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启示 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目的的解读,即每个公民都能够运用个体的理智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参与民主的社会生活。为此,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尝试从学校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提出建构路径。
  【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
  约翰·杜威(1859-1952)作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其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影响力辐射到整个美国乃至世界。而事实上,当我们把视角专注在杜威理论的哲学价值还是教育学意义的时候,我们还发现它同时还富含了道德教育的营养。反观杜威的思想框架,在惊奇地发现这其中包含了历史上几乎所有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学说之外,更可贵地是未来道德教育思想的种子早已孕育其中,从而对后来的道德教育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个公民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所必须接受的理智训练,这种理智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公民都能够运用个体的理智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参与民主的社会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全面解读之后,来尝试着如何合理借鉴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来促进我国当前公民意识教育向良性发展。
  一、解读杜威道德教育思想
  (一)杜威道德论的目的
  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这有别于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所指的“真正的目的是含有理性因素的。它不是武断的,而是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因为是具有实验性质的。”①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开篇中说到,“本书体现我探索和阐明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许多问题所作的努力。”②杜威指出,教育有三个要点:儿童生活、学校与教材、社会。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而成人社会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是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它必须执行其特殊职能以维持和增进社会的生活与福利,必须服务社会。而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就是介乎儿童和成人社会之间的桥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中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在民主国家里,教育“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对社会有用的,就是道德的一一这是杜威实用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涵,因此“所谓社会的目的便是道德的目的。”一个人,如果能承担儿所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他就是有道德的,合格的。杜威指出:“所谓德行,就是说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联合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
  (二)理想公民
  1、有效的参与者
  杜威指出,良好的公民必须是社会的完全有能力的有用的成员,是能够全面支配自己的生活的人。人们习惯于把公民定位于政治生活的主体,把公民资格的训练理解为明智地投票的能力和服从法律的素质等等。这种理解其实是把公民的整体人格割裂了,把个体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简单化了。在民主社会中,个体不只要能服从,还要能领导;要成为家庭的一个成员,要培养未来的儿章;要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并通过工作维护他自己的独立和自尊;成为社区中的好邻居、积极成员,对生活的价值、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简而言之,一个良好的社会成员,一个有用的人,“能生活得像一个社会成员,在和别人的共同生活中,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所得到的好处能保持平衡。”③
  2、有独立人格的变革者
  要成为现代社会要求的良好公民,个体必须学会与周围个体或群体更好相处,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如此才会达到“共同理解”,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为此,个体有必要发展各方面的有用的习惯或德行。而现代公民的道德与传统所理解的道德是不同的。传统道德强调个体对既有规范的消极服从;而文明社会的公民道德是一种走向自然的真道德:公民道德注重对人的本能的利导与发展,追求人的自为与为人的折中。在自为方面,首先要保重身体;其次要敢于表白自己的信仰、主张,并实行贯彻;最后要努力自我教育,培养自己的完善性格,发展自己的能力特长。在为人一方面,主要是各尽本职、团结合作。杜威强调,为人、利人并不是时刻有意做善事,只要安分守己去做他应做的事,也就够了。真道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能行真道德的公民,不是阿众媚俗、庸言庸行、无功无过的乡愿,而是有创造能力、积极精神、轰轰烈烈地去改造世界的人。④
  (三)公民教育的方式
  要把公民培养成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好人,一个在道德上的好公民,就需要对有严重缺陷的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改造,针对全体公民进行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杜威将之称为公民训练。之所以称为公民训练在于他认为不能狭隘地理解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不只是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还要训练公民各种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包括参与政治生活的技能,还包括在道德上进行理智思维和行动的技能,只有掌握宽广的技能才会使公民个体担负起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杜威认为后一种技能,即公民在道德上进行理智思维和行动的技能尤为紧迫。因而,将杜威的“公民训练”称为道德上的理智训练更为贴切一些。也就是说针对公民进行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针对公民进行道德上的理智训练。杜威指出,公民在道德上的理智训练应该包括广泛的内容。
  1、服从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培养一个好公民,仅仅进行服从的训练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在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能力,以及有关领导的才能。“他必须具有自我指导和指挥别人的能力,进行行政管理的能力,以及担负与其职位相称的责任的能力,这种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在政治方面和工业方面一样不可或缺。”⑤杜威的这段话表明,一味地对公民进行如何“服从”的教育并不应当是公民理智训练的主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公民“服从”意识的缺失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理智的服从,即不知道何时该去“服从”,何时不该去“服从”。理智的“服从”即是公民个体运用自身的反省思维恰当地处理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道德情境的能力。另外一个方面,公民“服从”意识的缺失还是因为他们在“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等方面能力的欠缺。在这里“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能力是一种理智地控制自我的能力,这说明公民训练还要包括一些理智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使得公民能够恰当地把握何时“服从”,何时去建设性地“不服从”。   2、明智的反思能力
