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会谈”采访日记_采访日记

  19年前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在实质上结束了明显的对抗状态,屡经艰辛考验后跨出的第一步。而只要跨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再跨出第二步、第三步,就容易多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是迈向长远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汪辜会谈”为长远的统一事业先行铺平道路。全球华人都对这次“汪辜会谈”给以最大的关注一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汪辜会谈”的评价。19年来,大陆与台湾两岸关系的发展,证实了《联合早报》的预言。
  1993年4月24日,我作为《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赴新加坡采访“汪辜会谈”。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地共16家媒体采访这次会谈,晚报界唯独我们《新民晚报》一家。现在,我将整个采访过程的日记整理出来,以纪念19年前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世界瞩目的“汪辜会谈”,也是对已经作古的汪道涵、辜振甫两位历史老人的怀念。
  ——题记
  4月24日晴
  狮城迎汪辜会谈 记者奔海皇大厦
  我们的航班上午8时28分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这是东方航空公司首航新加坡。300多客位的大飞机也就20来位旅客,空空荡荡。
  我的同行有《解放日报》的谈小薇、《文汇报》的周传安,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姜碧苗。我们都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采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大家很兴奋,话题就是“汪辜会谈”。
  当飞机插入云天之后,舱内座位上方的禁烟灯关闭,我第一次在空中吸烟。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漂亮的空姐走来,微笑着说:“你们是新闻记者吧,我们领导说,请你们到前面公务舱坐。”
  原来,当我们4位的姓名输入电脑后,便被“密切关注”了。显然,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都在关注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
  上海至新加坡,空中距离4078公里。5个小时以后,下午1时45分,东方航空公司完成了新加坡的首航,飞机平安降落在狮城的樟宜机场。这个机场非常大,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之一。
  原说我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派车来接我们。我们便在机场休息厅耐心等候。谁知,左等右候两个小时,也不见有人来接。于是,我们在机场投币电话亭拨通大使馆的电话,回答说:今天周末,休息。
  哪有这种事情?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怎么办?去哪儿?好在离沪前,我们获悉大陆海协会下榻丽晶酒店,台湾海基会下榻莱佛士饭店,都是五星级宾馆。我们决定打出租去丽晶酒店。
  出租车以100公里的时速朝市中心驰去。
  新加坡,有狮城之称,一个小国家,首府就叫新加坡。这个国家距离赤道仅136.8公里,地属热带,但受海洋调节,终年平均气温27摄氏度,并不十分炎热。一路上,只见绿荫如盖,草色青青,鲜花斗艳,绿化好得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下午4时45分我们走向丽晶酒店的总服务台,报上姓名。总台小姐灵巧地在电脑上敲键,不一会,我们姓名的英文字母显现在荧屏上。不错,我们也下榻在丽晶酒店。这时,我们得到一个信息,5时30分,会谈双方的二号-人物唐树备和邱进益将在海皇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
  于是,我们顾不上办理人住手续,将行李箱包托付给总台小姐,驱车直奔海皇大厦。
  虽然,我们赶上了新闻发布会,但还是来晚了。在所有中外记者里,我们上海4位同仁是最后一批抵达新加坡的。海协会的唐树备和海基会的邱进益,在新加坡的预备性磋商今天结束。
  “汪辜会谈”的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4月25日晴转阵雨
  唐树备餐桌叙旧 汪道涵笑答记者
  一早将稿子发往报社。随后,到街上指定换币处兑币,100美元兑换160元新加坡币,算下来,100元新加坡币相当于人民币500元左右。
  中午12时,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丽晶酒店的夏宫,请大陆记者和部分香港记者共进午餐。我与唐副会长同桌,并就坐在他的左首。唐先生笑后常开,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当我们各自“自报家门”后,62岁的唐先生用一口纯正的上海话同我交谈。他说,他祖籍上海,是在上海出生的唐家第八代,在南洋中学读过6年书,1949年离开上海,曾在《福建日报》、《新越日报》、中国新闻社搞过二十几年新闻工作,1971年到外交部领事司任副处长。此后,唐先生任过驻华盛顿副大使、驻旧金山总领事。他说,他在旧金山时:与汪道涵汪老结识,他们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唐树备是从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的岗位上调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当我们的话题转向即将举行的“汪辜会谈”时,唐先生笑道:“见一次面总比不见面好,见两次面比见一次面好:见面一次情,见面总有缘。双方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就是很大的成果。”他又说:“我们是敲锣打鼓的,最后要有汪老和辜先生来确认。”他还关照我们,应该去采访邱进益,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简单的一次午餐,短短的一个小时,唐树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下午4时,美丽的新加坡经短促的一阵雨水喷洒,绿荫像淌着油似的,光亮而又清香。我们驱车赶往机场,采访汪道涵的到来。
  机场贵宾厅聚集了200多名中外记者。
  5时25分,身着中灰色西服的汪道涵会长偕同夫人及随行人员,踏着红地毯,步入贵宾厅。顿时,闪光灯大作。78岁的汪道涵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在警察的护卫下,先入休息室。5分钟后,他和唐树备常务副会长一起来到记者们等候的小会议室。
  汪道涵先念了简短的书面讲话稿。他说:“我认为,为了中华民族包括2000万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两岸同胞应面对未来,把握住国际发展的趋势所赋于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机遇,以宽阔的胸怀向前看,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共同振兴中华。我深信,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就一定能使这次会谈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成果。”
  继而,汪道涵当场接受记者的采访——
  有记者问:汪会长这次来新加坡之前,是否同江泽民见过面?
