《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小兵张嘎》、《冰山上的来客》等等都被翻拍成了二十到三十集不等的电视剧,此类“啃老”基本上沿用了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主要线索,同时也引进了现代编剧的技巧,增加了次要人物及其必要的情节,使得故事丰富并拉长,构成了电视剧,弥补了过去黑白电影观赏性不足的缺陷,不仅勾起了老影迷的回忆,同时吸引了当下的年轻观众。在“啃老”的同时合理地融入现代元素,可以有效地延长一部电视剧的生命,但务必要注意其合理性,“加肉”要适度。而所谓“啃老加料”,即在继承老版的基础上,为迎合当下的审美主流或刻意突出差异性而加入的“非合理性”创新。当下观众对电视剧的欣赏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剧情本身,对人物、画面的唯美度亦有要求,“加料”的“啃老”方式往往表现为依靠“加料”以求符合观众“重口味”的审美需要,而忽略了老版的原汁原味。比如新版《红楼梦》、《新还珠格格》的拍摄,本都是帅哥美女汇集的歌颂纯洁爱情的电视剧,无论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精神恋爱,还是小燕子与五阿哥“欢喜冤家”式的结合,都摒弃了世俗的眼光与门第的束缚,表现出了“爱情”的灵魂,而新版的翻拍,华丽的服装、道具足以满足观众的视觉审美需要,使得女演员衣着的大胆的表现方式有“画蛇添足”之感。《新还珠格格》中,特别增加了欣荣格格“色诱”五阿哥同房的情节,在整个故事线索中此情节并非“不合理”,却也不重要,女演员大胆的表现除了要表扬其敬业精神之外,多是为了迎合观众“重口味”的需要,但不得不说较之原版实在是少了清新之感。电视剧“啃老”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既是对原著的弘扬,更是艺术再创造。电视剧创作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而文艺创作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行为,“作家、艺术家的文艺创作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审美意识支配下进行艺术形象创造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电视剧“啃老”现象并非是电视剧创作的倒退,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时代的进步,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才能使经典电视剧拥有不竭的生命力。二、电视剧“啃老”之根由电视剧的运作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而“啃老”现象的泛滥,与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关系:首先,文学艺术创作源头的枯竭。由于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阅读质量和阅读时间的不断衰退等原因,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学作品已经越来越匮乏。人们习惯于用微博、飞信来记录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热衷于“火星文”的使用和创造,使得原创作品的生命力不足,导致我们不得不向影视界的先驱要剧本。其次,电视剧产业的商业模式促使“啃老”现象的泛滥。不可否认,电视剧的翻拍成风主要还是商业利益的问题,投资的逐利本质导致了投资方投资时要尽量选择风险小回报大的电视剧目,此时“啃老”的优势便显现出来: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而关注程度较高。众所周知,一部电视剧若要吸引人,必须要用营销手段让观众了解这是一部什么题材的电视剧,有哪些悬念,又有哪些卖点,其中要花费不菲的运作资金和人力资源,效果亦未见得有保障,而“啃老”则可以直接站在“老”的基础上进入市场流通,从而具有先天的优势。“老”电视剧的优势就是已有的观众基础和知名度,运用观众的观看欲望以及“老”电视剧本身的知名度,高收视率已然有了保证。事实亦是如此,《还珠格格》、《一帘幽梦》以及四大名著的翻拍或是重拍之初的选角阶段便已经是深受关注。第三,观众对电视剧的要求逐步提升导致“啃老”风气兴盛。随着电视剧产业的不断发展,观众对电视剧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观看,还要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与老版比较的电视剧,显然更为观众所关注。面对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一些创新型题材能否为观众所接受,成为了电视剧创作中一大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为求稳妥起见,电视剧“啃老”亦有不得已的苦衷。三、电视剧“啃老”之弊端几乎所有的“啃老”电视剧都没能逃脱收视率与质疑声齐飞的局面,必须肯定的是,翻拍的电视剧作品较之“老”版在制作上的确更加精良,一些拍摄手法及技巧的使用亦丰富了电视剧的画面艺术观赏性,毕竟整个中国影视剧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及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四大名著的翻拍均属于投资过亿的大制作,保障了“啃老”电视剧后期制作的精良。但是,“啃老”电视剧已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一方面,过度侵占了电视剧市场资源。这种侵占,一方面是对投资资金的侵占,另一方面是对观众注意力的侵占。“啃老”电视剧的先天优势将会间接导致原创电视剧的投资难度的加大,使得原创电视剧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利于“创新型”电视剧的发展。而“啃老”电视剧的高关注度势必将会吸引有限的观众注意力,且观众将目光多集中在新版与老版的比较上,而忽视了纯粹原创的电视剧作品,长此以往,电视剧市场及创作势必会走向“啃老”的怪圈。另一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电视剧“啃老”现象的盛行势必会影响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好的电视剧剧本需要精心的创作、耐心的沉淀,仅仅靠“啃老”便能手到擒来一部热门电视剧,那么,编剧何不走此捷径?电视剧生产更是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譬如“四大名著”这样有观众基础的剧本资源也是有限的,编剧应多去挖掘电视剧市场的新价值,而不是“啃老”且局限于经济成本,电视剧是有其社会价值的,根据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精神,有创新又能打动观众的电视剧,才不失为创作。国家广电总局已经禁止近期再翻拍四大名著,这对于当下电视剧市场的“啃老”热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能否走出“啃老”时代,赋予电视剧新作更广阔的空间,还需多鼓励电视剧的独创性,一个好的剧本的成功立足点是建立在对以往电视剧突破和创新的基础上,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厌烦,而很多“啃老”作品往往不过是东施效颦,缺乏真情实感,自然只能“雷人”不能打动人。参考文献:1、 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关于2010年8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2、 陈晓春.《电观剧题材的选择与价值判断》,《北京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12月版3、 陆昱伟.《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新闻大学》2011年12月版

推荐访问:根由 浅析 弊端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