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_马铃薯主要病害

  一、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也是一种流行性极强、极具毁灭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可导致马铃薯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马铃薯晚疫病可发生于叶、茎及块茎等部位。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退绿斑,后渐扩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萎垂,发黑,全株枯死。病斑扩展后为暗褐色,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边缘处长出一圈白霉,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上最明显,湿度特别大时,正面也能产生。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成褐色,叶背无白霉,质脆易裂扩展慢,严重时引起块茎腐烂。
  防治方法如下:
  1.选择抗病品种。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在栽培中,应选择抗病品种。
  2.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土壤肥沃地块应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抗病性。低洼积水地块要深挖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
  4.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10d喷1次。发病前可用保护剂,发病后应用内吸治疗剂或内吸治疗剂与保护剂的复配制剂。为减少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二、早疫病
  主要发生在马铃薯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
  2.配方施肥。对土壤瘠薄的田块要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d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是一种侵染维管束的病害,发病植株死亡率很高。除在田间发病外,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收获时单收、单藏或选用从无病区调入种薯。播种前提前出窖,堆放在室内晾种或催芽晒种,淘汰病薯。
  2.切刀消毒。黑胫病主要通过切刀进行传染,所以在切薯时要做好切刀消毒。消毒药水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
  3.药剂浸泡种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6000倍液浸种1h,控干后播种。
  4.加强田间管理。生长前期促进秧苗健壮生长,雨水多年份要注意及时排水,提高植株抗病性。
  四、环腐病
  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表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变黄,并出现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发病较轻的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发病重的薯块病部变成黑褐色,出现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以致全部腐烂。防治方法如下:
  1.严格选种。选用无病薯留种,播种前进行室内晾种,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将刀具消毒,可用可杀得干悬浮剂400倍液浸洗灭菌。
  2.利用实生苗。由于环腐病菌不侵入种子,可以利用自交实生苗所结的薯块获得无病种薯。
  3.实行轮作。
  4.合理施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5kg,随播种穴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生长期管理。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五、干腐病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瘤,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防治方法如下:
  1.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造成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2.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要及时清除。
  六、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严重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发生和迁飞,增加传毒机会。高温条件下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体内病毒浓度增高,有利于接触传毒。防治方法如下:
  1.加强栽培管理
  加大播种行距,缩小株距,采取高垄深沟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及时拔除病株。
  2.治蚜防病
  马铃薯出苗后,发现蚜虫要立即喷药防止蚜虫传毒。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喷雾,隔7d喷1次,连喷2~3次。

推荐访问:病害 马铃薯 防治 技术