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资料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实用骨科影像学

  关键词 骨科教学多媒体影像学  骨科学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新的理论知识日益丰富,新的手术方法及层出不穷的内固定材料,使骨科这一古老学科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骨科实践性很强,纯理论比较空洞,结合影像学及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听到教师的讲述,又能见到具体的影像学及多媒体的实际案例,使两者在头脑中融合,较之单纯运用听觉印象要深刻得多,形象得多,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作用
  影像学资料有X—Ray、CT、MRI片,手术录像等,在骨科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展现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历程。在骨科教学中,它们都有各自特点和作用。普通及数码X线片能发现骨密度的改变,显示骨折或脱位的形状;CT有较高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分辨力,应用于骨组织尤其是脊柱的显示,三维CT重建则使图像立体感强,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则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显示神经组织结构,有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无需造影剂可直接显示血管及特殊要求的部位。授课中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针对上述影像学资料的特点和适应证重点讲授,然后再讲相关骨科知识,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此可达举一反三,加深印象,辅助记忆的目的,使课堂气氛活跃。
  多媒体教学在骨科教学中作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近年新出现的教学手段,其借助网络的优势把大容量集成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用多元化的信息展示方式,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是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的结合,信息量大,能生动具体的反映基本教学内容,且能把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到课堂中来,将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给学生,加快了教学节奏[2,3]。教师不需将时间浪费在大量板书上,可以在节约的大量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相关信息,而且可增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也不需埋头于记笔记,而是专心听讲,理解课堂内容,同时课后还可以拷贝老师的课件进行复习,大大利用了课堂及业余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者结合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可从多角度提供影像学的声像、图文及视频片段,能够促进学生利用多种感知手段获得直观形象认识,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学习、记忆效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实现教学内容的最直观化表达,进而取代教师冗长、复杂的理论知识口述,是最切近临床实践的教学手段。如:可以将受伤部位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通过动画将受伤机制,骨折断端如何在外力、肌肉收缩力、肢体的重力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连续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对这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一个清晰、形象、完整、深刻的认识并形成较牢固的记忆;还可将骨折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X线片变化,以对比的方式连续演示,刺激学生思考骨折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这一连贯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认知外伤骨折疾病的全过程;次外,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经典手术录像及术中影像学资料展示,让无法得到上台机会的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骨科手术全过程,培养其对外科手术严谨性的认知,及早建立外科医师的责任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影像学资料与解剖学动画在多媒体中相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正常组织结构与骨折病变部位的不同之处,并能够使其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总之,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形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及影像学相结合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注重课堂讲授艺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以教促学,以学带教,教学相长。多运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自发从感性材料中总结、归纳和思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加强骨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子明,王爱民.医学影像与创伤骨科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59—760.
  2陈前芬,宫德峰.多媒体课件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12):1900—1901.
  3尹良军,秦晋,程昀,等.现阶段骨科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94—95.

推荐访问:相结合 骨科 多媒体教学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