  汪道涵笑笑说:我来之前,曾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兆国见过面,并交换了意见。   有记者问:不知汪会长对这次会谈怎么看?
  汪道涵笑答:这次会谈能够举行,是海峡两岸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两岸交往中跨出的重要一步。
  20分种以后,汪道涵及随从离开机场贵宾厅,驱车前往下榻的丽品酒店。
  4月26日晴
  邱进益乡音未改 辜振甫语出情深
  台湾海基会一行从莱佛士饭店迁住威信饭店。感谢台湾《联合报》女记者尹小姐向我们提供了威信饭店的电话号码和邱进益的房间号。我们决定采访这位海基会的二号人物。
  我们拨通了邱进益房间的电话。邱先生十分爽气,愿意接受我们上海记者盼采访。
  上午10时,我们来到威信饭店。当电梯升至24楼时,却怎么也上不去了。邱进益居住的26楼,可望不可及。我们询问服务小姐,才知上26楼的一把专用钥匙,掌握在专人手里。这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代化的大宾馆让人开眼界。
  10时半,邱先生派员到大堂接我们上楼。26楼总统套房,邱进益身着藏青印条两服,光亮整齐的头发,架一副金丝边眼镜,仪表不凡。他请我们在沙发上就座,嘱随员上饮料。
  我们各自介绍了身份后,邱进益对我说:“《新民晚报》办得很好。”他对上海的关注出乎我们意料。更让我们惊讶的是,57岁的邱进益竟吐出了上海方言,熟练地用上海话同我们交谈。他说,他是浙江嵊泗人,曾在上海提篮桥附近读过3年中学,那时他住在上海的叔叔家。1951年,邱进益全家从嵊泗迁居台湾,他在台湾读完中学、大学,并考人外交研究所,以后一直在“外交部”工作,先后被派驻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国,当了27年外交官。
  当话题转向“汪辜会谈”时,邱先生用普通话说:“我同唐树备先生的预备性磋商,气氛非常好。两岸相隔40多年,能坐下来谈,很难得。这次会淡的象征意义比实质性的意义要大。我们有共识,也有分歧。其实,分歧也不大,一是台商保护问题,二是两岸经济会议什么时候召开。”
  我们问邱先生对唐树备作何评价。他说得很坦率:唐先生很务实,很明智,是个非常有经验的谈判者。
  末了,我们请邱先生合影留念,他欣然应允。随着闪光灯一亮,这一刻就成为了历史。
  下午2时30分,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从台北飞抵新加坡。他同夫人沿着昨天汪道涵踏过的红地毯,走向贵宾厅。辜振甫也向记者宣读了简短的讲话稿。他的嗓音轻细得让人都竖起耳朵。他说:“海峡两岸,不仅有地理、历史、文化的溯源,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
  这番话重重地敲在两岸记者的心里。
  有记者问辜振甫:来新加坡之前,是否同李登辉先生见过面?
