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是什么编制 [关于改进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辅导员考核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合理评估辅导员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要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对辅导员的考核是参照行政管理部门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的,着重工作态度和整体综合表现,并没有细化到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环节,针对性并不太强。根据在辅导员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本人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辅导员考核内容上,我院参照对行政管理人员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例如,过于重视对辅导员工作态度、岗位出勤的考核,而对辅导员工作实绩却不甚重视,未能把握以绩效为中心的原则,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
  近年来,我院在辅导员考核中普遍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定量考核有一定的优点,但却出现了纠枉过正的情况,将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的德、能较难量化。一个人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难以用参加多少次政治学习、组织多少次班会加以评定的。所以,过分的不合理量化只会带来考核的片面性。为此,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是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又一个难点[2]。
  二我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第一,辅导员工作琐碎,无固定的工作量考核。它既没有任课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也没有科研教师的具体科研开发项目。它主要围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缺乏统一的衡量指标。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长期以来,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当前辅导员仍没有实现从“事务性管理者”向“人生导师”的成功转型。而且,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据统计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了整个工作时间的70%,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其结果是辅导员身心疲惫,没有绩效[3]。辅导员工作和队伍的现状,需要我们去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更需要实施绩效管理,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第二,辅导员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岗位不被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由许许多多琐碎的工作组成,工作地点遍布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工作时间常常是课余休息时间,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因此常常不被人了解。甚至部分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就像“保姆”一样,干的都是些围绕学生的琐事。
  第三,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只要跟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管,被迫成了“保姆”、“警察”、“消防员”、“勤杂工”、“万金油”。而对其原本的工作重心———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主动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辅导员队伍总体上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
  三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突破点
  1改进测评标准
  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些日常的管理工作辅导员要参与,但是不宜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辅导员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次数、辅导员检查学生就寝的次数等。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必须不断面临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如果采用以上绝对化的评分方法,易导致辅导员满足于完成上述工作,不利于辅导员开拓工作新局面。
  对辅导员工作测评的中心和重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辅导员的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指导学生党团活动的情况;(3)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4)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5)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6)各类奖助学金开展的情况;(7)特殊群体、个体的辅导;(8)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二为辅导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情况,主要包括:(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2)辅导员的学习情况;(3)辅导员参与调查研究的情况;(4)辅导员科研成果等[4]。
  2明确测评主体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和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和老师、学生、兄弟系辅导员都有广泛地接触。他们都可以成为辅导员考评的主体。辅导员测评主体应该是基于辅导员自身包括其他相关对象的综合主体。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各主体测评结果的权重可拟定为学生测评结果占10%;系领导占30%;学工部占30%;辅导员自评占30%。
  3改进测评形式
  (1)学生测评应体现不同学生群体意见。学生测评有利于学生大胆反映意见和建议。但是也容易出现乘机报复的心态。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价值观等的差异,辅导员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一定能得到每个学生的认同,所以学生对辅导员的评分往往既有合理的内容,但也有偏颇之处。我们建议从不同学生群体中选择代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评,比如学生测评人群的确定应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贫困生以及普通同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反映不同学生群体对辅导员的评价,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击、报复等情况的发生。但是,需要辅导员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面对学生的低分要善于反省自己的工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工作业绩评价涉及到多种因素,其综合评价结论具有模糊性。例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值点来表现,只能用相应的优劣等级来表示。所以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此难以处理,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却能够较好地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因此,定性评价是综合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可以用数据来明确的工作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如学生申请入党的申请情况、学生日常行为违纪情况、学生获得各类奖励的比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等。   (3)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考核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及基础性工作。平时考核也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评价主要是在学期末、年末,通过对照考评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最后,将集中评价结果与平时考核的记录按一定的权重折合,形成最终考评结论[6]。
  四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步骤
  第一,建立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辅导员述职报告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辅导员工作评估领导小组组长。
  第二,各系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集中进行述职汇报。述职内容包括(1)常规工作以及一年来突出的工作和特色;(2)对特殊群体或个人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成效;(3)本人学生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4)心得体会及科研成果等。
  第三,系领导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学生评分、自评分、系部评分、学工部评分,按1:3:3:3的比记出总分,系部对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考评意见,报至学工部。
  第四,下点检查。学院成立辅导员考核监督小组到各系了解系领导、学生对辅导员的反映,并了解各系对辅导员考核的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学工部及时做好评估工作的总结和表彰。(1)认真总结,概括出学生工作的成绩与不足;(2)吸取经验教训,为新学年的学生工作指明方向;(3)对评估情况进行排名,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最终评出年度综合优秀和各专项优秀[7]。
  五考核结果与运用
  第一,辅导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者为优秀;70~89分者为称职;60~69为基本称职;低于60分者为不称职。
  第二,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性差,长期(二周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在岗,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不良影响、所带班级出现较大责任事故,并负有一定责任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考核结果要与本人见面,并存入档案,辅导员本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申请复议;复议后仍有异议,本人可写出书面意见,一并存入档案。
  第四,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职务晋升、评选先进、津贴发放等的依据。优秀者按120%的标准核发辅导员津贴;称职者按100%发放;基本称职发90%;不称职扣发50%的工作津贴;并要求其制定措施,限期改正;连续两年不称职者,调离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岗位,按学院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考核领导小组对参评辅导员排出名次,确定前10%为院级优秀辅导员拟评人选,在全院公示三天,无异议者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推荐参加上级评优。
  总之,2006年9月1日国家教育部第24号文件另的颁布,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对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因此,一套完整、科学、切实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程晓军.高校学生辅导员考核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2]王大壮.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2).
  [3]李院莉,武莉娜.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4]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安颖,卢中彬,于彦丽.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3).
  [6]刘永平.关于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 2003(4).
  [7]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 2005.

推荐访问:辅导员 我院 考核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