  公民训练可以表示比职业能力更加宽广的若干资格。“这些资格包括的范围很广,从使一个人成为比较令人满意的伙伴,到有政治意义的公民训练,例如明智地判断人和各种措施的能力,在制定法律和服从法律时起决定作用的能力”⑥等等。这里的“明智地判断人和各种措施的能力”表明道德意义上的公民训练是一种理智的反省思维能力的训练,就如上所说,这种训练不是让公民个体单纯地“服从”呆板的道德规范,而是让他们根据具体的道德情境做出自己的理智判断、选择和行动。
  3、理智的生活能力
  要培养公民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个人创作的能力和欣赏艺术的能力、自我娱乐的能力、有意义地利用闲暇的能力等。这些内容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公民道德训练的内容,它们使得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是一个“服从”的个体,还是一个自主发展的个体。通过教育培养公民个体在合作、创作、艺术、闲暇、娱乐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智地生活。这种生活不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经过个体自我认同并积极面对的生活,因而应当成为公民的民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启示
  在杜威的教育方式中,每个人既是行为者,又是思考者。这种公民教育过程是经验过程,也就是通过民主生活、民主参与实践公民资格,从而培养好公民。一方面从学校即社会的角度出发,强调学校生活应该成为民主的生活;另一方面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出发,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赋予主体已高度的自觉自省义务,从而提高自身的公民素养。
  (一)塑造学校的民主生活
  杜威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学校环境的职责在于平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使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只有这样,同一个政治单位内,不同群体的联合所引起的离心力才能得到抵制。“在训练人方面,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一个民主的社会。”⑦(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
  1、人文化的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既要有显性的约束力,又要有隐性的感染力。如通过培育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学校的教学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则、学习研究风气、教师榜样、教育者的态度、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播站、校园、校园网、宣传橱窗、学生刊物、学术讲座和定期举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讲座并展开讨论,从而使大学生意识到公民其实就在身边。各种校园氛围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也可以通过设立校史陈列馆等弘扬民族精神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使大学生接受无形的公民意识教育。
  2、榜样化的教师
  在大学校园里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一要讲政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要求自己,在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上做学生的榜样;二要关心:以关爱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宗旨,剔除冷漠和淡漠,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加深学生与老师的内在情感;三是要诚心,待人要真长,对学生要讲究信誉,对工作要高度负责,真正获得学生的信赖,向学生展现良好的公民道德风范。
  3、民主化的生活
  学校即社会,大学生活体现的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素养,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遵守校规校纪,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好的生活习惯会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公民生活,更好的具备踏入社会后所需要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交往意识。
  (二)做“文化自觉”的新公民
  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人要有“文化自觉”,要深切理解当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交融一体的趋势。大学生公民教育正是以一种“新民”的姿态,要求在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中摒弃民族的人格缺陷,诸如:自大、虚伪、残忍、偏执等。同时,在个人修为方面,更加突出谦虚、理性、求真、仁慈、有爱、宽容、自省等品德的培养。而就其中而言,五大优秀品德对于当今社会公民意识培养更为重要。
  一是爱心。拥有爱心的人是幸福的,宽容、同情、公益等优秀品德都是从爱心上生长出来的。一双有爱的眼睛才能看见爱的世界。
  二是责任心。只有自己感到身负道德责任,才会在乎良心的呼喊,才会承担社会道义。而责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关爱生命和行为自律;懂得感恩和学会关心;回馈社会与保护生态文明;理想信念和爱国奉献。
  三是诚心。它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信任,让人们的行为获得相互支撑。
  四是公义心。如平等、自由、权利、民主等,这些是民主生活所必须的品德。
  五是力量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勇气和执行的力量,否则道德就永远不会被付诸行动。
  注释:
  ①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113.
  ②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5.
  ③孙月刁.杜威的多元论自由观[J].社会科学,1985,4.
  ④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上册)[M].人民出版社,1990.
  ⑤杜威.道德教育原理浙[M].王承绪,等译.江教育出版社,2002:11.
  ⑥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2.
  ⑦杜威.学校与社会[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08.
  参考文献:
  [1]伍丽.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环境道德教育的启示[D].南京林业大学.
  [2]李志强,李肖.引入、批判、反思与借鉴--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90年[J].玉溪师范学报2007(5).
  [3][4][8]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5,113,132.
  [5]孙月刁.杜威的多元论自由观[J].社会科学,1985,4.
  [6]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上册)[M].人民出版社,1990.
  [7]杜威.道德教育原理浙[M].王承绪,等译.江教育出版社,2002:11.
  [9]杜威.学校与社会[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08.
  [10]秦树理,杨云香,等.公民意识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公民 启示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