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下的研究生学术失范成因及对策】 研究生学术失范 案例

  [摘要]当前学术失范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列举研究生学术失范表现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分析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并分别从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学术失范行为的举措,以期为从源头上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学 研究生 学术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09-02
  新世纪以来,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由2000年的39.2万人,增至2012年的165.6万人,12年间增长了4倍之多。[1]研究生生源的急剧扩大引发了诸多学术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就是问题之一。而研究生是科技文化学术研究群的重要力量,肩负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学术观直接影响了我国科技文化学术事业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杜绝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已经成为学术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理论的视域出发,借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研究生学术活动中的失范现象,从而对于我们端正学术风气、规范学术道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学术失范的内涵及表现
  学术失范是指在特定的学术制度环境下,学术人在从事学术研究中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违背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学术规范的行为与结果。[2]中国科学院2007年2月26日发布的《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将学术失范界定为6种行为:①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②损害他人著作权;③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④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⑤ 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⑥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作为初涉科研领域的研究生, 其学术失范行为更为集中地表现为论文中的抄袭与编造实验数据,也就是《意见》中所列举的前两种行为,其中抄袭更多地出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编造实验数据”则主要出现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等领域。
  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是在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美国的乔治·霍曼斯是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奠基人,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布劳和理查德·爱默森(Richard M.Emerson)。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着眼于个人层次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被称之为行为主义交换论。共包含行动、互动、情感、刺激、报酬、成本、投资、利润8个基本概念和多个命题。
  (一)成功命题
  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如果一个人曾经成功地获得一种报酬(或避免惩罚),他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从一个优秀研究生正常的学术活动看,如果他经过查阅文献—确定论文选题—调研或实验操作—撰写论文等环节发表出一篇优秀论文,得到肯定和赞许,那么,按照成功命题,他会获得再次重复此类活动的动力。同样道理,一个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在其从事学术活动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失范行为没有被发现,或是发现后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依据成功命题,他可能还再次重复此类的行为。
  (二)价值命题
  对于一个行动者来说,他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他就越可能去执行这个行动。该命题强调一个人在若干能带来报酬或逃避惩罚的行动结果中,总是选择价值最大的行动。学术失范是典型的学术不道德行为,但对行为的实施者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对研究生群体来说,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是他们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有了更高的学历和荣誉对他们步入社会,寻找就业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就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三)理性命题
  它是对成功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这一命题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计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之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获得报酬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行动(可能性)=(报酬)价值×(获得此报酬)概率。以此理论为依据来分析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可以说是研究生理性选择的结果。按照这一命题,如果研究生学术失范成功的概率比较小,或者成本足够大的话,就不会有诸多的失范行为发生。但当前由于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靠研究生的自律,真正采用学位撤消、追究导师责任等方式还较少,这就使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有机可乘。
  三、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
  “学术诚信原则的确立,其实绝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觉和自律的问题,而首先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学术诚信氛围形成的学术环境。”尽管在学术过失和学术不端之间,存在灰色地带,但对于高校管理部门而言,却有责任对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学术诚信教育。[5]但遗憾的是,据对吉林省多所大学研究生网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75.32%的研究生在就读期间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学术诚信教育。这方面我们可以效仿国外一些大学的先进做法,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采用“荣誉制度”,考试不设监考,以学生自行签名保证为准,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开除,这样在师生互信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学生诚信的品格。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开展学术诚信教育,一方面在学校的网站上公布诚信条例和规定供教师和学生查阅,另一方面对新生如何正确引文进行培训。他们利用馆藏资源帮助教师鉴别学生是否有违规行为。此外,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也定期举办学术诚信周活动,通过营造诚信氛围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增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
  我国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细节决定成败,环节决定质量。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首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而学位论文的选题是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中最关键的一环。导师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授之以渔,使其学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从而杜绝了因问题意识模糊,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欠缺,而不得不采用学术失范行为。其次,做好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在学位论文研究中,研究生可能会因研究方法、观察视角、学科知识的融合等原因产生困惑,这时学科组应组织导师对其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管理,跟踪学生学术思想成熟的轨迹,一旦发现学生有学术失范现象和行为可以进行及时扭正和制止,让学生懂得学位的获得是建立在日常理论积累和研究创新之上的。   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类别的不断增多,使得部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数额也相应加大,导师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得不采用“师姐带师妹”“师兄带师弟”的形式,有的甚至是“放任式培养模式”,因此用抄袭和剽窃来蒙混过关就是必然的选择。[6]因此,导师自身道德修养和科研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及创新能力。导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导师在对学生学术失范负责制,加强其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指导的学生如出现严重的学术失范行为,不但研究生不授予学位,还要取消其导师资格。
  (三)加强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
  在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上除了要关注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外,还要加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加大治理力度,对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坚持“零容忍”,提高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处罚成本。在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7]依据不同的违规行为给予惩罚,如降级、取消学分、撤消学位等,并录入个人终生诚信档案。另外,培养单位可以同步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学生实施外部干预,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进行论文检测。当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已成功引进该系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重合率检测,使其在研究生群体行为心理中形成有效的震慑约束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一览(1978-2012)_百度文库.2012年01月26日.
  [2]魏琴,蒋德璋.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1):128-132.
  [3]杜瑛,刘念,冯小明.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25-27.
  [4]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98.
  [5]阎光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动因与防范机制分析[J].高教教育研究,2009(2):10-16.
  [6]黎歌.试论从源头杜绝研究生中的学术不端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25-27.
  [7]朱彬,刘英辉,刘念.学术不端与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8-30.

推荐访问:对策 研究生 交换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