  辜振甫禁不住笑了,一旁的副芾事长邱进益也笑了。辜振甫说:“你问我是否同李登辉见过面?我们经常见面,一个星期至少见面一次。所以,我不必为这次会谈的事情去求见。”
  76岁的辜振甫来头不小。他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与已故的蒋经国和现任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私交都很好。他的经济实力在台湾排名第16位,是个巨富,现任10多个大公司的董事长。他喜好京剧,常登台扮演诸葛孔明。他还擅长油画及古典诗词,并能创作小说。
  “汪辜会谈”被称作两岸最高级别的民间会谈。其实,这样的高级别民间会谈,岂能脱离深层次的政治背景?
  晚上,台湾驻新加坡代表在莱佛士饭店设宴为辜振甫接风。
  21时30分,我们大陆16位记者被国务院台办的工作人员召集到,9楼开会。这时,有消息传来,说台湾民进党宣导团大闹莱佛士,辜振甫大为不悦,早早退席。
  台湾民进党的宣泄,为明日揭幕的“汪辜会谈”蒙上一层阴影。
  4月27日晴转多云
  汪辜握手再握手 松林茶叙赠礼品
  今天,我们等待一个历史性时刻。
  这个时刻,终于来了——
  上午9时25分,我们到达海皇大厦。
  海皇大厦是新加坡船务公司:的一幢办公楼,坐落在幽静的亚历山大路上,楼高26层,白色面墙,周围绿荫匝地。现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在这幢楼里办公。这幢楼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厅难以数计,是新加坡一流的会议场所。难怪唐树备和邱进益选中海皇大厦作为“汪辜会谈”的地点。
  今天,海皇大厦配备不少警力,显然以防民进党的哄闹。我们凭胸前的采访证进人大厦,乘电梯上了4楼。在进入会议厅之前,又作安全检查。
  会议厅四壁竹枝装饰,淡雅整洁,四周置有鲜花,多为新加坡的国花胡姬花。中间一条长桌,长桌两边分别是向把黄皮转椅。这就是。“汪辜会谈”的桌椅。
  桌子两端是记者活动的地方,摄像机早已如林般支走,200多名记者等待着历史一刻。
  10时零5,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位老人同时从两扇,电梯门内走出,并肩迈入会议厅。瞬间,摄像机、照相机响声大作,镁光灯如电光般闪烁。所有记者的目光齐届刷投向缓步而来的两位主角。他们身后是相对的各自9名会谈人员。
  当汪道涵和辜振甫在相对的5号位入座后,随即又站了起来。各自稍倾前身,伸出右手相握。这时,全场动容,桌子两端的记者沸腾了,不停地喊道:“这边,这边。再来一次,再来一次!”汪、辜两位老人也被现场气氛感染了,笑容满面,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连续握了4次,还频频向记者们致意。这友好而又热烈的场景持续了5分钟。随后,他们面对桌前的清茶和润喉糖入座。记者们退场。“汪辜会谈”正式开始。
  这激动人心一幕的传真稿,飞越4078公里,当天刊登在我们报纸的头版头条。我感慨,海峡两岸两位老人的握手,有力地触动了冷战40年的那道厚厚的屏障。
  一个半小时以后,唐树备和邱进益分别在4楼和26楼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们传递会谈情况。唐树备说:“汪辜会谈”的气氛是融洽的。
  友好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下午。当唐树备与邱进益在继续上午的会谈时,汪道涵夫妇和辜振甫夫妇同去松林俱乐部茶叙。两位老人聊家常,谈京剧,叙往事,情思翻飞。汪道涵向辜振甫赠送了10盒中国京剧大全的录像带;辜振甫回赠了陶瓷制品和水晶工艺品。各自寄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
  两位夫人也谈笑风生。汪夫人孙维聪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教授。辜夫人严倬云是我国近代大思想家严复的孙女。她们回忆年轻时的读书生活,也畅叙了各自在上海10多年的情景……   夜幕降临。汪道涵夫妇、辜振甫夫妇,以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全体人员,又相聚在有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董宫夏莲厅。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
