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钢琴作品 肖邦钢琴作品民族性之浅谈

  摘 要:肖邦是杰出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当一个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和民族的一般心理状态相一致的话,我们可以说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民族性。在肖邦的作品中,民族因素对于他作品的风格和气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也是一种世界性,它已经突破了波兰民族音乐语言的局限,完全融入了当时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浪潮之中。他的音乐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是个性独特的,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与风格,民族性是肖邦音乐作品的灵魂。
  关键词:钢琴;民族性;浪漫乐派;音乐作品;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1
  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出生在波兰华沙,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体裁和内容都与波兰有关,和爱国主义相连,他的音乐与波兰紧密相连。民族性是肖邦音乐的主要特征,是肖邦作品的灵魂。肖邦生活的年代正是波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青年弗雷德里克·肖邦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中,无一不是热情的民族主义者。自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肖邦,耳濡目染之下,也成为一名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在肖邦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1817年),这体现了他对祖国忠诚的民族感情。而最后创作的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关的一生。
  肖邦的艺术中有波兰人民的心灵的各种各样的表现。他的音乐中有宏伟的史诗,有英雄气概的篇章。在肖邦的音乐的悲剧性的段落中我们可以听到一颗丹心的哀痛。这哀痛不是使人气馁,而是使人坚强的走向生活,使人感到做人的自豪和对人类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肖邦的艺术是爱国艺术家的艺术,具有深刻的民族性。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与风格,而这些都得益于波兰的民族音乐。
  在肖邦自己的作品中很少援引本来的民间旋律。只有肖邦青年时代的一首管弦乐伴奏的钢琴幻想曲是根据波兰民间主题写的。还有b小调谐谑曲中间的抒情段落里有一支波兰“圣诞节”歌曲的曲调。然而肖邦的旋律与波兰民歌的联系不仅仅在于他在自己作品里偶尔引用一些民间曲调,也不仅仅在于在他的作品(如前奏曲、夜曲,尤其是玛祖卡舞曲)常常可以看到民歌所典型的音调、歌腔。
  青年时代的肖邦音乐作品注重华美的音乐表现,整体风格趋于活泼,充满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幻想的小资情调,如《降B大调波兰主题幻想曲》等,就属于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别是他在华沙音乐学院期间创作的f小调协奏曲,融入了大量波兰民间音乐的元素。虽然这个时候的他并没去阐释波兰的民族精神,也没有去歌颂人民的爱国感情,但是这个时候的肖邦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了,这在当时欧洲乐坛上是一个崭新的创举,开创了欧洲民族音乐的又一先河,也让更多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家开始把音乐的创作与本国的民族特征相结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肖邦成为一名真正的民族音乐家奠定了基础。
  肖邦一生的创作都是钢琴音乐,所创作的体裁非常广泛,在他不同的体裁中,都体现出他音乐的民族性。
  玛祖卡舞曲与波洛涅兹舞曲是肖邦音乐中最具有民族性的音乐代表,这两种体裁都是源于波兰的民族舞曲。玛祖卡舞曲的节奏鲜明,旋律波动起伏,且歌唱性强。尤其是肖邦的巧妙构思、灵巧的结构,运用变换节奏音型的技法,使乐曲产生了活泼、急促、风趣而幽默的戏剧性效果。传统的玛祖卡舞曲风格柔美,轻巧,具有女性化倾向。但经过多次的变迁,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样式在形态内容上都有了明显的不同。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有两类:一类是描绘农村生活小景,表现农民欢乐的情绪,色彩明朗欢快,烘托出生机盎然的乡土气息;另一类是悲怆式的玛祖卡,反映他远离祖国、亲人的忧愁和思乡之情。肖邦将许多怀念故乡之情都倾注在他的玛祖卡舞曲中,这是反映波兰民族生活习俗和思想情绪的音乐。
  圆舞曲在肖邦的创作中不像源出波兰民族形式的波洛涅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全部创作过程中,肖邦却一直在写圆舞曲,他的圆舞曲很自然地分成了两类,第一类是光辉辉煌的技巧性音乐会乐曲,第二类是一些篇幅不大的钢琴音诗。它们有着各式各样抒情形象和歌唱性的旋律。肖邦的降E大调圆舞曲就把听众带进了节日的舞会气氛。在这首圆舞曲中我们仍然能看出肖邦的典型特征,例如:出人意料的重音落弱拍上的这种来自波兰民间舞蹈的强烈的节奏效果,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屡见不鲜。
  《c小调练习曲》又称《革命练习曲》,是表现肖邦对1830年华沙起义失败的内心感受。肖邦赴西欧的途中忽闻噩耗传来,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他把自己对祖国的全部感情都灌注在音乐中,全曲一气呵成,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音乐一开始是一个不协和的属九和弦,引出的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这是肖邦内心情感的总爆发。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的两条各具特色的音流奔腾不羁,似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忽然,高声部出现了一个异常刚毅果断的音调,仿佛冲锋陷阵的号角,他清澈、明亮、沁人肺腑。这段音乐不仅表现了肖邦的焦虑和愤慨,同时,还包含着坚定的信念。乐曲的中段更加跌宕起伏,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使情绪更加激昂,促成了全曲的总高潮。在这里出现了一个胜利凯旋似的形象,仿佛严酷现实中片刻的幻想。在接近尾声时,力度由强到弱,一个悲伤的音调从钢琴的缝隙渗出,寄托着对祖国深沉的忧虑和对华沙起义的哀思。乐曲的结尾,音响是那么的刚毅和豪迈,充满了英雄的气概和激情。用很强的力度从高音向低音推进,仿佛高山之巅俯冲的雄鹰,特别是双手八度同奏,更加气势恢弘,最后以四个和弦坚定地结束全曲。
  肖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波兰的民族特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如同布告天下战斗檄文,把波兰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宣扬于世,成为了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因此我们可以说,演奏肖邦的作品不光是在演奏钢琴曲,更是在演奏波兰民族的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葛健.肖邦——古曲之门音乐丛书[M].东方出版社,1999.2
  [2]、林洪亮.肖邦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
  [3]、 肖尔茨(美).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M].新星出版社,2006.5
  [4]、李斯特(匈).李斯特论肖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12.
  [5]、施惠.音乐之光[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12
  [6]、姜仁武.论肖邦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性[J],艺术百家.2012;S1

推荐访问:肖邦 民族性 浅谈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