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感觉有滋味_离别的感觉和滋味

  【摘 要】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教育的方式本质上是多渠道、多元化的。但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看,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对语文教育影响重大。因此,本文将对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分别是:新鲜感、轻松感、愉悦感、成就感、平等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关于有效教学
  做语文教师已有几年,在一线工作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那就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各类活动时间在增加,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却更多了,也更难了。尤其是在中等艺术学校,语文教学更面临着很多难题,由于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使得专业教学成为艺术教育的焦点,而语文教学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艺术学校文化课的课时远远要少于普通中学的课时。在艺术类学校中,大多数艺校采用半日文化课、半日专业课的做法,这与普通中学全天上文化课有着很大的差距,艺术学校学生得到学校的允许,常常占用文化课时间进行排练,演出等活动,从这一点上也足见学校本身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除此之外,艺术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在这种只相当于普通学校一半课时的情况下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这使得艺校学生和教师陷入极大的困境。而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1、新鲜感
  叶圣陶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人文因素,更需要教师们去精心的“包装”。如果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以同一种面孔示人,采用的永远是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时常机械地重复固有的教学程序,那么不要说是学生,恐怕就连教师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厌烦感,这样的教学怎能谈得上有明显的效果呢?因此,教师们就要学会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随时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新鲜有趣”的教学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兴奋起来,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新鲜感,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有利的吸引学生的目光,必要时还可以使一些小手段,小花样。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要在45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只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轻松愉快。所以我基本尝试的教学手段就是以影像为主,带领学生观赏一些课内或课外的影像,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组织语言的思维能力等。
  2、轻松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更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也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但是不可否认,这其中也有共性的东西,比如幽默、游戏、情景剧表演等等,均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更能适应艺术学校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能更好的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让艺校的学生真正的做到专业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所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一些教学方式,都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不会是死寂沉沉的。
  3、愉悦感
  如果说轻松感尚属表面现象的话,那么愉悦感则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愉悦感,就会有效地激发起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起来也就会兴味十足,那么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这种感觉古已有之,古人所说的“寓教于乐”,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愉悦感。一堂课,学习的氛围很重要,大家都带有一种轻松愉悦感的话,那么课堂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在是什么难事了。反之,一节课,学生都死气沉沉的,教师又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失去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找到的愉悦感,那样,一节课的效果就会是事倍功半了。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教师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效。
  4、成就感
  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只要学生懂了,他们就会有一种喜悦感,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所以成就感就是促成学生创造力自我“引爆”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每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扬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
  因课而异,如果有机会,对于语文课来说,在分析课文完毕后,教师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巩固延伸拓展课文,比如,请学生做个宣传策划,或当场写出广告、对联、诗、歌词等。这时教师就可以随时把学生的好作品,好点子一一在教室后面的白板上张贴出来,让学生互相赏一赏、议一议、评一评!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自信感的同时,更要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谁都会成为那颗最闪亮的星星,所以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常闻笑声,常响掌声。请不必吝啬我们的掌声,因为这是激发学生成就感最普通也是最好的鼓励方式。
  5、平等感
  在课堂上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感觉安全,这样他们的奇思妙想才会“肆无忌惮”地迸发。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产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产生教学合力。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诗人臧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动过。”同样教一篇课文,要使学生感动,教师必须先被感动。在情感的渲染下才能与学生沟通。作家们的情感全都可以通过教师艺术地传递出来,震撼一个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学充满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学生的知识“跃迁”也因此有了物质基础。
  总之,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叶澜教授也曾这样说道:“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而这,我想,也正是我们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所在。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效地行动起来,让语文变得更可爱,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变得更精彩!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叶澜.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
  [3] 《叶圣陶教育名著》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推荐访问:多点 感觉 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