  晚宴九道菜:乳猪鳝片、乳酪龙虾、琵琶雪蛤膏、董同鲍翅、官燕炖双皮奶、木瓜素菜,以及三种海鲜。饭是荷叶饭,还有一道水果拼盘。谁知,九道菜道道有寓意,挨序而来: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别出心裁的九道菜是董宫中餐部运作经理许德全设计的。他说:“我经常设计这种菜单,这九道菜是我的灵感之作。”于是,大家在这份特殊的菜单上签名留念。汪道涵在菜单上题词:“佳肴佳味,手足之情。”辜振甫题写了:“但知春意发,谁识岁寒心。”邱进益打趣道:我们又签署了一份“协议”。
  结束这历史性一日的采访,踏着新加坡迷人的夜色,返回下榻的丽晶酒店,写完稿子,心绪翻滚,一夜难眠。
  4月28日晴转阵雨
  夫人同游圣淘沙 欢声笑语姐妹情
  上午,汪、辜与他们的夫人各自活动。
  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别拜会了新加坡工商总会的华侨领袖,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连瀛洲博士、年轻有为的郭令裕会长。
  汪夫人和辜夫人则去新加坡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圣淘沙游览。她们进入一茶室喝茶聊天。她们落座8号桌。汪夫人笑道:“8”在大陆是“发”的意思,外国“4”是“发”,多来米发(1、2、3、4)。辜夫人微笑说:台湾比较相信“6”,六六大顺,象征幸运。两位夫人轻松笑谈,宛若一对亲姐妹。
  当记者问及两位夫人对“汪辜会谈”的看法时,汪夫人说:这是先生们的事情。辜夫人笑道: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我相信我的先生能处理好自己的事事情。
  两位夫人的妙答,引得记者们笑声朗朗。
  下午2时,天公打雷,阵雨哗哗。—小时后雨就停了。新加坡的空气越发清新。
  3时半,我们得到消息,原定下午汪、辜签署协议改在明天上午10时举行。
  唐树备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主要是有些分歧,诸如经济交往、“三通”、劳务合作、保护台商等。唐树备引用汪道涵的话说:一次不行,两次,求同存异,同的就签,异的以后再谈。
  海峡两岸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不同,且又隔绝了40多年,怎会没有分歧呢?
  4月29日 晴
  汪辜举笔签协议 两岸掀开新篇章
  上午9时过后,200多名中外记者已聚集在海皇大厦,等待“汪辜会谈”成果的相关协议签署。
  4楼会议厅作了重新布置,呈台上台下之形态。台上置有一张铺盖着红绒布的桌子,桌子中央放有一盆胡姬花。桌后是并排的两把椅子,椅子后面安放了一排台阶。而台下是记者们的活动场地,比会谈那天宽裕多了。
  10时17分,两名女工作人员进场,走到台上,拍了拍麦克风,并在笔筒里插上笔。
  记者们静候汪、辜出场。
  10时35分,海协会的徐志勤和海基会的许惠佑手持文件夹进场,将文件夹轻轻置于桌上。
  10时40分,两位主角出场。他们在夫人和两会代表的陪同下,步入会场。这时,摄像机和照相机纷纷作响,经久不息。
  汪道涵和辜振甫面带微笑,走上台,并排坐到椅子上。两位夫人站立于后。两会人员分两边站在台阶上。
  10时45允汪、辜举笔签署了4项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会务与会谈协议》、《两会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在签约过程中,汪、辜交换了一次座位,以示友谊和平等。4份协议也分两个版本,一个繁体字版,一个简体字版。
  签约完成后,两位老人又一次热烈握手,并互换了签名用的自来水笔,以作纪念。最后,小姐送上香槟酒。汪、辜频频举杯。两位夫人和两会全体人员也举起香槟酒,两岸同胞不断碰杯,共祝会谈圆满结束。
  随后,汪、辜分别在4楼和26楼向记者们作了最后讲话——
  汪道涵说:我和辜振甫先生一见如故,这次会谈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我们希望有更多时间增加彼此的了解。所有协议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实质,这就要看今后的行动了。
  辜振甫评价这次会谈是跨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岸将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重申:会谈的过程是透明的,就其成果也证明会谈的本质是民间性、事务性、功能性、经济性的,当可消除少数人的疑虑。
  至此,“汪辜会谈”的所有议程全部完成。
  当晚,我将新闻稿写完,也结束了在新加坡的采访,返程的机票定于后天(5月1日)下午2时10分。
  以海峡两岸两位老人的姓氏命名的这次历史性会谈,铭刻在我的记者生涯里。

推荐访问:会谈 采访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